第二章 这皇帝之位是咱留给标儿的,何时轮到你来继承?!

换源:

  话音未落,

父子二人同时身躯一震,齐声发问:

“您是洪武二十五年的父皇?”

“你是来自未来的老四?这究竟是何缘故?”

继而,现场陷入沉默,

父子二人飞速思索,试图理清头绪。

片刻后,

“稍显年轻”的老年朱棣灵光一闪,右手握拳轻捶左手掌心:

“启禀父皇,儿臣明白了!

此处乃太庙,是我皇家祭祀祖先、祈求上苍庇佑之所,

定是上天眷顾大明与老朱家,垂怜儿臣对父皇的思念,降下神迹,

使我父子得以跨越时空,在这偏殿相见。”

此时的永乐皇帝朱棣已登基二十一年,

正筹备第五次亲征漠北,

特至太庙祭告父皇。

完成祭告仪式后,

他便至偏殿休憩。

未曾想,

父皇竟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

“不错,唯有此解!你我父子同至太庙诚心祭拜,方得此机缘。此乃天大的福分,自当善加利用。”朱元璋闻言,抚须颔首以示认同。

“快起身!让咱好好瞧瞧你!

能亲眼见到儿子垂暮之态,咱感慨万千......”

言至中途,

朱元璋忽然住口,上下打量着满脸动容的朱棣,眼中寒芒再现:

“不对啊!老四!

咱问你,为何身着龙袍?

此等服饰,岂是藩王可穿?”

闻听父皇语气冷峻地质问自己为何穿龙袍,

朱棣心中一惊,立时止住起身之势,眼神游移、呼吸急促,

纵使已为帝二十余载,

权势威望臻于巅峰,

骨子里却仍对父皇心存畏惧。

尤其父皇此问,直指他生平最不堪的过往——

他不愿让父皇知晓自己是通过造反夺位,

且反的还是侄子的江山。

尽管二十余年来,他在心中无数次演练过如何向父皇解释此事,

无论是造反的“无奈之举”,

还是登基后的治国功绩,

此刻却一句也说不出口。

于是,

沉默良久,朱棣仍未吐出一字以回应这道“送命题”。

见朱棣如此惶恐失语,朱元璋眼中寒芒更甚,

他太了解自己的四儿子了——

每逢闯下大祸,

在自己面前便是这副模样,

即便已至暮年,仍是丝毫未改。

“怎么?不敢言了?那便由咱来说!

你这混账东西,都这把年纪了,竟私穿龙袍,还敢跑到太庙来。

标儿也真是的,虽当了皇帝,‘永乐’年号取得倒是雅致,

却连弟弟僭越之举都管束不住。

幸而上天显灵,让咱抓了个正着......”

片刻之前,自称来自永乐二十一年的老年朱棣,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朱元璋理所当然地以为,“永乐”是自己的太子朱标登基后的年号。

察觉父皇误解,朱棣急忙开口解释。“父皇明察!”他说道,“‘永乐’是儿臣的年号。儿臣身着龙袍,是因为儿臣继承了大明皇帝之位!”

听闻此言,朱元璋额头青筋暴起,指着朱棣怒骂:“混账!这皇帝之位是咱留给标儿的,何时轮到你来继承?!”

朱棣紧张得额头渗出细汗,说道:“可大哥早于您薨逝了!”

“混账东西!你竟敢咒你大哥!”朱元璋怒火冲天,上前欲教训朱棣。

朱棣慌忙摆手解释,眼神中满是惊慌:“儿臣岂敢欺骗父皇?大哥是洪武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五日申时薨逝的,儿臣记得一清二楚!”

如此窘迫的表现,朱棣二十多年来从未有过,只因朱元璋既是父亲又是皇帝,给他带来的威压实在太大。

朱元璋听到这话,动作猛地停住,全身微微发颤,眼中的寒芒瞬间被惊恐所替代。

“什么?!四月二十五日?不就是今天吗?申时?现在都快到未时末刻了!标儿他?!”

朱元璋看了一眼大门,强压住心中的烦乱,转头对朱棣说道:“逆子!你这是在造谣!

你给咱老老实实待在这儿,哪儿也不许去!咱先去看看你大哥,回来再好好收拾你!”

“遵旨!儿臣必定在此等候父皇训示!”

朱棣听了这话,像是卸下了重担,顿时松了口气,可心里却盘算着,等父皇前脚一走,他后脚马上就离开。

正所谓最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亲,朱元璋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刚走到门口就停下脚步,语气淡淡地说:“老四,你要是敢擅自离开,咱就打断你老四的腿。”

朱棣听了,不禁咽了咽口水,担心过去的自己受罚会影响到现在的自己,只好打消了离开的念头。

……

朱元璋在一众大内侍卫、锦衣卫、太监宫女等随员的簇拥下,急匆匆地摆驾前往春和宫。

经过大广场时,官员们纷纷行礼问安。

朱元璋此时心里只想着快点见到朱标,只是摆摆手示意免礼,便继续往寝殿方向走去。

这时,一名大约十五岁、身穿蟒袍的方脸少年,带着几名太监兴高采烈地从寝殿方向走来,正好与朱元璋迎面相遇。

“皇爷爷,太好了!”

少年说道,“允炆正要给您报喜呢,父王他醒了。”

这少年正是朱标的次子、朱元璋最疼爱的皇孙朱允炆。

朱元璋听了,脸上立刻露出喜悦的神情:“太好了!咱就说标儿一定不会有事。快!乖孙给爷爷领路。”说着,祖孙二人便一起快步朝寝殿走去。

广场上的一众大臣也听到了皇帝祖孙的对话,得知太子醒来的消息,他们也都很高兴,纷纷轻声交流起来:“太子爷洪福齐天,身体终于康复了。”

“殿下宅心仁厚,我就知道他一定会没事的。”

“天佑大明,天佑我们这些臣僚。”

“为太子祈福,晒了一整天,值了!”

……

直到太监提醒大家肃静,祈福法会还在继续,议论声才渐渐停歇,不过原先压抑的氛围一下子就消散了。

身处人群中的林萧,把官员们的议论声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发出一阵叹息。

所有人都高兴得太早了,只怕此时太子苏醒只是回光返照,很快就会薨逝。

到时候,老朱必定接受不了“老年丧子”的现实,从而陷入“疯狂”,大开杀戒,那帮御医必定最先遭殃。

自己趁此机会出面帮御医们说话,求仁得仁,就能回到现代好好享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