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还不敢确定日后这太子之位的人选到底会是谁,所以眼下就只能暂且隐忍着,生怕自己做错了事儿,后悔不已。
生活看似平静如水,但北方的大旱却悄然来临。
得知北方大旱时,满朝文武皆是伤怀。
整个北方,包括山海关及其往北。
因为天降大旱,已经有几个月未曾下雨。
粮食颗粒无收,土地更是龟裂。
如此一来,农民们没有粮食收成,导致了饥荒遍布。
不少难民由北方迁徙向南方想要寻求活路。
即便南方没有大旱,但因北方的影响,降雨量极少,粮食虽没达到颗粒无收,但也只够温饱。
所以不少城池决定封闭城门,不让难民涌入城中,以此来保障城中本身的粮食。
这件事情层层迭报,传到朱元璋耳朵里的时候,已经死了不少人。
朱元璋因此大怒,在朝堂之上大发脾气。
但由于朝臣们第1次经历此等大事,并且大汉本是天灾,所以一时间商量不出一个好的对策。
就只能要求下放赈灾粮以此来解决问题,但朱元璋却觉得这样做没办法不能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无奈之下,朱元璋回到养心殿,叫来了太子朱标燕王朱棣以及何必三人。
之所以叫上太子朱标是因为他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而燕王朱棣也是因为他的封地就在北方,所以他应该更了解北方的情况和气候,叫他过来也是为了此事。
朱元璋此刻正是气头上发了一通脾气后又看向三人。
“你们可有什么好办法能够解决如今北方大旱?”
太子朱标叹了口气,脸上全然都是忧虑:“这些难民们实在可怜!父皇,不如咱们多播些赈灾聊,以此来让他们渡过难关吧!”
【光是发放赈灾粮有什么用啊,一层层的剥削下去,真的到了难民手里的恐怕所剩无几吧!】
何必虽然没有开口说话,但是却在一旁忍不住这样想着,而朱元璋却是微微。皱眉看着何必。
“你认为呢?”
虽然层层剥削从古至今都是有的,但是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治理方式,即便帝王很是清楚这其中的影响之大。
但大多数时候,就只能隐忍着。
即便是作为帝王亲自观察,却也未必能够阻止此事的发生,久而久之这种事情越来越过分。
朱元璋也不是不知道这其中的缘由,但眼下的自己确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臣以为,这赈灾粮即便拨的再多,避免不了有贪污受贿的官员,会从中作梗!北方路途遥远,距离京中几千公里!这样远的路途,不知要经过几个府衙!即便咱们看的再紧,也不可能不出问题!”
何必如实回应:“所以臣以为,光是增加赈灾银两没有任何用处!”
朱元璋也觉得他说的极为有理,又看向朱棣:“老四,你觉得呢!”
朱棣的封地是北平,对待北方的情况相对了解。
但是这贪污赈灾粮的事儿自古以来就有,无论是哪个府衙都不可能完全化解。
所以他也极为纠结:“北方如今大旱,不少城市因此而受到影响,这些人大多都朝着南方涌来,就为了可以活命!”
“但是这些府衙却毫无人性,一边向朝廷申请赈灾粮,另一方面却又将他们关在门外,如此作为已经展现出了自私的一幕,所以咱们放再多的银子下去,也未必能救得了几个人啊!!”
太子朱标一听这话,更是满脸愁苦。
“父皇!四弟和何神医说的没有错!看来咱们不能只在赈灾银两上面下力气,还得想想别的办法,才能救了这些无辜的难民们呢!!!”
朱元璋反而陷入了沉思当中,他身为帝王自然爱国爱民,如今北方大旱,他也有责任救这些可怜的百姓。
但即便是放赈灾粮都不能解决问题,如此还能有什么好办法呢?!
“不如派一个可信的人一路护送着赈灾银两和赈灾粮钱去北方?”
太子朱标又想到了一个方式:“儿臣愿意亲自前往!!”
【有什么用啊?太子殿下是最为良善之人,手底下有人从中作梗,他根本就看不出来,到时候还是叫人给骗了。这赈灾银子最多能剩一半都是多的了!】
【还不如派燕王殿下前去呢!他雷厉风行,又对北方气候,地势等多有了解,应当更能解决问题!不过老朱这家伙应该不会同意,毕竟他满心满眼都是太子殿下,还想着为自己的儿子积功德呢,怎么会将这等好事拱手让人?】
朱元璋听到这心声,微微眯眼,陷入了沉思当中。
他确实一早想要派朱标前往,毕竟这可是一个很好的收拢民心的机会。
朱标是朱元璋认定的未来君王人选,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
所以他自然不愿意将此事交给别人去做。
但何必的心声,却也不无道理。
朱元璋有些纠结,一时间并未言语。
“儿臣也愿意前往!!”就在这时,朱棣也开了口。
看着两个儿子争先恐后的愿意做事,朱元璋心里虽然高兴,但也无奈。
【以老朱的脾气,这事一定得是朱标去做了!不过他身体每况愈下,难免不和这长久以来的折腾有关系!可怜啊!】
什么!?居然和这些也有关系么!?
朱元璋的眼神一变,立刻就下定了决心:“既然如此,护送赈灾银两前往北城一事,就由燕王朱棣带领!何必,你也跟着!”
“啊?”何必没想到朱元璋居然会让自己也跟着一块去。
“儿臣领旨!”就在何必疑惑之际,朱棣已经领旨,他也只能跟着领旨:“是!臣领旨!”
“好!你们快去快回!一定要处理妥当!”朱元璋虽然不算信任朱棣,但却认为,有何必在,一切定当无虞。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