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过于年轻

换源:

  5

随后苏谯进一步推演形势:即便虞怀王如此特殊都难以避免蓝玉的命运更别说是当今天子之长孙呢?“若留蓝玉于廷内,等到太孙即位,首当其冲不是削减各方藩王势力,反而是召集燕王入京解去蓝玉军权!”

因此苏谯剖析得出结论:“陛下不能传位于太孙,根源在于年事已高且太孙过于年轻。

陛下无法保证足够的时间给太孙殿下建立起独立的支持体系。”

听到这里,朱元璋下意识地打量了黄子澄与齐泰这两个谋士。

回忆刚才朱允炆那生涩拙劣的演技。

没有之前那种美化效果的帮助根本无法躲得过他的火眼金睛,也绝对瞒不过自己的几个儿子。

更重要的是他们合起来骗人倒还好,但给出的策略实在太差了!教着咱允炆来骗咱,终究自己会离世一日,到时候让朱允炆如何凭借这点本事去欺骗天下臣民?

这两人既挡不住蓝玉的铁蹄,更抵不住燕王朱棣锋利剑锋。

这两个家伙怎么能和当初为朱标精心挑选的那批人相提并论?!

心中这般思索之际,朱元璋不由自主地生出一股悲凉之情。

黄子澄则激动地注视着苏谯,高声质问:“苏谯!你毫无证据,怎敢断定燕王必然造反?”

苏谯立即回应道:“因为晋王身体羸弱,从任何角度来看,他都不可能构成威胁。”

“按理推算,继承晋王之后的,自然就是燕王!”

“若黄大人、齐大人以及太孙殿下从燕王着手削弱其权势,这和逼迫燕王谋反而有什么区别?一旦削掉了燕王,大宁都司中的宁王又怎能坐视不管?”

“到那时候,凭借宁王麾下朵颜三卫的强大兵力再加上燕王杰出的将才,不知两位打算派谁去阻挡他们?”

“况且,按照二位殿下和太孙殿下的看法,鉴于太孙殿下的稚嫩,恐怕削减势力时并非从最强硬者入手,而是遵循从弱至强的原则吧。”

“恳请陛下深思熟虑:假如削除燕王亲弟周王或从小一起长大湘王之地位,燕王将会有何种反应?”

听完这一连串推测后,黄子澄与齐泰交换了一个不安的眼神,随即满背冰凉。

这家伙到底是怎么知道我们秘密策划的内容呢?

难道是偶然听闻来的消息吗?

然而,苏谯接下来的话语依旧绵密如瀑:“要是真采取了循序渐进策略的话,结果恐怕会让陛下最不愿面对的结局加速到来。”

见状,黄子澄怒吼:“你在胡说些什么!陛下,此人体己疯癫失心了啊!”

就在同时,“啪嗒”一声茶杯被摔得粉碎——满脸通红且怒意腾腾的朱元璋猛然砸向地面原本端详着他的那只玉盏。

整个朝堂上下立刻鸦雀无声。

包括朱允炆亦瑟瑟发抖站在一侧不敢发声半句。

紧接着朱元璋愤怒嘶嚎而出:“那就让他讲下去好了!如果真是如此,又会出现怎样局面呢?!”

于是苏谯从容不迫回答:“参见陛下,湘王、周王年龄与太孙接近,并肩成长为皇家血脉,在这样的关系脉络里,他们怎么可能甘愿屈辱承受这种打压呢?”

“另外,据我所悉,湘王性格颇为坚毅刚直。

倘若有一天他奉召从湖南押解进京城来受审,会是何种情形?”

“您比谁都更清楚这个答案啊!陛下。”

当这句话终于吐露而出后,再也无法按耐情绪激涌的朱允炆迅速手指指戳向对面的苏谯厉声呵斥:

"即便我是打算整顿诸王封号权力秩序,那你凭什么一口咬定我非得将十二叔囚禁入京不可么?我哪里会干出自辱祖上的勾当?!”

"这是因为殿下读圣贤经纶多年!"

"而且因为黄大人还有齐大人们同样研习圣学多年"

"所以殿下必定要确保有合法合理根据才可以施行措施!"

"假设湘王并没有犯错误就要被剥夺爵位,那么如何能够显示太子您的行动名正言顺呢?!"

"故而臣坚信:如果确实开始调整分封状态的话,那么对上首波遭受处置的对象必将包含湘王和周王——他们必将在锦衣卫铁镣加身下锒铛进入皇宫接受审讯。”

“不然则显得您失去正当理由,玷污自身清白名誉于青史之间。”

随着这段激烈争辩进行过程中,即便是平日温和待人的老皇帝朱元璋此刻也难以压制心头火气冲着苏谯勃然大怒喝止:

“停止!还够什么资格滔滔辩论!来个人给我带路!”

话音落下瞬时,

两名身披战甲全副武装的锦衣卫飞步跨前一步。

同时老迈帝王以颤抖着指头指着被告知者的鼻子强调再三:

“把这家伙立即投入牢狱当中!立刻羁押关起来!”

"领命!"锦衣卫将领沉稳低呼响应命令

随后,指挥使蒋瓛犹豫片刻才低声询问是否必要进一步审理此案细节。

转身背着所有人,年老皇帝微微挥挥手摆明立场:

“还要查吗?别再浪费时间了...不是已经说得一清二楚了吗?”

“等待后续裁决。”蒋瓛毕恭毕敬领诺退出场。

此时此刻,

苏谯听罢竟然还露出一抹轻松释然

朱元璋目睹满朝文武如同木雕泥塑,不禁恼怒地大声说道:

“今日所议之事到此为止!各位还是回家写折子去吧!”

“退朝!”

语毕,他气呼呼地踏入了龙辇,随后径直朝着乾清宫而去。

只剩下朱允炆一个人怔怔地站在原地。

“皇爷爷,皇爷爷今天为何如此动怒?”

随着群臣逐渐散去,黄子澄与齐泰才敢上前搀扶起朱允炆。

“殿下无需忧虑,苏谯这般轻蔑主上之人,这次必定难以脱身。”

“幸亏后来他越说越荒谬,最终触怒圣驾。

否则前面那些话怕也逃不过算数了。”

听闻黄子澄的剖析,朱允炆眼中瞬时亮了起来。

“黄先生这话可是当真?”

黄子澄随即笑道:

“殿下放心,进了诏狱的人,可曾有人全身而退?苏谯死路一条。”

此言一出,朱允炆面上浮现一抹狠辣之色。

咬牙切齿地说道:

“甚好!此人必须处决!皇爷爷方才就该直接命人将他推出午门斩首示众!”

而在乾清宫内,苏谯那番言论令朱元璋乱了方寸。

他慌忙打开聊天窗口,向另一头不停地发送消息。

太祖高皇帝:

"你这个小兔崽子,速速告诉孤到底是不是老四夺了允炆的天下!说出来孤可以饶你不死!"

思宗烈皇帝:

"...祖爷爷既然开口,那微臣便斗胆说了。"

太祖高皇帝:

"难道还会骗你不成?赶紧说!"

思宗烈皇帝:

"那祖爷爷莫要生气,儿臣这就直言不讳了。"

"洪武三十一年润五月,祖爷爷..."说到这里停顿片刻,"仙逝了。

"

"太孙朱允炆即位,大赦天下,改元建文。"

"朱允炆登基当日便与黄子澄、方孝孺、齐泰三人商定削减藩王势力的计划,并且决定由易及难逐一实施。"

得知自己的去世时间,朱元璋并未过多在意。

人终有一死这是常理。

所以当他得知自己是在洪武三十一年离去的时候,并未波澜起伏,毕竟那时将近八十岁了。

然而当看到“由易至难”这四个字时,他的情绪骤然高涨,脑中血液上涌。

瞬间就想到了苏谯之前的狂语。

好家伙!果然被他说中了!

太祖高皇帝:

"接着讲下去。"

思宗烈皇帝:

"是..."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周王朱橚因其子举报心怀不轨被抓拿下京,最终废为庶人并流放到云南。"

"十一月派工部侍郎张昺前往北平监视燕王。"

看着屏幕上跳出的一条条信息,朱元璋连连点头。

他未曾料想苏谯竟然能预测得如此准确。

按照先难后易的办法行事也就罢了,甚至还要对朱棣派遣人员盯梢,这不是存心在折辱老四?

更别提现在朱允炆的故事还没说完。

"建文元年二月,朱允炆下达旨意宣布所有亲王不再掌控王府文武。

同年三月下令谢贵、张信部调驻北平,并指派耿炳文的儿子移防山海关。"

"四月因湘王朱柏私印宝钞图谋叛乱等罪名欲将其抓捕进京。"

"结果湘王朱柏无以证实清白,最终穿上君主礼服手持弓箭,骑马跃入熊熊烈火之中自尽..."

即便朱元璋对此早有心理预期,但看到这一幕发生的时候,仍觉得眼前一阵昏黑。

同一时间又读到齐王、代王因为获罪于四月间废为庶人,软禁在凤阳。

六月岷王也被贬为庶民并遣至漳州充军...

当六月里岷王遭废的消息送达燕王府,成祖随即宣称遵奉天命讨伐逆乱,并从北平出兵……

朱元璋阅及朱棣举兵的信息时,

心头反倒松了一口气。

若朱允炆真将局势逼至这步田地,

那朱棣要是还不出手反抗,

朱元璋估计都要埋怨朱棣没骨气了!

逼到绝路甚至流放先辈。

要是朱允炆从削除燕王权限开始动手,

这些麻烦还用得着存在吗?

直接遣军与朱棣一战,

如果朱允炆败了,那么朱棣登位,

要是朱允炆得胜,

其余藩王大概也会自动缴械受控于朱允炆指挥吧!

但是朱允炆并未如此抉择!

太祖高皇帝发问:

“之后又怎么样?”

思宗烈皇帝回应:

“建文四年六月间,燕军挥旗向南进攻,攻克镇江,进而直抵金陵,谷王和李景隆开门献城迎燕军入内。”

“其间,皇宫突发大火,朱允炆自此下落不明。”

至此处,朱元璋恍若瞬间怔神。

似乎隐隐感知到,这样结局或许是目前最佳之选——

朱棣未曾取朱允炆性命;

而行为失当的朱允炆,也终被驱逐皇位之外。

经过一番沉郁后,

他目光逐渐投往案台之上那刚劲有力三字大书——

“燕王棣!”

思虑毕定,

老朱深吐一口气,

继而起身上声道:

“来人,备好车驾!去诏狱!”

应声:

“是!”

在最终拍板前,

老朱心底尚存最后疑虑。

这个问题的回答,

只容他个人知晓。

绝对无法昭告群臣知晓!

未几时分,

马车缓行进入北镇抚司所在。

伴随簇拥卫士随侍下,

朱元璋踏入诏狱这片幽晦湿冷所在。

此刻,一阵陌生旋律正缭绕整个诏狱。

“檀香轻抚、玉镯轻舞~”

“清茶芽香独留杯盏~”

“假设心中的山水,都被你眼所察……”

“金陵尝过之茶,广府品过佳茗,四川啜饮琼汁……”

凝视那半靠于稻草堆哼歌打趣的苏谯形象,

朱元璋内心顿生无数杂绪——

这小家伙竟还有心情唱上几句!

朱元璋转身稍迟疑询问随员蒋瓛:

“这小子昨日起被拘禁至今一直是这般情形吗?”

低头恭应的蒋瓛答:

“回禀陛下,苏大人自被捕关押于此以来,

专注品尝各类茗茶,显见对茶叶甚有钟爱。”

再度移目至苏谯身姿之间,

只见墙上一幅莫名图式悄然现身其中。

朱元璋紧盯着远端图案不语,

似曾相识之感愈发强烈。

不对!

这张岂不是明朝山川地理总图?

随手以石勾画便能大致描绘江山地形轮廓!

可苏谯自身仿佛毫不理会周侧眼光关注焦点,

只是盯住面前图像口中喃言自语道:

“归返以后,首站前往何处寻觅香茶呢?

湖广之地先行拜访罢,尔后再循路北归。”

殊不料此句话语却同样深深震撼隔屋监牢中的老朱心扉——

这年轻人竟敢笃信自己不敢加害其身!

更加深入推测到未来帝王打算闲置其人生机,

以便后代君主封赏利用之意!

起初计划仅单纯打算问讯数事过后,

令属下教训一番赶出京城范围即可。

这般举措既能让苏谯知难而退于己朝,

且留给后续朱姓诸帝,不论是朱棣还是朱允炆,

只需稍加施予恩惠,即能使其感恩终生。

老朱万万没料到,像苏谯这般年轻的小子,竟能如此轻易地看破自己的心思。

而且,人在牢里时就已经构思好了游历的路线图,这怎能不让老朱惊讶不已。

老朱的神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他转头对旁边的蒋瓛说道:“把那小子给拖过来。”

“遵命!”

蒋瓛立即带着两名锦衣卫往隔壁的牢房去了。

过不了多久,朱元璋就听到了苏谯欢快的声音传来:

“蒋指挥使,是不是轮到我动身了?不用劳烦你们,我自己来就好。”

结果,苏谯才刚跨出牢门一步,就被一把扯进了隔壁的监室。

他的嘴角微微颤抖一下。

“咦...这又出了啥差池呢?”

还没让苏谯看明白站在眼前的到底是谁,朱元璋就控制不住地破口责备道:

“就你能料事如神,还笃定我不敢杀你是不是?”

苏谯的脸一下子僵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