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他们在慌什么?(求鲜花、求评价票!)

换源:

  倘若如此,朱祁镇难免会清算一切,文官集团好不容易得到的一切,也会付之东流。

于是就派了使臣来到瓦剌,打探虚实,看瓦剌有没有这个实力,有没有这个意图。

“哼!”

“就送来区区五百两,我这个弟弟也够小气的。”

“我交代你的事情,你有没有和他们说?”

朱祁镇气愤的甩了甩衣袖,又接着问道。

“说了。”

“每半年向大明进贡马匹,牛羊和皮草。”

“大明每半年给瓦剌千两黄金,千斤茶叶,千匹布匹。”

“如若不同意,就出兵大明,让他们不得安宁。”

“还要向天下散播,大明代宗朱祁钰夺权,弃太上皇与草原不顾。”

“您所交代,一字不差。”

也先拱了拱手,接着说道。

“好。”

“大明王朝重宗亲,重血亲,重礼仪,重面子。”

“我就不信,一个太上皇流落草原,他们能坐视不管。”

“等着吧,他们很快又会送钱来的。”

朱祁镇背起手,遥望东方的方向说道。

他虽不回大明,但也不能让这帮人好过,该让他们花的钱,必须得花。

他若不打回去,也不同意回去,看谁还写他是个叫门皇帝。

“使臣还说要见您,不过被我拒绝了。”

“我只说了皇上身体不变,不宜见人。”

也先站到朱祁镇身边,说道。

朱祁镇与也先似君臣,更似兄弟。

“如此,甚好。”

朱祁镇点点头,认可了也先。

也先对这位来自大明的汉人皇帝不知为何,就是莫名的有种敬重和喜爱。

我觉着这位看似柔弱的男人,却总平静坦然,对谁都很诚恳,身上总散发着一魅力。

只是随意相处,就让人折服,为其拜倒。

朱祁镇对于这位蒙古的糙汉子,也有种无语言表的信任,心中所思所想,皆与之分享。

二人长此以往,便就惺惺相惜。

几日后,使臣回到了北京。

刚到北京,使臣数人都来不及上朝,匆匆就去见了于谦。

“打探的怎么样?”

“他们有出兵的意图吗?”

于谦急忙看到匆匆赶来的使臣,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瓦剌军民一如往常。”

“看着……并无出征的迹象。”

使臣互相看了看,又看了看于谦,然后说道。

他们对这个突然崛起,掌握朝内兵政大权的大人,都比较谨慎,生怕说错话。

“那他们有没有说要送皇上回京?”

“有没有谈什么条件?”

于谦接着问道,语气有些急促,但很快又平静了下来。

转瞬即逝的表情,似乎透露着一丝隐隐的不安。

“确实提了条件。”

“要我们每半年送千两黄金千斤茶叶、以及千匹布匹给他们。”

“但并未提及要把皇上送回来。”

“只是如若不满足他们的条件,便散播谣言,让大明难堪。”

“再则出兵关外,扰大明安宁。”

使臣如实回答道,不敢漏了一个字。

于谦听了之后,便邹起了眉头。

他有些怀疑,瓦剌是不是想拿皇上来要挟,敲诈钱财。

不过,按道理瓦剌应该已经知道大明立了新皇,不至于为了一个没用的皇帝而受威胁。

“你们可有在瓦剌大营见到了皇上?”

“他现在如何?”

于谦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又急忙问道。

“也先说英宗身体抱恙。”

“所以,我们并为见到。”

使臣又互相看了看,些许犹豫的回道。

“身体抱恙?”

“皇上呐皇上。”

“流落草原,居然突然成长了。”

“知道大明重宗亲,要面子,这是跟大明要钱花啊!”

“名利和尊严都丢了,还在耍小聪明,敲诈自己的老家。”

“这就是我们的先皇,英宗啊!”

于谦此时已然焕然大悟,知道这绝对是朱祁镇的计谋,不由的感叹了一下。

既然是要钱,看着是不太想回了。

果真不回,那就不会坏了他的事。

最好能死在漠北,一劳永逸,不必再担忧。

现在无论是为了大明的面子,还是为了他于谦的当下。

又或者是为了新君朱祁钰位置,还是朱祁钰与朱祁镇的兄弟情。

这钱,都得给,而且只能多,不能少。

于谦看出此心计,也有了些许心安,不由长叹了一口气。

如此,他江南士族便能安然,姻亲杨洪也能无恙,而且军政下沉,都握在文官手里。

只要权利在手,皇上不过就是一个傀儡而已。

PS:(架空历史,理性阅读!)新书启航,求鲜花,求评价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