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辽东往事

换源:

  应天的归降仪式,仍由大明礼部主持。

和之前不同,郑九成现在对礼部的这些繁文缛节,只不过一笑嗤之。

因为他早已见识过,比起这些繁文缛节,他现在更想跟随朱桢去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对于朱桢如何让兀良哈臣服,蒋瓛则是早已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心中大喜,这几十个儿子,终于将心事放在大明国事上了。

之前一走就是十年,十年间,杳无音讯。

若不是知道朱桢的本事,朱元璋几乎都以为自己的儿子横死在茫茫荒漠中了。

好在,他最得意的儿子,在十年之后,终于回来了。

而且,还给自己带来了这么一个大礼。

对于朱桢口中的孙女儿,朱元璋有些拿不准主意。

朱元璋的这些个儿子,娶的都是朝中大臣的女儿。

毕竟,这些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朱元璋知根知底。

和他们做儿女亲家,朱元璋心里才放心。

而老六却是和蒙元人生了个女儿,并且还被蒙元人带走了。

这茫茫人海,不知道这孙女儿如今长成什么模样了。

她还会认同大明是她的母国吗?

朱元璋有二三十个儿女,自然不能理解朱桢对这个女儿的执着。

朱元璋一度以为,朱桢是为了去寻找女儿,故而不肯接受皇位。

可惜,这件事实在太过复杂。

朱元璋前前后后派出去了好几波锦衣卫,都找不到这件事的线索。

看来,要找个这个孙女儿,还是得老六自己去才行。

在举行完盛大的仪式之后,朱元璋和脱鲁忽察儿互换了国书。

从此,兀良哈部正式并入了大明。

而北元三部,就只剩下了鞑靼和瓦剌两部。

尽管如此,他们仍旧是大明北境最大的威胁。

朱元璋并非不想北伐,只不过,现在新生的大明,力量还太过薄弱。

而鞑靼和瓦剌在北方的辽阔草原上,又有骑兵冲锋的优势。

要对抗他们的骑兵,大明必须建造一支更为强大的铁骑。

但相比于北方草原,南方天然有产马的劣势,因此,现在大明还没有实力深入漠北。

朱元璋站起身,回过头朝北方看去。

他深知,自己剩下的这几年,怕是灭不了北元了。

消灭北元的任务,只能交给自己北方的那些儿子们手里。

最终消灭北元的,是燕王朱棣、宁王朱权,还是刚刚令兀良哈臣服的楚王朱桢?

朱元璋不知道。

朱元璋只希望,自己的这些儿子能够同仇敌忾,将老朱家的大明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

……

大宁,宁王府。

一个锦衣卫气喘吁吁地闯进大厅。

“六皇子,六皇子,不好啦。”

朱桢闻讯赶来:“差你们去辽东送赈灾官银,为何独自你一人跑回来了?”

“冯子安人呢?”

那锦衣卫道:“殿下,官银我们顺利交到辽王手中了。”

“可是辽王手下的人都散出去治理灾情,辽王府上无人可用。”

“因此,辽王差遣我等拿着官银去建州女真买粮食。”

“谁知道,那建州女真竟然扣押了我等。”

“冯大人冒死将我送了出来报信,他现在还身处在建州女真的大牢里。”

听到这话,朱桢手里的茶杯被捏得粉碎。

他万没想到,建州女真竟然有这么大的胆子,竟然敢扣押大明锦衣卫。

“云露,你就留在宁王府上,我去去就回。”

朱桢之所以不带上江云露,是因为辽东的情况和大宁以及北平都不同。

辽王朱植可以说就是一个草包,在他母亲韩妃的争取下。

朱元璋曾许诺将卫地封给他,让他当卫王。

可是在朱元璋的多次考察下,表现一次比一次差。

有一次,就让被朱元璋抓到他从国子监逃学。

种种离谱之事,让朱元璋最终撤销了他卫王的封号,让他前往辽东就藩。

谁知道,好好的广宁府不待,竟然跑到辽东去建辽王府。

直至现在,辽王府都还没有落成。

在辽王一职上,朱植也可以说是毫无建树。

若不是辽东的大明官员们撑着,恐怕辽地早就落入异族手中了。

自己如果带着江云露过去,恐怕连个安顿的地方都没有。

鉴于此种情况,朱桢并不打算在辽东多逗留,他只想快速解决掉辽东的粮食危机,之后便返回大宁或是北平,继续追查毛头的下落。

来到辽东之后,朱桢见到沿街都是乞讨的灾民,可想而知,这里的灾情有多严重。

本来赈灾官银因为朱权的拖拉,就耽搁了些时日,现在又被建州女真扣押了下来。

最终受苦的,还是这些可怜的百姓。

朱桢见到这幅场景,脑海中闪过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来到建造了一半的辽王府上,朱桢见到朱植竟然吃着花生米、喝着小酒。

如此不顾百姓生死的藩王,让朱桢气不打一处来。

朱桢上去就是一脚,将朱植踢翻在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