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通过精心布局,叶蕴尘成功将所有违法乱纪的人都送进了监狱,甚至烧死了十几个罪大恶极之人。
可是这只是解决表面问题。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
所以叶蕴尘借鉴张居正的经验,设计了一套自己的考评体系。
这可以算作是考成法的一个改良版本。
不同之处在于,叶蕴尘把考核周期缩短到了每十天一次。
对于部分周期较长的任务,也会相应延长评审时间。
另外他还引入了当代企业的管理思路。
比如上下班打卡制度以及三班轮换制等等……
叶蕴尘讲得很详细,朱标听得非常投入。
直到饭菜都已经准备好放到桌上两人还没有注意到。
最终,当肚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时,朱标才笑着说:"哈哈,聊得太尽兴了,都忘了吃饭啦...贤弟,我们边吃边谈。"
在一旁等得有点烦躁的赵今夏和婵婵急忙给两人盛好了饭,催促道:"赶紧吃饭吧,不然我们又要重新给你们热菜了。"
朱标夹起一片鸭肉放进嘴里品尝,然后对婵婵竖起了大拇指说:"婵儿姑娘做的菜肴比京城那些酒楼里的厨师还要棒,难怪我家孩子不想回家呢。"
受到表扬的婵婵显得有些害羞,连忙说:"平时在家没事就爱研究美食,郭公子你随时都可以来我家……"
"行。"
吃过几口饭菜后,朱标又转向叶蕴尘问道:"贤弟提到的这个考核机制为兄明白了,但这似乎存在一些局限性。"
此时叶蕴尘正专注于手中的美味佳肴。
边吃边回答:"兄长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十天一次的评价期是不是太频繁了些。对于仅一县之地或许足够,但是如果我们想把这个系统推广至全国层面,考虑到偏远地区到京城往返需要耗时数月的事实,十天显然太短了。"
"简单,"叶蕴尘头也没抬地继续说,"可以延长考核周期啊!同时授权地方长官监督更低层级机构的表现,再设置巡查岗位,安排言官不定期在全国各地进行巡视检查,每年随机抽取十个州、一百个县进行审核,未达标者按规惩处,做得好的则给予奖励……"
听了此话,朱标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看来贤弟思虑周全……"
再吃几口饭后补充道,"我回去之后打算给朝廷递份折子,将你的提案提交上去,希望能帮你说说话。"
说着,他苦笑着看向叶蕴尘,略带抱怨地说:"虽然贤弟确实才华横溢、满腹经纶,但就是行事太过急躁,比如今天的事情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处理,不必闹得这么沸沸扬扬。"
在一旁的婵婵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忍不住询问:"郭公子,我家公子这次又捅了什么娄子?"
赵今夏赶紧安抚她:"不是什么大麻烦,都是些官场上常见的事罢了,不用担心……"
得到解释后,婵婵稍微安心了一些。
叶蕴尘这时也吃得差不多饱了。
喝了口茶后,他毫不在意地说:"兄长别为我担心,我只是解决了两个惹事的管事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国家有规矩在,官员更得守规矩,要不然怎么让百姓服气?!"朱标语重心长地劝导道,"确实,那会儿情况紧急,动手震一震他们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人命毕竟是大事。我希望以后遇到这种事情你能再三斟酌..."
见朱标说得如此诚恳,叶蕴尘心中一动。
终于明白为什么史书对朱标的评价这么好了。
他既心慈手软又不迂腐,既有分寸又不顽固。
而且他真心实意地为大明江山、天下黎民考虑,付出自己的全部精力。
将来若是大明交给他这位温和君主,一定能迎来一个新的繁荣时期。
想到这儿,叶蕴尘马上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衫,非常恭敬地给朱标行了一个礼,"我记下了,一定改过自新..."
朱标同样站起身,正式还了一礼。
两个人面对面站立时,都露出微笑。
重新坐定后,叶蕴尘好奇地问道:"我还以为你是担心我念的那首诗呢,没成想竟是因为这个事儿。"
没想到朱标却满不在乎地摆手道:"一首反诗算得了什么大事,只要记得今后当官以民为本就够了。"
听了这话,叶蕴尘的表情很是意外。
你们老朱家的人胆子都这么大吗?!
还不就是一首反抗的诗嘛...
大佬。
那可是一首造反的诗啊。
就不能换个表情吗?!
婵婵刚吃的饭一下子喷了出来。
然后一脸恐慌地看向叶蕴尘,声音都变了,"什...什么?!反诗?!"
叶蕴尘故意逗她,说道:"对啊,你家公子惹了大麻烦,今天下午当着应天府所有人念了一首反抗朝廷的诗,现在估计锦衣卫正往这儿赶呢。"
婵婵像是屁股下安了个弹簧,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一声不响地就往饭厅外面走去。
叶蕴尘赶紧叫住她问,"你要去哪儿?!"
"收拾东西准备跑路,难不成还在这儿等死吗?"婵婵头也不回地往外走。
可她才打开饭厅的门,就看到老朱满脸怒气地站在门口。
老朱看了婵婵一眼,不满地说,"这时候才想起来逃跑,晚了..."
婵婵吓得一哆嗦,刚想开口问个清楚,就见自家公子一看见朱元璋那张黑脸,也从凳子上蹦起来,跑到窗边准备翻出去逃命。
...........
婵婵立刻明白了过来。
急忙挡在老朱前面,朝着叶蕴尘喊道,"公子快走,奴婢帮你拦住郭叔。"
老朱被这主仆俩的滑稽行为气得直乐。
一把推开婵婵,走到窗户旁,看着正在翻窗户的叶蕴尘笑着说,"这天下都是皇上的土地,你能躲到哪儿去?"
叶蕴尘一脸通红,解释说,"谁说我是在逃啊?我…我只是吃饱了散散步…"
他还没说完,老朱就已经一把抓住他的领子,像提小鸡一样把他拉了过来。
接着又转向婵婵,"小姑娘,还不快去做几道好菜?你想让我吃这些剩饭剩菜?"
婵婵见自家公子挨训,气得嘟着嘴站在那儿不动弹。
朱标这才忍着笑说,"快去吧,让你们公子吃点亏也好…"
说着,他又看向在一旁看热闹的赵今夏,"赵捕快,你也帮忙搭把手吧!"
尽管声音平和,却带着一股不容反驳的劲儿。
赵今夏连忙答应,起身拉着婵婵往外走去。
这时,老朱才开口问道,"小子,看见我就想逃跑,是不是干了什么坏事?"
叶蕴尘知道逃不过去了。
干脆大大方方坐下,无奈地摊手说,"坏事倒没有,只是写了一首反诗。我知道您是皇上身边最信任的老臣,一听这首反诗肯定火冒三丈。所以看到您来,不跑难道等着被揍么?!"
标注①:松江府是现在的上海
标注②:华亭是上海下面的一个小县城。
老朱气得吹胡子瞪眼。
他怒气冲冲地问:"你明知那是一首反对诗?!知道是反对诗还写出来,还在全城百姓面前大声朗诵?!"
叶蕴尘缩了缩脖子,低声说:"我说我是嘴快,您信吗?!"
"我信..."老朱瞪了他一眼,继续说道,"我要是真信了,那我不是成了傻瓜..."
"老头子给你一个机会,好好解释一下,如果能让我不生气,这件事我可以帮你摆平。要是不能让我不生气...嘿嘿..."
听到老朱阴森森的声音,叶蕴尘立刻吓得直打哆嗦。
正要开口解释,一个小胖子突然扑进了老朱的怀里。
仰起头看着老朱说:"爷爷,您是来看孙儿的吗?!"
老朱愣了一下。
嗯?!
哎呀!
这不是我家大孙子吗?!
该死的!
都让这个小捣蛋鬼给气糊涂了,连自家的大孙子就在跟前都没注意到。
老朱赶紧把小胖墩脸上的饭粒拨下来,塞进自己嘴里吃掉。
然后搂着小胖墩说:"爷爷当然是来看乖孙的,快告诉爷爷,今天在这儿过得怎么样?!"
小胖墩朱雄英兴奋地说:"这里比家里好玩多了,孙儿特别喜欢这里。婵儿姐姐做的饭好吃,赵姐姐教我练拳,叶先生讲的故事也好有趣,就是药有点苦..."
"良药苦口利于病,再苦也得喝,懂吗?!你看你才来一天,脸色就好多了。"老朱教导道。
但旁边的朱标却一脸无奈。
看着自己这个胖嘟嘟的儿子,不由得想起了蜀汉后主刘禅的形象,以及那句流传千古的话——这里很快乐,不怀念蜀国!!
小胖墩连连点头,接着说:"孙儿还去上学堂了,不过学堂里的老师都挺年轻的,不像家里的那些长白胡子的老先生。但他们打手板一样疼..."
叶蕴尘见老朱的注意力终于从自己身上移开,心里松了一口气。
这老头发起火来可真吓人。
虽然叶蕴尘知道老朱应该不会对他下杀手。
因为此时的洪武15年,老朱还不是那个丧妻失子的孤寡老人。
而且老朱惩治人都有一定的目的。
空印案是因为满朝官员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胡惟庸的事情确实有造反的嫌疑,老朱默许胡惟庸是为了借助此案废除丞相制度。
通过胡惟庸事件大规模惩治功臣,则是在马皇后去世之后。
至于还没发生的郭桓案,老朱最痛恨官员贪污腐败,尽管抄了很多官员的家,但没有一个是无辜的。
最后的蓝玉案,因为那时候朱标已经去世,老朱担心朱允炆控制不住这些勋贵大将,所以提前铲除威胁。
可以说,如果朱标或他的嫡长孙朱雄英没死,蓝玉案虽然仍有可能发生(毕竟蓝玉过于跋扈),但牵涉的人可能不会这么多。
但是老朱不动刀子,至少也得拿棍子抽啊。
看他刚才那副架势,显然是想把他的腿打折才罢休。
嗯。
这个脑袋里全是为什么、又懒又馋的小胖墩还真有点用处。
下次要是再闯祸,就拿这个小胖墩顶替。
小爷就不信了,老朱会对自己的大孙子下重手。
爷孙俩亲昵了一会儿,婵婵和赵今夏端着菜进了饭厅。
老朱也不客气。
放下小胖墩,看了一眼餐桌。
随后吹胡子瞪眼睛道:"怎么连一壶酒都没有?!"
叶蕴尘立即站起来,屁颠屁颠地跑去拿了一壶米酒回来。
然后十分殷勤地给老朱斟满一杯酒。
老朱见他态度还算恭敬,紧绷的脸终于放松下来,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有错就得认,挨打也要老实点。
今天念的那首反对诗确实有些过分,所以现在伺候伺候这老头也算是赔礼吧。
幸好穿越到了明朝。
老朱家虽然是穷苦出身,但气度可比通古斯野人强多了。
不像清朝那样,因言获罪动辄株连九族。
嗯。
感谢时空管理者没有把我扔到那个黑暗年代。
叶蕴尘一边在心里画十字架感激,一边殷勤地给老朱布菜。
老朱一连干了好几杯酒,再夹了几筷子菜后,才慢悠悠地开口问道:"刚才你们讨论的那个什么考核办法,我没太听清楚,你们再给我说一遍……"
叶蕴尘的脸色顿时变得很无奈。
原来这老爷子已经悄悄在这儿待了挺长时间了啊。
不过既然来了,就正经坐着嘛,蹲在墙角偷听也太不体面了吧!
坐在对面的朱标见状急忙解释说:"爹,美瑜提出的这套考核办法操作性很强,我打算今天晚上加班整理一下,明天呈上去。只要皇上批阅通过,就可以在全天下推广了。"
随后,他详细解释了一番实施细节,并且补充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老朱边喝着小酒,边津津有味地听着儿子的汇报。等朱标讲完了,他才点头说道:"这个方案很不错,如果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开来,官场上推来推去、互相扯皮的情况一定会有所改观。"
"不只是这个考核办法,今天下午美瑜谈到的内阁制度我也觉得相当好。"朱标见机行事,又紧接着说了起来。
可这话让老朱一脸迷茫,连忙追问:"你说的这个内阁制度是什么?"
于是朱标把当天下午从叶蕴尘那儿听到的话重新解释了一遍。
可是听完以后,老朱摇摇头,表示不同意,"这不是三省六部制换了个马甲吗?不行,绝对不行!这些年来,我对胡惟庸那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因为他一个人?当然不是,我是为了解决千年以来丞相专权的问题。"
"权力不可分割。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权臣架空帝王?就算是像伊尹、周公(标注①)这样贤能的大臣也会做出违背天道的事情,更何况王莽、司马懿之流呢。"
"当今天子拥有非凡之才,深知其中隐患所在,这才趁着处理胡惟庸案子的机会彻底废掉了丞相这一职务。现在你们竟然又想要搞出一套新的内阁制度?这是明摆着要跟朝廷作对不成!"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