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朱标:混账!逆子啊!

换源:

  ……

此刻!

朱标和朱元璋,还有刘伯温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朱玄机的身上。

朱标双手紧握!

可以看得出来,他是在竭力让自己看得平静一些。

但是。

他心中的波澜起伏,定然也是不浅的。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二人,呼吸都变得急促了几分。

朱玄机站在那里。

缓缓开口。

“洪武三十一年,也就是老朱你去世之后不久,你亲自定下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他一即位,便下了一道诏令!”

“令诸王在封国守丧,不得到应天府奔丧。”

“燕王朱棣自太京城而出,人都到了金陵城外,但是,却因为朱允炆的这一道诏令而被迫返回了太京!”

说到这里时。

朱玄机停顿了一下。

朱标站在一旁。

右手握拳,往左手掌中一砸!

一脸怒其不争。

“混账!”

“允炆怎能这般混账!”

“新君刚刚即位!”

“竟然不让自己的亲叔叔为父奔丧!”

“糊涂!”

“君臣父子!”

“他是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朱元璋在一旁沉着脸,反倒是劝起了朱标!

“老大!”

“这事儿!”

“也应该不全怪允炆!”

“允炆这孩子,一向孝顺,想来是受了黄子澄那些人的蛊惑!”

“这些人,咱还在位的时候,就经常教允炆一些诸侯乃祸国之本的话。”

“咱还记得有一次,锦衣卫曾经向咱禀报过,说允炆在东角门问黄子澄,诸王地位尊贵,又都拥有重兵,多有不法,该怎么办?”

“当时,黄子澄就说了,诸王的护卫兵只足以自守,倘若有变,发六师出征,谁又能抵抗,昔年大汉皇朝叛乱的七国并非不强,还是灭亡了,势力的大小强弱不同,而顺逆之理也不同。”

“而且,允炆前几年也和咱提过,诸王若是不安分,可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咱当时也是认可的。”

朱标道:“他这是说的好听!”

“不让诸王进京奔丧,这事儿,就是他的不对!”

说完这句,朱标也不吭声了。

静静等待朱玄机继续往下说。

朱玄机继续说道:“朱允炆即位不久之后,便开始着手削藩。”

“当时,齐泰认为,应当先削诸王中势力最大的燕王朱棣,而黄子澄认为周、齐、湘、代、岷诸王在洪武时期已有不法行为,削之有名,应当先削夺周王,削周王相当于剪燕王的手足,朱允炆采纳了其建议。”?

“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周王朱橚有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南疆,十一月,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太京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太京都指挥使司,暗中监察燕王府中事。”

“建文元年二月,朱允炆又下诏诸王不能节制王府的文武官吏,三月,他为了防备封在太京城的燕王朱棣,削弱其兵力。”

“朱允炆令都督宋忠、徐凯、耿瓛率兵驻扎在太京城周围的开平、临清、山海关,又将北平、永清二卫的军马调至彰德和顺德。”

“到了夏四月,湘王朱柏无以自明,自焚而死,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

“六月,岷王朱楩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朱允炆即位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被废。”

“死的死,伤的伤!”

“在这样的情况下,燕王朱棣为了自保,甚至不惜装疯,但是,依旧无法阻止朱允炆削藩。”

“于是,燕王朱棣誓师抗命,下谕将士,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

“燕王虽然起兵,但是他并不占兵力上的优势,他只有十万人马,除了他的封地太京之外他也没有能够控制任何其他疆域。”

“而坐镇在金陵应天府的朱允炆,坐拥大明九成疆域,但是,随着战争时间的延长,朝廷指挥不当、兵力孱弱、内部松懈的缺点严重影响了战局。”

“这才有了耿炳文之大败!”

讲到这里。

朱玄机也就停了下来。

此时。

朱元璋和朱标、刘伯温,都不吭声了。

刘伯温面色平静,两只手交错在袖子里,似乎早已经料到了这一切。

朱元璋的脸上阴晴不定!

谁也不知道他现在到底是个什么心情。

而朱标则是来回走动起来。

突然之间开口!

“朱允炆这逆子!”

“大明的国本都要让他动摇了!”

“蠢!”

“简直是蠢到家了!”

“愚不可及!”

“他才刚刚即位不到一年!”

“便将自己的叔叔们给迫害的死的死,伤的伤!”

“他眼里还有亲情吗?”

“他眼里是不是只剩下了他的皇位!”

“寡义廉耻!”

“装模作样!”

“小的时候,他表现出来的一向都是恭顺孝道!”

“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他装出来的伪善!”

“混账,逆子啊!!”

……

PS:求鲜花,求评价票!求一切数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