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时大雪突然停了。
朱祐樘照旧陪月宁吃早饭,虽说他对明朝饮食不太习惯,但顿顿不落。
好在他前世家境一般,能吃饱就行,倒也不挑剔。
他早想过弄点炒菜之类的新鲜吃食,可最近已经搞了不少新花样,怕太惹眼就打消了念头。
吃完饭,朱祐樘喊来丫鬟春花:“今天做几双精致手套,做好了送皇宫去。”
春花点头,刚要跪下行礼,朱祐樘忙摆手:“别瞎琢磨,给我那些弟弟妹妹也一人备一双,不够就找李谦他们拿好的送。”
春花一听就明白,赶紧琢磨着怎么把太子父母那份做得更特别。
正说着,仆人郑千进来:“公子,杨林他们来了。”
朱祐樘起身要去前院,月宁眼巴巴放下碗筷,朱祐樘笑着哄她:“月宁先吃饭,哥哥一会儿带你出去玩。”
月宁懂事地点点头,虽说黏人但不胡闹。
前院正厅里,杨林三人满脸激动地行礼。
朱祐樘招呼他们坐下:“忙了一天,累坏了吧?”
杨林嘴上说“不累”,眼皮却直打架——昨晚几乎没合眼,可一想到粮铺开张能让马家吃瘪,浑身又充满干劲。
朱祐樘装得云淡风轻:“说说,京城咋样?”
三人立刻七嘴八舌讲起京城粮铺开张、百姓抢购的热闹场面。
朱祐樘点头装深沉:“和我想的差不多。”
其实心里早就乐开了花。
他接着问:“河州卫的粮铺准备好了没?”
杨林回道:“今天能收拾完,明后天就能卖粮!”
想起这几天被百姓骂的憋屈,三人就盼着看马家倒霉。
同一时间,马家大院里,马掌柜愁眉苦脸:“没想到他们从京城运粮过来,早知道折腾个啥呀!”
马浩也皱着眉,怎么都想不到“太子”会绕到京城搬救兵,这在他看来太“不讲武德”了。
马掌柜想认怂:“算了吧,人家粮食都解决了,咱再卡着不卖粮也没啥意义,不如恢复原样,不然仓库里的粮食啥时候能卖完?”
马浩一拍桌子:“说啥呢!刚在河州卫立的威望能说不要就不要?朝令夕改损失多大知道不?”
突然他眼睛一亮:“他们粮食都运进城了?”
马掌柜点头:“对啊,队伍老长了,少说几千石呢!”
马浩突然狂笑:“天助我也!赶紧派人散布消息,就说有人囤积粮食要运出城,就说是咱马家无意中听到的,千真万确!”
马掌柜一拍大腿:“高啊!老百姓才不管粮食哪儿来的,只要敢从河州卫运出去,就是抢他们的口粮!”
两人得意忘形,却不知道朱祐樘早有后手。
消息很快传遍河州卫,老百姓不管真假,骂声一片。
杨林几人被堵在街上骂得抬不起头,又不敢透露实情,憋了一肚子火,就盼着粮铺开张那天狠狠打马家的脸。
这边朱祐樘压根不着急,每天除了盯着工匠李小旺改造马车,就带着月宁上街闲逛。
小丫头比刚来时活泼了些,上街不再紧紧攥着他衣角,但半步都不离开。
这天,月宁指着街角人群:“哥哥,那是啥?”
朱祐樘一看乐了,居然是皮影戏班子在收拾家伙事儿,看样子是要去京城演出。
月宁好奇,朱祐樘笑着说:“想看就过去瞧瞧。”
刚走近,一个老汉赶紧迎上来:“两位贵客,我们正收拾行李,没法表演啦。”
朱祐樘笑着说:“打扰您了,舍妹没见过皮影戏,能不能通融一下?”
老汉一愣:“您知道皮影戏?”
朱祐樘差点说“我不但知道还看过”,赶紧改口:“略懂一点。”
旁边仆人郑千不耐烦了:“老头咋这么啰嗦,我家公子想看,赶紧把家伙事儿拿出来!”
老汉和徒弟们面面相觑,有点慌。
朱祐樘瞪了郑千一眼:“别吓着老人家,您别介意,他就是个糙汉子。您让孩子们演一段,不会让您白忙活。”
老汉一听有钱赚,赶紧作揖:“您看是去府上,还是就在这儿演?”
月宁扯了扯朱祐樘袖子,眼神里全是“不想回去”。
朱祐樘秒懂:“就在这儿吧,有碳炉没?给我妹妹拿一个,这天儿坐着怪冷的。”
老汉忙不迭翻出碳炉——平时可舍不得用,这可是贵客给的机会。
朱祐樘悄悄把郑千叫到一边:“等会儿打赏五百文,别咋咋呼呼的。”
郑千点头称是。
皮影戏开演了,月宁看得入神,“咚咚锵”的锣鼓声还吸引了不少孩子。
可奇怪的是,孩子们都远远站着,没人敢凑近朱祐樘兄妹身边——哪怕那边有碳炉、视野更好。
朱祐樘看着这场景,心里直感慨“这破规矩”。
不远处墙角,几个小乞丐缩成一团。
一个孩子指着朱祐樘:“哥,那不是上次给咱们买馒头的贵人吗?”
为首的小乞丐眯着眼:“没错,就是那‘冤大头’。昨儿晚上没要到吃的,弟弟妹妹都快饿晕了,我去试试,大不了挨顿打!”
说完,他一咬牙冲了过去。
朱祐樘的护卫刚要拦,小乞丐“扑通”跪下,脑袋在雪地上磕得“砰砰”响:“大爷们行行好,赏口吃的吧!快饿死啦!”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