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胡惟庸上山磕头谢罪!

换源:

  龙虎山。

上清宫外徐达搭建了一处简易的军帐。

太阳早早升起,徐达此时正端着一碗饭吃着。

热腾腾的饭有些烫嘴,但徐达却没有停,反而狼吞虎咽地吃着。

徐妙云蹲在一边静静地看着父亲这个样子。

心中也是有点难受,他为了表示朝廷对龙虎山的重视没有让士卒踏进山门半步。

就算是徐达本人都,严格的住在军帐里。

苏黎也让人叫他去道馆内休息,可他却说什么也不去。

这几天他不断地收到京师派来的密信,他也不听地劝说着苏黎。

几乎是使劲浑身解数,可苏黎是寸步不让!

为了不耽误朝廷的大事,他也不断向皇朝内传递着消息。

这已经不只是徐达与苏黎的斗智斗勇了。

已经上升到了龙虎山与大明,天师与朱元璋!

这时苏黎正在上清宫的一处阁楼上看着徐达。

身边一位紫衣道人跟他说道。

“掌门,如果把朝堂逼急了,我们龙虎山可就遭殃了!”

苏黎点了点头回应说。

“我何尝又不知道呢,不过咱们大明的陛下自有圣明!”

“他会合理处置的!”

“如果此次我们面对胡惟庸的欺辱什么都不做,那之后我们天师府还有什么颜面在道门中立足?”

闻言一旁的道士不明所以,挠着后脑勺问:

“掌门之意是说,此次胡惟庸所举是受陛下授意?”

“这倒不是,但身为一国之君哪能允许自己身边有一个影响民众的组织存在?”

那紫衣道人闻言恍然大悟,点点头说道:

“还是掌门思虑更深一层!”

苏黎沉默片刻随即又说道:

“不过,胡惟庸是打定了!”

“管他什么身份,如此得罪我龙虎山,必定要让他脱层皮!”

“让天下人都知道知道,我们龙虎山不是好惹的!”

说罢一股刺骨的寒意从苏黎的周身散发出来。

四周的气氛瞬间冷了下来。

恐怖!寒冷!

都让身边的紫衣道人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气。

道人也被掌门的气势给吓住了,愣是半天没有说话。

呆呆傻傻地看着掌门苏黎!

可苏黎心中全是张正常老天师与张清微师兄。

一位是飞升之际被胡惟庸直接给气死。

但如今自己修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突破,就算是天兵天将来了都可与之一战。

……

另一边,徐达坐着上清宫前面。

女儿徐妙云不断劝他回道观休息,龙虎山上湿气重,他那老寒腿怎么能受得了?

但徐达却笑呵呵的说,

“等一会儿,咱就下山!”

徐妙云看着老爹的样子,心中猜到老爹应该是有了办法。

于是问道:

“爹爹可是有了什么好的办法,让苏黎下山?”

“有了,就是先把胡惟庸骗上山,让他出出气就可以了!”

徐达说道。

“他不是要胡惟庸给他磕头谢罪吗,以胡惟庸的性格是绝对不会受辱于人的。”

“更何况他背后还有一个人撑腰,除非陛下亲自下令!”

“不然没戏!”

徐妙云说道,她自幼在京师长大,对朝堂的事情也比较熟悉。

更是了解胡惟庸的为人,虽然自己也并不喜欢胡惟庸的为人。

但是他的骨气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你去看看,小天师已经在准备下山的东西!”

徐达淡淡地说道。

徐妙云闻言,也是一惊,那道士寸步不让,怎么会下山?

“怎么可能?爹爹不会是思虑成疾了吧?”

徐妙云说道。

就在这时,小道童就出现在身后。

“徐施主,你要的草药给你备好了!”

不久前,徐妙云也感染了这种疫疾,但是好在苏黎帮她治好了。

能见效如此之快是因为他在自己原本繁杂的针灸之术上又结合了药理之法。

特别是一种叫“结庐草”的中药,这是生长在龙虎山的一株野草。

因为相貌古怪,药性时有时无,与陶渊明之性格颇为相似。

苏黎便取名“结庐草”。

徐妙云担心父亲经常出入朝廷,疫区不慎感染。

便让小道童帮她准备了少许。

徐妙云随即便跟着小道童离开,看着女儿离开徐达心中有些欣慰。

这几天女儿天天都笑盈盈的,还从来没有见她如此开心过。

自己也是过来人,自然明白闺女心中的那点心思。

不过,也仅仅是一个心思罢了,她身为魏国公之女。

婚姻之事,那能由着她性子来呢?

她将来的归宿也必定会是哪个皇子,这么可能是个道士?

徐达沉默了,但并没有说什么反对的话。

徐妙云跟着小道童来取药。

小道童小短腿在前面走着,时不时回头看看。

小脑袋充满着天真烂漫,那身短小的道袍也是很合身。

“徐施主,你为什么要这些结庐草?”

“师叔祖可是说,这种草是最贱的,换个地方就活不了了。”

徐妙云闻言,

“什么乱七八糟的,这么难听的名字是你师叔祖取的吧?”

“贵草贱草,能治病救人,就都是好的。”

说话间二人已经到了药房,各种各样的药味儿扑鼻而来。

香甜的,刺鼻的,一闻就想吐的。

凡事世间存在的味道,都难以闻到。

因为它集合了各种各样的气味,夹杂着就变成了新的味道。

徐妙云停在门口,看着一个小身影麻溜地钻进去。

不一会儿,小道童便带着一个药盒出来。

“师叔祖说,这草药在结庐前面长着,所以叫结庐草!”

“但是龙虎山好像没有结庐啊!”

徐妙云忍不住笑了出来,这苏黎总是捉弄人。

二人玩笑时,突然外面跑了一人。

“胡惟庸来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