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出发南京城

换源:

  从他们那毕恭毕敬的态度以及处处小心的举动,都能看出他们在极力讨好。

然而,近卫队和锦衣卫的人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可不敢随意收受这样的礼物。

他们明白一旦接受了这些礼物,可能会被视为徇私或者受贿,这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会触怒陛下,所以他们都纷纷摆手拒绝。

“我已经说了,这些东西我们不需要,你们把它们都收回去吧。”锦衣卫的人态度坚决,语气严肃。

“各位大人,请回吧。陛下过不了几日就要继续赶路了,不必如此繁琐地准备这些东西。”

他们言辞恳切地劝着那些官员。

“这些美人,我们是断然不能收的,若是因为她们而耽误了行程,陛下怪罪下来,我们谁都担待不起这样的罪责。”

“还是请各位大人赶紧将她们带回去吧。不过这美酒,我们可以收下。”

锦衣卫的人连忙拒绝着美人这份礼物,他们的脸上满是忧虑与谨慎。

他们深知皇帝对此次行程的重视,在皇帝心中,按时抵达南京是至关重要的事。

若是因为这些女子而导致行程被延误,那可是大罪。

他们可不想因为一时的贪念而给自己招来大祸,所以他们的态度异常坚定,不肯接受美人,而对于美酒,他们觉得尚可接受,便同意收下。

经过好一番周折,众人费了不少唇舌,才将那些各地的官员都劝走。

待四周终于安静下来,没有了官员们的阿谀奉承与进献讨好,他们这才寻得片刻安宁,能够放松身心地休息下来。

在这几日的漫长行程当中,每到一处地方,几乎都会受到类似的款待。

那些官员们就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一般,各个都表现得极为殷勤。

从他们那事无巨细的准备、谄媚讨好的态度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朱洵在江南以及扬州府等地的雷厉手段与果敢作为已经如同风一般,迅速地传遍了他们这趟行程必经之路上每一个官员的耳朵里。

在这一路的行进过程中,张良樊也渐渐有了更深的感悟。

他心里明白,等到了南京城之后,那迎接的阵仗肯定会更加盛大。

毕竟所有的官员都不希望朱洵用严厉的手段来处置他们,他们都对朱洵心存畏惧,这种畏惧就像一团驱不散的阴云笼罩在他们心间。

所以在接待朱洵的时候只会越发地用心,绞尽脑汁地去讨好他,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力求做到极致。

张良樊暗暗思量着,按照这样的情形来看,想必等朱洵抵达南京,接手南京相关事务的时候应该不会遇到太大的阻碍和问题。

只要朱洵能够感受到这些官员们的敬畏与顺从,那么后续的工作开展起来应该会相对顺利。

他们现在只需在这难得的安静时光里养精蓄锐,为接下来的南京之旅做好充分准备。

当队伍一路行进,逐渐临近南京城的时候,张良樊神色匆匆地赶来向朱洵禀报相关情况。

“启禀陛下,眼下距离南京城尚有三十里的路程。臣在抵达这附近之时,就早早地派遣了机灵的手下前去打探消息。”

“刚刚得到回报,南京城的所有官员都已经在城外恭候陛下大驾了。”

张良樊毕恭毕敬地说道,脸上的神情十分郑重。

仔细说来,张良樊一直兢兢业业地负责在前方探路的工作。

随着队伍马不停蹄地向前推进,当快要抵达南京城这个重要的地点时,他出于谨慎的考虑,提前安排了手脚麻利且心思缜密的人手前去查看具体的情况。

而现在得到的消息不出他所料,南京城的官员们显然已经得知朱洵即将到来的消息。

从南京城那高大而威严的城门开始,一直到三十里外的道路两旁,密密麻麻地站满了各级官员。

一个个身着整洁而庄重的正装,脸上的表情庄严肃穆,没有丝毫的懈怠。

他们就那样静静地伫立在原地,耐心地等待着朱洵的队伍出现。

在他们的心中,或许有着些许的忐忑不安,毕竟朱洵的威名远扬,他们害怕自己在不经意间触怒了陛下。

或许都希望能在朱洵面前充分地展现出自己的恭敬与忠诚,希望通过这次迎接能给这位陛下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如此一来,便可以避免可能遭受的责罚与严厉的整顿。

当听到李邦华的禀报后,朱洵并未表现出丝毫的惊讶。

其实这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在这一路走来的行程里,他早已充分见识到了各地官员那超乎寻常的热情。

回想起这一路的经历,朱洵的脑海中浮现出种种画面。

在经过淮安府的时候,当地的官员们得知他的到来,那是竭尽所能地进行招待。

从准备舒适的住所到安排精致的膳食,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

在淮安府停留的那短短几日里,官员们几乎是全程陪伴在侧,对他的需求可谓是有求必应。

而到了应天府的时候,情况亦是如此。

尽管他仅仅是在应天府内稍作休整了短短几天,但当地官员们的热情丝毫不减。

他们精心挑选出当地最好的宅邸供朱洵休息,各种山珍海味不断地摆上餐桌。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有官员在宅邸外随时待命,生怕有任何招待不周之处。

正是这一路的经历,让朱洵对于南京城官员们的热情迎接有了心理准备,所以此刻他并未感到意外。

当抵达南京城之后,朱洵知道自己所受到的接待将会变得越来越热情。

毕竟他之后要在南京建立国家,开启新的征程。

对于这些官员而言,他们自然不希望从一开始就给陛下留下任何不好的印象,从而给自己的仕途带来不利影响。

南京六部的官员们在得到消息后,早就相互通传打好了招呼。

如今,他们全部都出城前来迎接。

这其中一方面体现出他们对朱洵发自内心的尊敬,他们深知朱洵的身份与地位,明白他即将在南京开启的宏图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