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是你礼部尚书的儿子。他犯下如此大错,就更需要血债血偿了。”
“他为了一己私欲,全然不顾他人的生命安全,这样的行径不可饶恕。朕不能因为他的身份而有所偏袒,必须要让他为自己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
朱洵一开始听着外面的禀告时,本以为这一次的失火事件算是比较幸运的。
那时他得知只是有一些百姓受伤,并没有人死亡,心中还稍感宽慰。
然而,没想到的是,这些官员竟然蓄意隐瞒了实情,实际上已经有四个人在这场灾祸中丧生。
这可都是鲜活的生命啊,他们有着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情感,有着对生活的憧憬和期待,怎么能说没就没了呢?
朱洵当然需要这个礼部尚书的儿子为这几条逝去的生命负责。
朱洵的话中透露着难以遏制的怒意。
此时,礼部尚书也不得不开口保全自己的儿子。
礼部尚书颤抖着身体,再次重重地磕了一个头,声音中满是哀求:
“请陛下饶恕臣的儿子。这件事情都是臣教子无方,臣深感愧疚。”
“希望陛下网开一面,臣愿意接受任何的惩罚,只求陛下饶恕臣的犬子一条性命。臣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臣愿意用余生来赎罪,只求陛下能放过臣的儿子。”
不得不说,礼部尚书不断地磕头,那额头重重地撞击着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的额头上面已经出现了血迹,那血迹一点一点地朝下面流。
不一会儿,他的脸上都已经布满了血迹,那殷红的颜色触目惊心。
眼泪也不受控制地流了出来,混合着血迹,让他看着一副非常可怜的模样。
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礼部尚书在这一刻或许是一个好的父亲,他为了儿子不惜放下尊严,苦苦哀求。
然而,他绝对没有教出一个好的儿子。
他的儿子为了一己私欲,全然不顾他人的生命安全,犯下如此大错。
就是因为这件事情,朱洵必须要做出惩罚来。
如果不加以惩处,以后就更加的没有规矩了。
朝廷的法度不能被随意践踏,百姓的生命不能被如此漠视。
“朕能够体会到爱卿的爱子之心。为人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之情,朕亦能理解。然而,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够姑息。”
“此次爆炸失火事件,后果极为严重,四人因此丧生,百姓亦遭受重大损失。若不严肃处理,何以正国法,何以安民心?”
朱洵面色凝重,声音沉稳而有力。
“如果你想要保住你儿子的命,倒是也可以。但你连同整个家族五服以内全部罢官,三代以内不得参加科举。你需明白,朕做出此等决定,亦是经过深思熟虑。”
“国法如山,不可轻犯。你儿子犯下如此大错,若不严惩,难以服众。”
“但朕念及你的一片爱子之心,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你可自行斟酌,是要保你儿子性命,还是保你家族仕途。”
朱洵目光如炬,紧紧盯着礼部尚书,等待他的回应。
朱洵这话说出来之后,本来还在不断求饶磕头的礼部尚书立马就停住了动作。
他的身体微微一震,仿佛被一道无形的雷电击中。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惊愕与茫然,显然没有想到朱洵会出如此一个难题。
礼部尚书确实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那是他的血脉延续,是他生命中的希望。
然而,当他听到朱洵的条件时,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与家族利益比起来,儿子的性命确实显得微不足道。
毕竟,儿子只是他一个人在疼爱,而家族利益却关乎着一整个家族的兴衰荣辱。
要知道,一个家族说不定已经有了百年历史,那是好几代人的努力与奋斗才积累下来的。
家族中的每一个人都为了家族的荣耀而拼搏,为了家族的延续而付出。
怎么能说毁灭就毁灭呢?那是对家族里面所有入朝为官的人的不公平。
他们努力奋斗,为家族赢得了荣誉和地位,如今却因为一个人的过错而要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
就算礼部尚书现在答应了朱洵的要求,那回去之后家族里面的人又该如何想呢?他们会指责他的自私,会怨恨他的决定。
礼部尚书将会成为整个家族的罪人,背负着沉重的骂名。
“陛下……”礼部尚书颤抖着声音,还想要再争取一些什么。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急切与渴望,仿佛在寻找最后一丝希望。
然而,朱洵直接打断了他的话语。
朱洵微微皱起眉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绝。
“你不用再说什么了。朕已经给了你选择的机会,现在朕只想知道你到底选哪一边。无论你选哪一边,朕都成全你。”
要知道,礼部尚书无论选哪一边,对朱洵来说都没有坏处。
倘若礼部尚书选择保护自己的儿子,那么朱洵便可以更好地安插自己的人进入礼部。
如此一来,朝廷的权力架构将更有利于朱洵的掌控。
礼部的事务也能更好地按照朱洵的意愿去推进,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如果礼部尚书选择抛弃自己的儿子,那么朱洵将会以这件事情确立威信。
他的果断与公正将在群臣中树立起榜样,让所有人都明白国法的威严不可侵犯。
以后再有类似的事件发生,官员们也会更加谨慎地处理,不敢再有丝毫的隐瞒和徇私舞弊。
礼部尚书见朱洵如此绝情,心中明白这件事情已经没有了可以回转的余地。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奈,仿佛所有的希望都在这一刻破灭。
他的身体微微颤抖着,脸色苍白如纸。
只好认命一般地瘫软着双脚,跪坐在地上。
他的动作缓慢而沉重,仿佛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耗尽他全身的力气。
“臣选择……选择交出犬子,请陛下发落,也请陛下饶恕臣家族其他人。”礼部尚书的声音颤抖着,充满了痛苦和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