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搞什么幺蛾子

换源:

  杜大兴听完后,神色凝重地点点头,表示定会全力以赴完成任务。

随后,他立即着手挑选合适的士兵,准备船只和货物,进行精心的伪装。

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所有人都深知此次任务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不敢有丝毫马虎。

经过一番紧张的筹备,一支看似普通的货船队伍悄然成型,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缓缓驶向大海,朝着接货地点进发。

整个行动进行得极为隐秘,没有露出一点马脚。

经过此事,朝中众官员即便在家休息之时,也都在心中思忖着这件事情。

到了第二天上朝之际,他们心中还在盘算着大概拿出多少钱才为合适。

岂料,第二天清晨,朱洵上朝之时,竟命锦衣卫抬上一个极为庞大的箱子。

此箱子严密封闭,仅在上方开了一个小口,根本无法窥见里面究竟是何模样。

“陛下这是何意呀?怎的突然抬了如此大一个箱子上来?实在令人费解。”一位大臣微微皱起眉头,低声嘀咕道。

“是啊,吾也不知陛下此举究竟为何。瞧这箱子,着实古怪。”另一位大臣也满脸疑惑,轻轻摇了摇头。

“且先等等看吧,再瞧瞧陛下究竟有何打算。也不知咱们这位陛下到底要搞出些什么名堂来。”又有一位大臣捋着胡须,神色凝重地说道。

底下的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

毕竟他们这位陛下时常搞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他们对此也都习以为常,不再像最初那般惊讶了。

然而,心中的好奇却依旧难以抑制。

只见朱洵神色淡然,命锦衣卫将箱子稳稳地放在各位大臣所站之地的中间位置。

那箱子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一个神秘的谜团,散发着一种让人捉摸不透的气息。

大臣们的目光时不时地投向箱子,心中的疑惑愈发强烈。

等到大臣们讨论得差不多,声音逐渐安静下来的时候,朱洵才缓缓开口,准备说明这箱子的来历与用途。

他清了清嗓子,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众人,那沉稳的气场让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竖起耳朵。

“诸位爱卿,此前尔等不是曾言想要为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们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吗?今日,朕特命人打造了此募捐箱。”

朱洵微微扬起下巴,“此箱便是为了汇聚各位爱卿的爱心与善举。”

“各位爱卿现在便可将钱财投入募捐箱中,这是各位的一份心意,朕在此郑重承诺,绝对不会让这份心意出现丝毫的差错。”

“朕会确保每一笔捐赠都能妥善地用到前线战士们的身上,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朝廷与各位的关怀与支持。”

朱洵说完这句话,底下的大臣们先是一愣,瞬间懵住了。

毕竟在大臣们的预想之中,他们都觉得陛下朱洵即便要收取捐赠,那肯定也是过几日再让锦衣卫去各府中收取。

万万没想到,这才仅仅第二天,陛下便如此急切地索要,而且还是在这庄严肃穆的朝堂之上直接设置募捐箱让众人投放。

这未免也太快了些,着实让所有的大臣都措手不及。

毕竟在如今这个时候,钱财或是银两那都是极为沉重的。

谁会没事带着沉甸甸的银子在身上呢?

又有谁会随身携带着大额的钞票呢?

且不说携带不便,在这朝局变幻莫测之际,钱财的动向也需谨慎考量。

所以在这个时候,即便朝堂上所有人将身上所带钱财全部拿出,怕是加起来都不到一万两白银吧。

这个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率先站了出来,他微微躬身,神色恭敬却又带着一丝为难地说道:

“启禀陛下,实在是万分抱歉。臣等今日出门之时,因事务紧急,十分匆忙,根本未曾想到会有此等情况发生,故而并未带来这么多的大额银两在身上。”

“臣等对前线战士们的敬重与关切之心天地可鉴,绝非有意推脱。”

“是啊,陛下。”另一位大臣也连忙站出,拱手说道。

“臣等上朝之际,向来不会随身带着钱财在身。今日实在是拿不出捐款的银两啊。陛下明鉴,臣等绝非不愿捐献,实在是事出有因。”

随着这两位大臣的发言,许多大臣都纷纷站了出来,七嘴八舌地表示自己现在没钱并不是不想捐。

“陛下,臣等对前线战士们的功绩与付出深感敬佩,若有准备,定当慷慨解囊。今日实在是未料到陛下会在此时此地设置募捐箱,臣等实在是无能为力啊。”

有的大臣则诚恳地说道:“陛下,臣等对陛下的决策向来拥护,但今日确实未携带银两,还望陛下宽限些时日,让臣等回去准备妥当后再来捐献。”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大臣们都在极力解释自己的处境,希望陛下能够理解他们的无奈。

朱洵自然是早已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只不过他不想拖延此事罢了。

在他心中,唯有尽快将这件事情定下来,方能让这群大臣们不再胡思乱想,全心投入到朝政事务之中。

“朕当然已经想到了这个问题。”

朱洵微微扬起下巴,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大臣们。

“朕今日将这个箱子摆出来,并非要诸位爱卿即刻拿出银两,而是要借此告知各位大臣朕对此事的重视。”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稍后,朕会统一把纸笔发下来,请各位大臣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以及预计捐款的银两数目。等到下朝之后,朕自会派锦衣卫前往各位爱卿的家中取出这些银两。”

“所以,各位爱卿不必担心现在身上没钱的问题。朕此举,只为让大家明确自己对前线战士们的责任与担当,共同为国家的安定与繁荣贡献力量。”

朱洵的这个办法着实堪称天衣无缝。

如此一来,既让这些大臣们没有时间再去过多思忖,又能够在下朝之后便迅速拿到捐款,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