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争破头

换源:

  其他官员们也纷纷附和,心中充满了疑惑与不安。

他们交头接耳,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这张红纸的来历和用途。

此时,锦衣卫已经在红纸的旁边严阵以待。

“各位大人,此次各位的捐款数量已经统计完毕。陛下对大家能够如此积极地捐款深感欣慰与高兴。”

锦衣卫神色郑重,声音洪亮地说道,“这边便是各位大人捐款的排列顺序,请各位大人一同过来瞧一瞧。”

“陛下对各位大人的慷慨之举极为赞赏,特意命我在此向各位大人传达陛下的心意。要说此次捐款最为积极的,当属张大人等几位大人,竟捐出了十万两金子之巨。”

“陛下说了,一定会替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好好感谢各位大人的善举。陛下深知,各位大人心系国家,关爱将士,这份深情厚谊,陛下与前线将士们定会铭记于心。”

“陛下亦希望各位大人能继续秉持这份爱国之心,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更多的力量。”

锦衣卫站在一旁,满脸喜色地对着各位官员讲述着。

各位官员此时方才惊觉,那红纸上面所书竟是他们昨日捐款银两数目从高到低的详细排序。

众人抬眼望去,只见那捐得多的,竟有高达十万两金子之人。

而捐得少的,几千两的也有,两者之间的差距着实巨大。

这一情形让其他官员们顿时傻了眼,他们万万没想到,有些官员嘴上说着捐得少,实际上却捐出了如此巨额的钱财。

一些排名靠后的官员更是直接被刺激到了,心中忐忑不安。

他们暗自思忖,这要是捐得少了,万一被陛下派到前线去那可如何是好?此刻,他们懊恼不已,后悔自己昨日为何没有更加慷慨一些。

若不是锦衣卫在场碍着面子,这些个官员怕是都要忍不住破口大骂了。

他们在心中埋怨那些捐得多的官员故意显摆,又责怪自己不够果断。

然而,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与焦虑,脸上努力维持着平静的神色。

“你瞧瞧这张大人和刘大人,平日里口口声声说是两袖清风,家中根本没什么钱财,可如今这捐起款来却比谁都多。”

一位排名靠后的官员酸溜溜地说道,他的脸上满是嫉妒与不满。

“是啊,昨日哪里知道所有人都捐了多少。如今这明明白白地放出来一看,我们才是真的穷啊。”

另一位官员也跟着附和道,他无奈地摇了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失落。

“哼,穷不穷的暂且不论,依我看,这张大人和刘大人不就是妥妥的马屁精吗?看着皇帝不好糊弄,立马就拍起马屁来了。”

又有一位官员愤愤不平地说道,他的语气中充满了鄙夷。

有几个排名靠后的官员悄悄地走了出去,立马就开始说起这张大人和刘大人的不是来。

他们私下里骂那些捐钱多的都是马屁精,专门讨好皇帝。

朱洵自然不知这些官员私底下都在思忖着什么。

不过,当他看着锦衣卫带回来的那一笔笔钱财时,心里面着实挺高兴的。

这下子,捐款一下子就有了五六十万两白银之多。

这放在外面,那可是几年都难以挣回来的巨额财富。

朱洵心中暗忖,看来这些官员还是有所保守了一些。

然而,好在他已经将排名公布了出来,想必这些个官员后续定会有所行动。

朱洵深知,自己此举并非为了一己之私,而是确确实实要把这笔钱作为军饷,交到袁崇焕的手中。

前线战事吃紧,将士们浴血奋战,急需这些物资的支援。

“速速下旨,前往军营一趟,顺便将这笔钱带过去。”朱洵神色严肃,果断地吩咐道。

随后,他立马将这笔来之不易的捐款交给了锦衣卫,郑重地嘱托他们务必安全快速地带给袁崇焕。

与此同时,朱洵又亲自书写了一封圣旨,准备一同交予袁崇焕。

朱洵在圣旨中言辞恳切,其大概意思便是要袁崇焕在拿到这笔钱之后,一方面要及时发放军饷,稳定军心,另一方面则要秘密筹备建设军械所。

并且,朱洵任命毕懋康为军械所所长,继续负责制造燧发枪。

朱洵深知,若能大量生产制造出燧发枪,便可立刻支援前线,这对于前线的战事将会有着极大的帮助。

锦衣卫接了朱洵的圣旨之后,不敢有丝毫懈怠,马不停蹄地奔赴而去,迅速找到了袁崇焕和毕懋康两个人。

这笔军饷来得实在是太过于及时,犹如久旱逢甘霖。

朱洵立马就打算充分利用这笔钱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然而,朱洵看着南京这边的官员,心中却并未觉得已然足够。

他对南京这边的情况了如指掌,这么多年来,南京的经济状况他是非常清楚的。

在他看来,这些捐出的钱对南京的官员们来说,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朱洵心中早已有了盘算,他深知该如何拿捏南京这边官员的办法。

上朝之时,朱洵刻意做出一副极为高兴的模样。

他目光明亮,神色愉悦,开口说道:

“相信各位爱卿已然看到外面张贴着的红榜了。朕心中甚是欢喜,各位爱卿能有如此宽广的心胸,能够这般无私奉献,实乃国家之幸、百姓之福。”

朱洵微微停顿,接着又道:“那些钱财朕已然交给了前线的战士们作为军饷,这红榜乃是各位爱卿的功德见证。”

“朕决定将这张红榜张贴在外面一个月,以此彰显各位爱卿的善举。当然,下个月便会把这张红榜换掉,换成最新的排名。”

“到那时,各位爱卿可继续为国效力,为前线的战士们、为国家的安定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洵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仿佛处处都在为各位官员着想一般。

他的话语在朝堂之上回荡,让官员们心中五味杂陈。

这便意味着还要再捐一次款项,以此组成新的排名,才会把上一张红榜给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