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不符合常理

换源:

  朱洵听了王承恩的话之后,顿时怒不可遏,万万没有想到朝廷上竟然有如此众多的官员反对。

他面色阴沉,双手不自觉地紧握成拳,心中满是愤懑与无奈。

看来这件事情要处理起来有的忙活了。

果然,朱洵在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敏锐地察觉到朝堂上的气氛显得极为异常,看上去很是不妙。

大臣们个个神色凝重,交头接耳间也满是忧虑和紧张,整个朝堂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息。

“陛下,臣听闻,陛下下令让太医院在民间试点种植牛痘,此举实乃万万不可行!”

一位官员大步跨出队列,站了出来,甫一开口便提及种植牛痘之事。

本来朱洵因为这件事情就满心烦躁,未曾想早朝才刚刚开始,就已经有人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表示反对。

朱洵的脸色瞬间变得更加难看,眉头紧锁,目光凌厉地看向那位官员。

“是啊,陛下,这牛身上长出来的东西,怎能贸然往人身上种植呢?此等做法,实在是有违天和呀!还请陛下务必三思而后行。”

另一位官员也瞅准时机站了出来,神情极为恳切,拱手躬身说道。

他的脸上满是忧虑之色,语气中充满了对这一决策的担忧与质疑。

“而且这根本不符合常理呀,牛与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生物,根本不能够相提并论,这怎么能够说试就试呢。”

这位官员情绪略显激动,眉头紧皱,语调也不自觉地提高了些。

“是啊,陛下。百姓对此事根本就毫无了解,倘若贸然开始尝试的话,万一引发其他病症又当如何是好。”另一位官员紧接着附和道。

他的表情凝重,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双手还不停地比划着,试图让自己的话语更具说服力。

众多官员在针对这件事情展开讨论时,绝大部分都持反对意见。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朝堂上充斥着反对的声音。

越来越多的官员纷纷站了出来,态度坚决地表示,种植牛痘这种做法有违人伦道德,也不符合常理。

他们神情严肃,言辞激烈,似乎对此事极为不满。

朱洵听着这些话语,只觉得脑袋嗡嗡作响,疼痛不已。

那不绝于耳的反对之声,让他心烦意乱,眉头紧紧地拧在了一起。

好在下一秒,太医院院使李袋便站了出来。

他昂首挺胸,神色坚定,非常义正词严地反驳刚刚许多官员所说的观点。

“相信在座的很多大人都不知晓,大皇子其实也曾不幸患上了天花,然而现今已然痊愈。”李袋环顾四周,声音洪亮地说道。

“多亏了种植牛痘这一法子,大皇子这才得以保全性命,如今已恢复健康,毫无病痛之忧。以此为例便能清晰看出,种植牛痘当然可以有效防治天花。”

李袋说这话时铿锵有力,条理清晰,论据充分,非常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刚刚诸多文臣的观点。

他目光坚定,身姿挺拔,展现出十足的自信与底气。

“再说了,当下在百姓当中,患上天花的人数不胜数。既然我们已经有了能够防治天花的办法,为何不将其大力推广开来?”

“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为广大百姓谋福祉,让他们免受天花病痛的折磨,还能够为江山社稷增添利益,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

李常越的话可谓是句句在理,掷地有声。朱洵听了,心中满是赞赏,甚至恨不得当场为李常越鼓掌叫好。

朱洵心想,都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那些文官应该也没什么理由再反驳了。

然而,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下一秒,反驳的声音便再次响起。

“平常的百姓怎能与大皇子相提并论?大皇子乃是有龙气护体,有真龙保佑之人!”一位文臣慷慨激昂地说道,脸上满是坚决之色。

“是啊,而且仅仅一次成功的试验,又怎么能够说明不存在例外情况?这其中还是蕴含着太大的风险了。”

另一位文臣也紧接着附和,神情紧张而又固执。

许多文臣纷纷反驳,各种各样有的没的理由都一股脑儿地往外说。

他们个个神情笃定,只觉得这种方法是绝对不可以实行的,态度强硬,毫无退让之意。

但是太医院的众人也并非软弱可欺之辈,听到其他官员这般激烈地反驳,也是毫不退缩,当即一个接一个地直接怼回去。

“成功了便是成功了,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如今已然别无他法,为何不尝试一番?”一位太医院的官员神色坚定,目光炯炯地大声说道。

“再说了,只是在民间进行试点而已,又并非大规模的正规使用。如果连试都不试一下的话,又怎能知晓此方法不会成功呢?”

另一位太医院的官员紧接着言辞犀利地回应,语气中充满了急切与不满。

双方激烈争吵,互不相让,朝堂上瞬间乱成了一锅粥。

朱洵虽然在朝廷上始终未发一言,但也被这喧闹嘈杂的争吵声搅得心烦意乱。

整个朝堂被双方的争执搅得天翻地覆,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朱洵心中对这群文官厌烦至极,暗自恼怒:拿着朝廷的俸禄,却不知究竟在干些什么实事!自己想要推行利国利民之事,他们却百般阻挠。

皇帝想要有所作为,他们却一味反对。

朱洵愤愤地想,就不信还整治不了这些文官!

“好了,众爱卿先别吵了!种植牛痘这个事情暂且搁置,朕有更为重要之事要说!”朱洵提高音量,大声说道。

朱洵刚一说话,下面正吵得面红耳赤的两派人立马就闭了嘴,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大皇子的身体才刚刚痊愈,朕认为大皇子的健康乃是重中之重。所以朕正打算为大皇子挑选伴读。”

朱洵神色严肃,目光缓缓扫过众人。

“朕决定让五品以上的官员把家里十岁以上的孩子都送进宫来,朕要亲自培养教学。”

朱洵双手背后,语气坚定,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