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买卖双方接头

换源:

  这种隐蔽的方式,让人难以想象,在这看似平常的市井交易中,竟隐藏着如此不为人知的秘密勾当。

这些货郎们凭借着巧妙的伪装和熟练的演技,将回春丹神不知鬼不觉地卖了出去,而普通的百姓和路人,丝毫没有察觉到这些平常的商品中所隐藏的秘密。

“我家小姐可爱吃你们家的糖葫芦了,听闻这糖葫芦还具有美容养颜回春之功效呢。”一位丫鬟笑意盈盈地说道,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给我来一只,给你钱。”说着,她递过去一个厚厚的袋子,从袋子的外观便能清晰地看出里面装着不少钱财。

经过暗中长时间的调查,发现前来购买这些货物的大多是一些小妾的丫鬟。

她们在这些看似普通的货郎那里挑选商品。

零零散散的,竟有四五十位丫鬟参与了购买。

她们买完东西后,便匆匆返回各自的府中。

锦衣卫见状,立刻迅速派人悄然跟了过去。

经过一番跟踪调查,发现这些丫鬟分别进入了四五十位不同阶级的官员家里。

这些官员涵盖的范围颇广,上至三品大员,下至七品官员。

锦衣卫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将这些官员的名字逐一认真记录下来。

经过了整整一个晚上紧张而细致的调查,所有相关的名单终于全部被整理完毕并送了出去。

在这个过程中,调查人员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这回春丹在外界的名声之响亮。

几乎所有听闻过它的人,都仅仅知晓其被宣扬的种种好处,而对于其潜藏的巨大坏处却一无所知。

这也难怪,毕竟这种丹药极为神秘,在市面上流传的信息大多是经过有心之人刻意美化和夸大的。

实际上,根本没有人真正亲眼见识过其真实的危害。

就连在太医院中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太医们,大多数也只是在古老的医书上看到过关于它的只言片语。

他们对于这回春丹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书本的记载之中,对于其实际的危害程度和作用机制,并没有切实的认知。

若不是有幸跟随陛下参与此次调查,深入了解其中的内幕,这些太医们恐怕也难以想象这回春丹竟然会有如此严重的危害。

第二天一早,锦衣卫便神色肃穆地将人员名单呈递给了朱洵。

其实,朱洵在昨天晚上便已对这份名单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然而,显然他的准备仍不够充分。

当他的目光落在锦衣卫拿来的人员名单上时,心中不禁微微一震。

那名单竟有如此厚厚的一叠,着实让他感到意外。

朱洵凝视着这份名单,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他的心中满是感慨,看来这南京官场之上的官员,或多或少都存在着贪污腐败的行为。

他们根本不像他们自己所宣称的那般两袖清风。

能够买得起这回春丹的人,绝非寻常之辈。

要知道,这回春丹价格昂贵,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来购买此药,绝非易事。

而且,一旦上瘾,便只能持续购买,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真没想到啊,统共就这么些官员,怕是有七八成都出现在这名单之上了吧。瞧瞧,看来个个都是家资丰厚的主儿啊!”

朱洵皱着眉头,略带嘲讽地说道,目光仍停留在那厚厚的人员名单上。

“平日里瞧着一个个道貌岸然,声称清正廉洁,如今看来,不过是些表面功夫罢了。”

他轻轻摇了摇头,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愤怒,有失望,更有对官场现状的忧虑。

“是啊,陛下,真是万万没想到啊。”

一旁的锦衣卫统领附和道,“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调查呢,他们究竟已经购买了多少次,花费了多少银两,简直难以想象。”

“不过,由此也可见,陛下您此次决定钓这条大鱼,还真是钓对了。”

朱洵手中紧握着这厚厚的一沓本子,眉头微微皱起,心里面已然开始了缜密的算计。

方才又听闻锦衣卫提及,这些个回春丹皆是由小妾的奴婢采买进去的。

如此看来,这小妾无疑是获取回春丹的关键途径。

在当下这个三妻四妾蔚然成风的时代,各个官员的后宅之中,哪个没有几位小妾。

然而,这些小妾的来路究竟是否清晰明了,却着实难以知晓。

此前在春风楼中,那风头无两的头牌都极有可能是倭寇暗中安插而来,如今再看这后宅的几位小妾,就更让人觉得可疑了。

骆养性看着仍在沉思的朱洵,心中早已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深知这种害人的东西绝不能再让其存在于世,必须尽快将其彻底毁灭,否则后患无穷。

他望着朱洵,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急切。

且看南京这边的官员,明显存在诸多问题,许久未曾得到有效的管理,如今要整治起来,势必更加耗费心力。

骆养性思索至此,毫不犹豫地立马跪了下来,双手抱拳,神情极为诚恳地说道:

“陛下,臣提议即刻连夜将这些官员全部拿下。如此一来,方能永绝后患。如今证据确凿,那些回春丹尚在,便是铁证如山。”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臣以为,这些被官员买回来的小妾,恐怕大多是倭国施展美人计所致。他们将美人奸细以小妾的身份送给官员,再利用回春丹来控制这些官员。”

“此前太医不是已然说明,这回春丹具有极大的成瘾性。如今后宅已然被渗透,这些官员又多次购买回春丹,想必早已上瘾。”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朝廷又能有多少忠心可言呢?陛下,当断则断啊,若不及时采取行动,恐生变故,危及朝廷根基。”

骆养性言辞恳切,句句在理,一心为朝廷的安危和稳定着想,希望朱洵能够尽快做出决策,以雷霆手段肃清官场的毒瘤和隐患。

骆养性说出这番话,乃是经过了一番深入的思考与权衡之后才下定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