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百姓们的误解

换源:

  偶尔有几声叹息声传来,更增添了队伍中的沉闷氛围。

风轻轻地吹过,扬起一些尘土,却吹不走人们心中的忧愁。

要说朱洵一开始确实没有察觉到,在马车中行驶了这么久之后,队伍中依旧是这样沉闷的气氛。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洵越发觉得不太对劲。

他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满是疑惑。

“这是怎么了?按理说,如此多的人一同前行,理应十分热闹才对。”朱洵自言自语道,他的脸上露出不解的神情。

“怎么这般安静?都没什么人说话呢?”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掀开了马车的帘子,向外面张望着。

朱洵的目光在人群中扫视着,只见百姓们一个个神色凝重,低头默默走着,没有了往日的活力与生气。

他心中的不安愈发强烈,转头询问旁边的王承恩:“王承恩,你看看这是怎么回事?为何大家都如此沉默?”

朱洵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王承恩那里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王承恩心中同样满是疑惑,刚刚和朱洵一起过来的时候,他就察觉到百姓们的状态不太对劲。

他们的神情中似乎隐藏着许多复杂的情绪,让人难以捉摸。

“陛下稍等,我去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王承恩恭敬地向朱洵说道。

他的脸色凝重,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说完,王承恩便感觉此事非同小可,迅速跳下了马车,朝着后面走去。

后面不但有锦衣卫严阵以待,他们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神色冷峻,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

还有不少的士兵排列整齐,盔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光芒。

他们手握兵器,身姿挺拔,展现出威武的气势。

虽然朱洵在马车里面听不见外面的动静,但是士兵们在下面却听得一清二楚。

“发生什么事情了?”王承恩满心疑惑,他仔细观察却未能发现什么异常之处。

他微微皱起眉头,神色中满是不解与忧虑。

于是,他决定问一问队伍末端的锦衣卫。

王承恩快步走到锦衣卫所在之处,神色严肃地问道:“究竟发生了何事?为何百姓们如此状态?”

一名锦衣卫微微低头,神色凝重,恭敬地回答道:“回大人,不知从何处传来的消息,说是大明快不行了。百姓们听闻此消息后,皆心生动摇,故而死气沉沉。”

方才在这队伍之末,只见百姓们个个面容愁苦,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不安与恐惧,言语间满是对未来的迷茫。”

“刚刚还在讨论呢。”另一名锦衣卫接着说道,他的脸上同样写满忧虑。

“我们在队伍后面,虽悄悄听到了一些议论声,但这话实在不吉利,也不是能够随便说的。大家都不敢声张,只是私下里暗自担忧。”

百姓们本就对此次南迁充满不安,如今又听到这样的传闻,更是人心惶惶。

王承恩听到锦衣卫的话后,这才恍然大悟。

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明了的神色,微微点了点头。

随后,他急忙转身,快步朝着马车的方向走去。

他的步伐急促,心中想着要尽快将此事禀告给朱洵。

回到马车旁,王承恩轻轻掀开马车的帘子,恭敬地说道:“陛下,臣方才去询问了队伍末端的锦衣卫,现已查明百姓们如此状态的缘由。”

接着,他将锦衣卫所说之事详细地禀告给了朱洵。

朱洵听了这事,心中不禁一紧。他的脸色变得有些阴沉,眉头紧锁。

“这都还没发生什么呢,百姓们就已经这样了,那要是到了那边还得了。”朱洵暗自思忖着。

他深知百姓们的情绪对此次南迁至关重要,如果百姓们一直处于这种消极的状态,那么到了新的地方也难以安定下来。

虽然朱洵也不会直接说什么责备百姓的话,但是他觉得一定要做些什么,给这些百姓一点希望,让他们重新振作起来。

所以,朱洵也顾不得什么皇帝的尊贵身份,毅然决然地走下马车。

他迅速挑选了一匹高头大马,翻身上马,英姿飒爽地来到百姓队伍的前端。

朱洵神色坚定,目光如炬,他挺直脊背,准备开始演讲,以振奋百姓们的士气。

“参见陛下!”

朱洵刚刚到来,许多百姓一眼瞧见朱洵,赶紧停下脚步,恭恭敬敬地行礼。

百姓们的脸上露出敬畏之色,他们微微低头,动作整齐划一。

“大家不用紧张,朕此番前来是要和你们说一说南迁之事。”朱洵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空气中回荡。

他骑着高头大马,缓缓地走在百姓的旁边,神色温和。

“朕深知此次南迁,让大家心中多有不安。但朕乃是经过深思熟虑,才做出此决定。南京那边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更有利于大家的发展。且到了那边之后,朕定会给你们妥善安排。”

朱洵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心。

“到时候,无论是经商还是务农,都会有更好的条件。朕也会在那一边努力开拓,扩宽更大的领土,为大家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朕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在新的地方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朱洵一边说着,一边用目光扫视着周围的百姓。

他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疑虑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期待。

他心中稍感欣慰。

别说,听朱洵这么一描述,到了南京之后的发展前景似乎确实更加美好了。

这一番话,让那些本来还垂头丧气、满心觉得大明快不行了的百姓,心中顿时兴奋了起来。

他们原本黯淡的眼神中渐渐燃起了希望的火苗,脸上的愁容也开始消散。

果不其然,还得是朱洵这一顿演讲。

他的话语如同有力的鼓点,敲击在每一个人的心上。

他以坚定的语气、清晰的思路,向百姓们勾勒出南京的美好未来。

他谈到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将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适宜的气候会让农作物茁壮成长,还有他作为皇帝将为百姓们创造的各种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