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身为官员一问三不知

换源:

  朱洵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仿佛要穿透这些官员们的内心。

“是不是真的像爱卿们所说那样如此脆弱不堪。”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质疑,让那些官员们心中一紧。

朱洵峰回路转,没有再提让流民进城的事情。

而是将话题一转,转头询问起了关于扬州城内的事情。

他微微扬起下巴,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扬州城的治安如何?百姓的生活是否安稳?土地的分配是否合理?”朱洵一连串的问题抛出,让那些官员们有些措手不及。

他们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

朱洵看着他们的反应,心中更加不满。

他知道,这些官员们平时对扬州城的管理并不用心,现在被问到这些问题,自然是答不上来。

要说朱洵的询问实属正常之举。

毕竟他们身为扬州城内的官员,对扬州城的情况理应了如指掌。

若在皇帝询问之时不予以回答,那才是大大的不正常。

所以,这几个官员也不敢再多说什么,他们深知此时任何多余的言语都可能引起皇帝的不满。

于是,他们只能静静地站在那里,微微低垂着头,神色紧张而又恭敬,静静地等着朱洵提问。

“敢问李爱卿,扬州府到底有多少人口?”

朱洵微微眯起眼睛,目光紧紧盯着李大人,神色中带着一丝威严。

“朕甚是疑惑,竟会容不下这些流民。”

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空气中回荡。

“再看看这王爱卿。”

朱洵转头看向另一位官员,“你可了解扬州城内有多少田地?土地的分布状况如何?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来安置百姓?”

朱洵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扬州城情况的关切。

“张爱卿又是否知道近三年的税收是多少呢?税收的用途又是如何分配的?百姓的负担是否过重?”

朱洵的目光依次扫过几位官员,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朱洵的目光紧紧锁定在那三位推卸责任最为厉害的官员身上,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如连珠炮般抛出。

他的眼神中带着审视与威严,仿佛要将这些官员的内心看穿。

要说这些问题,对于一个正常的、尽职尽责的地方官员来说,怕是都能对答如流。

然而,朱洵心里十分清楚,这些个酒囊饭袋对于扬州城内的事务绝对不属于很上心的那一类。

他们平日里或许只想着如何为自己谋取私利,如何在官场中钻营取巧,对于关乎百姓民生的事情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说不定连这些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他们都回答不出来。

果不其然,正如朱洵所预想的那般。

那三个官员在听了朱洵的问题之后,顿时面露难色,支支吾吾的竟然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慌乱与不安。

每个人都只知道推卸责任,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利益,完全忘记了自己身为官员的职责与使命。

此时,朱洵心中的怒火更盛。

他原本并非故意针对他们,只是想通过这些问题了解扬州城的实际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

可如今看来,这些官员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失望。

要是让别人知道地方官员竟然连自己管辖之地的人口、良田数目以及税收情况都一无所知,那岂不是要笑掉大牙?

朱洵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紧紧地盯着这三个官员,等待着他们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然而,这些官员们却只是低着头,不敢与皇帝的目光对视,仿佛在逃避着自己的失职。

果不其然,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官员们一个个噤若寒蝉,不敢大声说话。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仿佛有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好几个官员的脸色变得苍白,他们微微颤抖着,默默地低下了脑袋。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不安与愧疚,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

“好啊!好的很啊!”朱洵怒目圆睁,声音如雷霆般在空气中炸响。

“这地方官员竟然不知道地方的实际情况,那朕还要他有什么用?”朱洵的眼神中燃烧着熊熊怒火,仿佛要将一切都焚烧殆尽。

“百姓又要他有什么用?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与愤怒,让在场的官员们无不胆战心惊。

朱洵的愤怒仿佛要化为实物一般,那强烈的气场让周围的空气都似乎变得沉重起来。

他紧紧地盯着这几个官员,目光如利剑般锋利。

那几个官员在皇帝的怒视下,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他们的脸色苍白如纸,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这些官员们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他们的脸上满是惶恐与不安。

在皇帝的盛怒之下,他们只觉得自己如同渺小的蝼蚁,丝毫不敢有任何忤逆之举。

于是,他们纷纷垂下头,动作整齐划一地跪了下来。

“朕现在即刻下旨!”朱洵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威严的气势令人胆寒。

“这几个官员全部废除官职!都给朕滚回去!”

“最好不要让朕再遇到你们!”朱洵的话语中充满了决绝与愤怒。

此刻的朱洵面色铁青,愤怒的情绪在他的心中汹涌澎湃。

他对这些官员的不作为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

他们身为地方官员,却对自己管辖之地的情况一无所知,只知道推卸责任,谋取私利。

“陛下!请陛下饶恕我们吧,我们真的知道错了。”

那几个刚刚被废除官职的官员瞬间面如死灰,他们惊慌失措地跪了下来,声音中带着颤抖与惶恐。

“陛下饶命呀!陛下放过我们吧。”

他们连连磕头,额头重重地撞击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几个人的脸上满是懊悔与乞求之色,眼神中流露出绝望与希望交织的复杂神情。

他们苦苦求情,希望朱洵能够网开一面,放过他们。

他们的身体微微颤抖着,双手紧紧地抓着地面,仿佛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他们不断地诉说着自己的过错,承诺一定会改过自新,为百姓谋福祉,为国家尽忠职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