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老朱,大明亡于你手!

换源:

  坤宁宫。

朱元璋、马皇后、朱由检三人坐在太师椅上,朱标和朱常洛以及其他人则位列两旁。

老朱的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四子燕王朱棣等人也得到准许进入到了宫中。

他们都是得知太后病危的消息,特意从驻地赶过来的。

“咱还是有点不明白,你是冤魂降临,还是死后重生?”

“你打算如何拯救大明?”

见朱元璋满脸疑惑,朱由检哈哈大笑,“我并非鬼魂,是个活生生的人!而且,已经挽救了大明!”

众人皆大吃一惊。

这小子说话云山雾罩、扔山撇海,不着边际啊!

后世的大明已经亡了,你如何能够挽救?

“朕即位的第六年,突然有一天头痛欲裂,待清醒之后,发现自己莫名其妙地拥有了预知未来的超凡能力。”

“朕当时拨云见日,茅塞顿开,随即清除奸佞、整顿朝纲,剿灭各路叛贼,最后把建奴大头领皇太极也给剁了。”

“如今的崇祯朝一边修生养息,一边在积极备战,接下来将要踏平倭国,征服亚非欧美各大洲,一统全球。”

“但是,朕的志向远不止于此,朕要让大明各朝皆无敌于人间。”

朱由检轻描淡写的说完一番之后,习惯性地翘起了二郎腿,接着掏出一根华子点燃,吞云吐雾起来。

众人无不震惊,一个个全都傻了。

这是天方夜谭,还是神话故事?

轻而易举地改变了大明的命运,还要带领大明各朝称霸整个地球?

这哪是凡人,分明是大罗金仙附体!

朱元璋呆愣了片刻,才逐渐缓过神来,缓缓道,“由检,你是老朱家最出色的后人,咱为你感到无比骄傲!”

接下来,朱常洛跪伏于地,对太祖皇帝三拜九叩,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朱元璋眉头一簇,“小子!要不是咱的晜孙,你他娘的早就归位了!以后一定要好好听检儿的话,用心治理国家。起来吧!”

朱常洛诺诺连声:“太祖所言极是,玄孙谨记在心。”

“由检!你救治了你的高祖母,立下不世之功。说吧,想要什么奖赏?”

朱由检优雅地吐了一个烟圈,“我和你一样,君临天下富有四海,啥也不缺。实在非要表达谢意的话,就一个——现在开始叫你老朱,怎么样?”

“你小子要倒反天罡啊!”朱元璋气乐了:“好!咱依你,随你怎么叫。”

“老朱果然大笔写大字,大人办大事。”朱由检笑道:“你现在也能理解朱棣为何靖难了吧?”

“唉!”朱元璋长叹一声,“允炆这个小兔崽子,削藩就削藩,你逼死老十二(湘王朱柏)干啥?那孩子都自焚了!老四被逼无奈,造反有理有据!”

“只是可怜我的标儿,没等即位就哏屁了…呜呜呜…”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朱元璋悲痛欲绝,瞬间泣不成声。

“行了老朱,节哀顺变。”朱由检安慰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切皆有定数。”

“恩公…”马皇后笑容可掬道:“你神通广大,可否救活雄英,再延长标儿的寿命…”

朱由检摇了摇头,“太祖母,我的超能力暂时还未达到那个境界,此事暂不可行。”

“不过,根据史书记载,倒是可以尽量预防朱标早逝。”

自从称呼朱元璋为老朱开始,除了马皇后之外,朱由检一律直呼其名。

“正史记载他是忧劳成疾,因病去世。由此推断,病因可能与长途奔波、劳累过度有关,在这方面要多加注意一下。”

马皇后连连点头,“恩公言之甚善,以后不能再让标儿过于劳累了。”

朱标心里很不是滋味。

唉!

自己真是个倒霉蛋,一天皇帝都没做过,就撒手人寰了,悲催啊!

其他三位皇子尚处在懵逼状态。

朱棣听得心惊肉跳,冷汗直流。

自己将来会造反,父皇竟然没有怪罪?

这时秦王朱樉呲牙一笑:“由检,我的寿命如何?有没有活到八十岁啊?”

“你?”朱由检瞥了他一眼后冷冷道:“你在西安大肆搜刮民财、残忍虐待宫女、无故责罚将士,作恶多端,于洪武二十八年被三位老妇人毒死。”

“之后,太祖得知真相,极为震怒,下令追废你的秦王封号,并将你逐出皇室宗谱。这在明朝开国之初尚属首次,开创了废黜已故亲王的先例。”

“秦王府上下遭到了大规模清算,凡是参与秦王恶行的官员和仆役,不论品级高低,一律严惩。”

“你的大管家杨谦助纣为虐,被处以凌迟之刑。”

“啊?”朱樉吓得面色如土,抖作一团,“迄今为止,我可没干啥坏事啊…”

“混账东西!”朱元璋破口大骂:“王八羔子!想得善终,就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那个杨谦来了没有?马上把他砍了!”

“好的父皇…他在宫门外,儿臣这就处理…”朱樉抱着脑袋跑出了坤宁宫。

朱由检淡淡一笑,“老朱,大明之所以覆亡,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什么?!”朱元璋两眼瞪得溜圆,“咱哪里做错了?”

“你建立的宗室制度就是祸根。”

“分封藩王,屏藩帝室,初期虽巩固了朱家统治。但随着明朝发展,其弊端日益显现,最终成为拖垮财政、激化矛盾的制度毒瘤。”

“扯淡!”朱元璋完全不相信这种说法,“当前一共才十个藩王,加上他们的子嗣,拢共才多少人,能拖垮大明财政?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洪武朝初期的宗室人口为58人,确实不多。”朱由检哼了一声,“然而到了明朝中叶以后,藩王宗室的数量,就开始井喷式的增长。”

“嘉靖年间,仅河南一地,宗室成员就增加到了1440人。到了万历三十三年,宗室人口,激增到了15万7000人。”

“大明弘治五年,1492年,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生下了第94个孩子。”

“与此同时,庆成王朱钟镒的孙子辈人数也已达到163人,曾孙辈更是达到了510人。”

“仅仅这一年,庆成王朱钟镒一个人所传下的嫡系子孙,就已经达到了767人之多。”

“而加上其他妻妾女眷,当年整个庆成王府中,仅皇族成员就达到了1000多人!”

“到了崇祯朝,大明宗室成员已超过30万名!”

“卧槽!”朱元璋惊呼道:“这帮家伙,生孩子的速度赛过下猪崽!”

“猫三狗四,他们不会是一个月下一窝吧?”

“按照这么个生法,朝廷如何供养得起?”

“是啊!”朱由检继续道:“像湖广和河南这样的藩王扎堆的省份,供养宗藩自然非常吃紧。”

“而广西这样的穷省,一个靖江王府就能压垮财政!”

“万历二十三年广西上缴国库的赋税,折银只有11万两,而供养一个靖江王府就要花上5万两!”

“老朱你定下规矩,藩王享受终身俸禄,亲王岁禄万石,郡王两千石,最低级奉国中尉也有200石,全由朝廷供养。”

“藩王可获得大量庄田,且免税,这也成为土地兼并的根源。”

“你还不准宗室成员参加科举、农、工、商任何职业,他们除了吃喝玩乐啥也不干,又被禁锢于一地一城,生孩子就成了发家致富的手段!”

“这,这…”朱元璋惊愕万分,说话都有些不利索了,“大明后世的其他皇帝,针对宗室繁衍速度过快,难道都没有采取一些措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