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式连珠枪从兴起到最终被现代栓动步枪所取代,一共也只辉煌了三十多年,有名的且经历过战场考验的也不过寥寥数种,所以张永乐很容易在其中选择一个,作为自己的装备步枪。
写到这里,也许会有读者产生疑问,既然张永乐是轻武器专家,怎么还选别人设计好的现成的,而不是自己再设计一个呢?
原因很现实,任何一款制式武器尤其是步枪火器,从设计到实验级样品再到批量级定型生产乃至大规模装备部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周期和过程,这当中还要针对实际应用当中不断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不定期的修改,哪怕是已经定型的步枪,在随后十几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不断完善改来改去都实属正常。
况且张永乐只是孤家寡人只身穿越,既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又没有合格的设计团队,也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直接采用前人完善好的,且经过战场考验的成熟设计,才是目前最适宜的选择。
当然,也不是完全百分之百的照抄,当中部分细节还是要根据现有大明的实际情况,包括一些诸如人机工程之类的设计思路进行改动和合理优化。
张永乐最后选定的是温切斯特M1873型步枪,这款步枪是美国温切斯特公司在1873年设计生产的,和之前斯宾塞连珠枪还有亨利M1860步枪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使用的是0.44/40-200格令弹头中心发火弹,装药量为40格令黑火药(约为2.6克)。
比后两者所用的同样口径但装药量只有一半的边缘发火弹威力更大射程更远,枪口动能一下子提高到937焦耳,装填和日常保养储存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中心发火弹还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更适合子弹复装,用过的子弹壳可以重新装药反复使用。
温切斯特M1873型步枪的标准长程型数据如下,枪管长度30英寸,口径0.44英寸(11.2毫米),下杆装置最大载弹量13发(含膛内,装弹量的多少也取决于枪管的长度,一般为10—15发),使用0.44口径平头、圆头、软尖手枪弹或纸弹头霰弹。值得一提的是,连珠枪时代,步枪用的子弹都是同口径手枪弹,好处显而易见,就是一弹通用,手枪步枪都可以用。
温切斯特M1873步枪,是在温切斯特M1866步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后者因其醒目的黄铜机匣而被戏称为“黄色男孩”,在温切斯特M1973问世前,所有的连珠步枪所用的子弹均是0.44边缘发火弹,这种枪弹初速低,弹道弯曲,威力十分有限,有效射程不超过200米。
而且边缘发火弹底缘部分的铜壳势必很薄,若是铜壳厚实了,击针就无法打扁底缘点燃火药,很薄的铜壳又限制了膛压的提升,枪弹威力的天花板就很难突破,要改良,则必须使用中心发火弹。
但要采用威力更大膛压更高的中心发火弹,温切斯特M1866的黄铜机匣就成了障碍,黄铜材质较软,加工容易,可也因为软,承压能力就差。
想要用中心发火弹就不能用黄铜做机匣,温切斯特公司就将M1866的黄铜机匣改成了钢机匣,于是曾经名噪一时的“黄色男孩”走下历史舞台,彻底被取代。
经此改进,温切斯特M1873步枪在威力和射程方面比之M1866,有了极其显著提升,有效射程一下子从200米提高到400米!也正因为如此,温切斯特M1873在鹰酱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大放异彩,因此被当时的鹰酱人称为——赢得西部的枪!
那可是子弹初速达到400米/秒,枪口动能937焦耳,有效射程达到惊人的400米啊!
这是什么概念?若是张永乐未来装备此枪,那就可以在两百三十步以外击杀或击伤披甲敌军,这特么已经不是碾压了,绝对是摧毁性的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两百多年后的清朝光绪年间,我国也曾大量引进温切斯特M1866步枪,因其可一次性装填十三发子弹还得名“十三太保”。
张永乐选择比十三太保更先进的温切斯特M1873步枪作为制式步枪,理论上,已经领先目前这个时代近三百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