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说干就干

换源:

  “咱们这基地的选址,首先得隐蔽,不能让外界轻易发现。”白五爷率先说道,他的目光坚定而严肃。

地理专家推了推眼镜,说道:“五爷,依我看,深山老林是个不错的选择。那里人迹罕至,自然环境能提供一定的掩护。”

建筑设计师却摇了摇头:“深山虽然隐蔽,但交通不便,物资运输和人员往来都会很困难,不利于长期的研究工作。”

安全顾问接着说:“而且,深山的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的风险较大,比如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

众人陷入了沉思,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

这时,一位年轻的研究员提出:“要不考虑在海边的偏僻地带?海洋的广阔可以提供天然的屏障,而且海风能帮助散热,对一些精密设备有好处。”

“海边?那得考虑潮汐、台风这些因素,还有海水的侵蚀问题。”另一位专家反驳道。

讨论进行得十分激烈,各种观点此起彼伏。

白五爷皱着眉头,认真倾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心里不断地权衡着利弊。

“我觉得,咱们可以找一个废弃的工厂或者仓库进行改造。”有人提议道,“这样既能节省建设时间,又能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

“但是废弃的地方可能存在环境污染和结构老化的问题。”又有人提出了担忧。

白五爷拍了拍桌子,说道:“大家别光说问题,都想想解决办法。咱们得尽快定下来。”

经过几天的激烈讨论和实地考察,最终他们选定了一处位于郊外的山谷。这里四周环山,有茂密的植被遮挡,而且距离城市不算太远,交通相对便利。

“就是这儿了!”白五爷站在山谷中,望着周围的景色,满意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就是规划的工作。建筑设计师拿出了初步的方案,在一块巨大的画板上展示给大家。

“我们计划在这里建造主体研究大楼,采用现代化的设计,保证采光和通风。”设计师指着画板说道。

“那安保设施呢?”白五爷问道。

安全顾问回答:“五爷,我们会在周边设置监控摄像头和警报系统,还会安排专人巡逻。”

“实验室的布局要合理,不同的研究区域要分开,避免相互干扰。”一位科学家补充道。

“还有生活区,要让大家在工作之余能有舒适的休息环境。”另一位成员说道。

白五爷一边听着大家的讨论,一边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

“研究基地的能源供应也很重要,我们要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阳能和风能。”

“对,还要有完善的废物处理系统,不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通信设施也不能马虎,要保证与外界的畅通联系。”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完善着规划方案。

在确定了大致的规划后,设计师开始绘制详细的图纸。每一个房间的布局、每一条通道的设计、每一个设备的摆放位置,都经过了精心的考量。

白五爷亲自参与了每一次的方案修改和审核,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这个门的位置不太对,改到这边来。”

“这里的通道太窄了,拓宽一些。”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份详细而完善的规划方案终于出炉。

“好,就按照这个方案干!”白五爷大手一挥,充满信心地说道。

然而,真正的建设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无数的困难和挑战在等着他们。

在白五爷为研究基地的选址和规划忙得不可开交时,刘雨霖也没闲着,她肩负起了为研究团队招募科研人员的重任。

刘雨霖深知,这次的招募工作至关重要,关系到整个研究项目的成败。她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面前堆满了各种资料和简历,心里暗暗给自己鼓劲。

“首先,得明确我们需要的人才类型和专业领域。”刘雨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在笔记本上列出了长长的清单。

她首先把目光投向了国内顶尖的科研院校。通过与院校的教授和导师联系,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前来应聘。

招聘现场人山人海,刘雨霖和她的助手们忙得不可开交。

“请先提交您的简历,然后到这边等待面试。”刘雨霖的助手们不停地引导着应聘者。

刘雨霖则坐在面试间里,认真地翻阅着每一份简历,准备迎接一个又一个的面试者。

第一个进来的是一位年轻的物理学博士,他满怀信心地介绍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热情。

刘雨霖仔细地听着,不时地提出一些专业问题:“对于量子纠缠现象,你有什么独特的见解?”

博士思考片刻,侃侃而谈。刘雨霖边听边点头,心中对他的表现有了初步的评价。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