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崖观的明月证道
暮色漫过青崖观飞檐时,淼正跪坐在三清殿前擦拭铜香炉。十八岁的小道姑指尖沾着香灰,望着天边渐暗的云霞出神。三年前那场山火将她的家烧成废墟,是观主玄清道长将奄奄一息的她抱回观中,从此青灯古卷成了她的全部世界。
淼儿,去后山取些山泉水。玄清道长的声音从丹房传来。淼应声起身,挎上竹桶沿着石阶往山间走去。深秋的山风掠过松涛,带来隐隐约约的诵经声,却不像是观里的早课晚课。她循声拨开荆棘,竟看见断崖边盘坐着一位白衣老者,银发无风自动,周身萦绕着细碎的光点,宛如月光凝成的薄雾。
小友既已寻来,何不坐下一谈?老者头也不回,声音却清晰地传入淼耳中。淼这才发现老者身前摆着一方青石砚,墨汁在砚中翻涌,竟浮现出《道德经》的字句。
前辈如何知晓我会来?淼怯生生地靠近,目光被砚中景象吸引。老者伸手轻蘸墨汁,在虚空中画出一道蜿蜒的墨线,顿时云雾翻涌,浮现出淼在观中修行的画面:晨起扫落叶,午后抄经文,深夜对着烛火研读道藏...
天地万物皆有感应,你每日清扫落叶时,总将最后一片叶子留在树根旁;抄经时会对着道法自然四字凝视良久。这些举动皆是你与天地共鸣的征兆。老者拂袖,墨画消散,我乃青崖山守山神,在此等候百年,只为寻一位能参透天人合一的有缘人。
淼心中震动,想起玄清道长常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却从未想过真能亲眼见证天地灵韵。老者抬手招来一缕山风,风过之处,枯叶化作流光没入淼掌心:今晚子时,你带着这缕风去观后竹林,自会明白。
子夜的月光如银纱笼罩竹林,淼攥着那缕带着松针气息的风,在竹林深处发现一座古老的石阵。阵中悬浮着七盏琉璃灯,对应北斗七星方位。当她将风注入石阵中心的玉瓶,七盏灯同时亮起,地面浮现出金色的《阴符经》全文。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淼轻声诵读,突然感到天地间的灵气如潮水般涌来。竹叶沙沙作响,竟化作万千文字在她眼前飞舞,她看见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轮转,看见朝露与晚霞的交替,看见自己的呼吸与山风的频率渐渐重合。
不知过了多久,淼睁开眼时,玄清道长正站在石阵外微笑。原来守山神早已托梦给道长,道出淼的机缘。观中典籍浩如烟海,你却总爱去后山观察虫鸟草木,这便是天人感应的初阶。道长引她走到崖边,指着云海间若隐若现的山峦,所谓天人合一,并非人去迎合天地,而是明白自身本就是天地的一部分。
此后三年,淼开始在观中践行合一之道。她将诵经声融入溪流潺潺,把打太极的动作与松枝摇曳的姿态相呼应。每当她在晨雾中打坐,总有山雀停在肩头,松鼠抱着松果蹲在石案旁。有次暴雨倾盆,她在观中持咒祈祷,竟发现雨幕在观顶凝成穹顶,雨滴触到屋檐便化作灵气消散。
这日,守山神再度现身,带她游历山川秘境。他们踏过千年冰川,淼能听见冰层下远古生物的心跳;潜入深海,珊瑚礁的脉动与她的脉搏共振。在昆仑云海之上,守山神挥手拨开云雾,露出一幅壮阔的宇宙图景:星辰如呼吸般明灭,星云的漩涡与人体血脉的流向惊人相似。
看这银河,恰似人体经络;观这星辰,犹如脏腑运转。守山神的声音混着宇宙的嗡鸣,所谓天人合一,是让意识回归本初状态,明白自己既是沧海一粟,亦是宇宙本身。淼只觉灵台清明,周身窍穴如同打开无数扇窗,天地灵气源源不断涌入,与体内真气融为一体。
回到青崖观时,玄清道长已在丹房备好庆功茶。你可知为何历代道家长生难觅?道长斟茶,茶汤在盏中泛起云雾,世人总将天与人割裂,妄图以人力逆天命。真正的长生,是让意识融入天地循环,生生不息。
淼这才明白,这些年的修行不是征服自然,而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存在。她开始在观中开设讲经堂,教信众通过观云识天、听风辨气感悟天地;带领弟子在山间种植药草,让耕作与节气流转同步。当她抚琴时,百鸟和鸣;当她起舞时,落花成阵。
十年后的月圆之夜,淼在观前的古松下沉静坐化。观中弟子发现时,她周身萦绕着淡金色的光芒,面容安详如熟睡。次日清晨,青崖山漫山遍野绽放出从未见过的花朵,花瓣上凝结的露珠映出万千星辰,而晨雾中,隐约能听见淼的声音与山风、鸟鸣、溪流交织成永恒的道韵。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