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电审核部门掀起轩然大波之后,赵长风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即使影片质量过硬,没有有效的宣发,也难以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脱颖而出。
凭借着神级剪辑能力和神级噱头宣发能力,他亲自操刀,开始制作《夏洛特烦恼》的预告片。
他从海量的素材中,精准地挑选出最能引发观众笑点、最能触动情感、最能制造悬念的精华片段。他巧妙地运用蒙太奇手法,将婚礼大闹、马什么梅、大春的执着以及夏洛梦境中的荒诞与现实的对比,浓缩成短短两分钟的预告片。每一个镜头都经过精心设计,每一个转场都流畅自然,配乐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将影片的喜剧特色和温情内核展现得淋漓尽致。
预告片最终定稿时,赵长风反复观看,确认其达到了他心中最理想的效果:它既有笑点,有泪点,也有悬念,让人看了之后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想看到正片。
第二天,当这段精心剪辑的预告片被发布到网上时,犹如一颗投入深水的炸弹,瞬间引爆了社交媒体。
《夏洛特烦恼》的预告片以惊人的速度在网络上流传开来,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并直接进入了前十名。点击量和转发量呈几何级增长,各种表情包和动图开始在网络上疯传,预告片中的一些经典台词也被网友们津津乐道。
然而,伴随着这股前所未有的热度,网络上的评论区却再次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极分化。
一小部分看过预告片的网友表示惊艳,觉得这部电影“有点意思”。但更多的网友,却依然抱着根深蒂固的偏见和不屑,认为这只是赵长风故技重施的“炒作手段”。
“预告片剪得这么好,我反而更担心正片了。”
“这就是一个烂片的惯用伎俩,把所有精华片段都剪到预告片里,正片一看全是垃圾。”
“营销手段玩得真溜啊,就是苦了我们这些冲着预告片去电影院的傻子。”
“两个话剧演员和一堆素人,能演好电影?我不信!预告片再精彩,也掩盖不了本质。”
“这导演和他的团队,就是想靠这种‘黑红’的方式来炒作吧?太恶心了!”
许多人依然坚信,这部电影不过是华丽的包装,内里空无一物。他们认为,预告片剪辑得再吸引人,也改变不了**“草台班子”和“野路子导演”**的本质。在他们看来,预告片越是精彩,就越是说明正片有多烂,因为所有的亮点都被提前透支了。
那些曾经嘲讽过赵长风的大V和营销号,也再次跳出来“盖棺定论”。
“预告片果然是电影的‘照骗’。看来《夏洛特烦恼》是把所有家底都拿出来了,正片还能看吗?劝大家谨慎观影,别被预告片忽悠了。”——某知名影评大V。
“这预告片剪得是真不错,可惜导演是个新人,演员都是话剧咖。用一部预告片来‘挽尊’,可见正片得烂成什么样了。”——某娱乐博主。
冯少峰和李慧主自然也看到了热搜。冯少峰看着那居高不下的热度,心里有些不舒服,但他依然坚信自己的判断。
“哼,预告片做得再好有什么用?电影是看整体的!”冯少峰冷笑着对身边的助理说,“他这是黔驴技穷了,把所有能用的东西都拿出来糊弄观众。
等着吧,正片上映,他就会知道什么叫绝望。”
李慧主则不屑地摇了摇头:“这就是网络营销的把戏,花钱买热搜,把最精彩的片段剪出来,制造假象。这种把戏,迟早会被观众识破的。他真以为靠这个就能成功?”
他们都认为,这只是赵长风在垂死挣扎,试图用一个看似惊艳的预告片来挽救一部注定失败的电影。
然而,赵长风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些褒贬不一的评论,嘴角却勾起了一抹深不可测的笑容。他知道,这正是他想要的。预告片的热度已经达到了,争议也引发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来。
他相信,当电影真正上映的那一天,所有的质疑和嘲讽,都将在强大的口碑面前,土崩瓦解。
....
《夏洛特烦恼》的预告片在网络上引发的轰动,很快便引起了各大媒体的注意。
然而,他们关注的并非影片本身的质量,而是其背后蕴含的巨大争议和潜在的“笑料”。
在这个时期,20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票房屡创新高,但也伴随着各种浮躁和乱象。许多电影宣发习惯性地追求话题性,甚至不惜制造负面新闻来博取眼球。而像《夏洛特烦恼》这种“野路子”出身的电影,本身就带着“非主流”的标签,很容易被媒体和舆论定义。
因此,当《夏洛特烦恼》的预告片以惊人的质量和争议性冲上热搜时,各方媒体纷纷闻风而动,争相转发报道,但其主旨却出奇地一致:预示着今年最烂的电影即将上映。
娱乐新闻门户网站纷纷刊登头条文章,标题耸人听闻:
《夏洛特烦恼预告片惊艳,是回光返照还是烂片遮羞布?》
《新人导演豪赌?夏洛特烦恼杀青即争议,预告片恐成唯一亮点》
《年度最奇葩电影预定?夏洛特烦恼冲上热搜,网友直呼“别被骗”》
这些文章在分析预告片剪辑精良的同时,字里行间却充满了质疑和批判。他们引用网友的评论,强调“预告片是精华,正片是糟粕”的观点,并深度挖掘赵长风“素人导演”、“话剧演员班底”等“槽点”,以此来论证影片质量的堪忧。他们甚至不遗余力地炒作赵长风与冯少峰、李慧主之间的“恩怨”,将《夏洛特烦恼》描绘成一场自不量力的闹剧。
主流电影杂志和影评人也加入了这场对《夏洛特烦恼》的“审判”。他们秉持着“专业”的姿态,对影片进行所谓的“理性分析”,但其结论依然是负面的。
“《夏洛特烦恼》的预告片,展现了剪辑师高超的技艺,将零碎的亮点拼凑成了一幅看似精彩的画卷。但对于一部真正的电影而言,这仅仅是冰山一角。”某著名电影评论家在专栏中写道,“我们不得不警惕这种‘预告片陷阱’。如果正片无法支撑起预告片所营造的期待,那么这将是对观众的一次巨大欺骗,也可能是今年电影市场上最大的一颗‘雷’。”
另一位资深影评人则直言不讳地表示:“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夏洛特烦恼》缺乏电影工业的底蕴,其粗糙的制作班底和过于依赖喜剧桥段的叙事,都预示着它将难以在影院中站稳脚跟。这或许将是年度最令人失望的作品之一。”
他们甚至开始呼吁观众理性观影,不要被“剪辑技巧”和“炒作热度”所蒙蔽,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夏洛特烦恼》的蔑视和不看好。
电视娱乐节目也纷纷加入讨论。一些节目邀请了所谓的“业内人士”和“专家”进行点评。这些嘉宾在节目中侃侃而谈,从电影制作流程、市场规律、演员选择等多个角度,对《夏洛特烦恼》进行“专业”的唱衰。
“一部电影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更需要专业团队的保驾护航。很显然,《夏洛特烦恼》在这些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短板。”一位电影学院的教授在节目中分析道,“它的高热度,更像是网络舆论的一次狂欢,而非影片质量的真实反映。我个人预感,这很可能成为今年院线的一部‘奇葩’,甚至成为‘烂片’的代名词。”
一时间,整个媒体圈似乎都在形成一种默契,将《夏洛特烦恼》定义为“年度烂片预定”。他们争相转发预告片,并非为了宣传影片,而是为了提前为它“盖棺定论”,预示着它的失败。
然而,在这一切的狂潮之中,赵长风却依然保持着冷静。他看着这些“唱衰”的报道,眼中闪烁着一种不服输的光芒。他知道,所有的负面舆论,都在为他的电影积蓄着能量。越是被看扁,反转时的冲击力就越大。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赵长风心中暗道。他已经准备好了,用最终的电影,来狠狠地回击所有这些预言和嘲讽。
....................................................................................................................
求鲜花、评价票、月票、打赏!跪求一切数据支持!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