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荒漠网络

换源:

  在闲云部落停留了三天后,宋咸鱼和叶清凉决定继续他们的旅程。临行前,老闲在部落中心为他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送别仪式,全部落的人都来送行。

“我们很少有外来客人,尤其是能够理解并尊重我们理念的修真者,”老闲握着宋咸鱼的手说道,“你们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修真界与普通人世界沟通的可能性。”

宋咸鱼深深鞠躬:“感谢您的热情款待和无私分享。闲云部落的智慧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这对解决修真界当前的灵力危机可能至关重要。”

老闲微笑着点头,从怀中取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这是我们的礼物——一个迷你版的思想记录器。虽然没有创造屋那个精确,但足够记录日常的灵感和想法。希望它能在你们的旅途中提供帮助。”

叶清凉好奇地接过盒子:“真是贴心的礼物。但我们接下来该往哪个方向走呢?”

“西北方向约三天路程,有一个名为悠风部落的聚居地,”老闲指向远处的地平线,“那里也有懒神的传承,而且据说保存了更多关于懒神的古老记载。悠风部落的首领晴空老人是我多年的朋友,我已经通过信号告诉他你们即将到访。”

“信号?”宋咸鱼疑惑地问。

老闲神秘地笑了笑:“你们很快就会看到了。沿着我标记的路线走,注意观察沿途的景象,你会发现荒漠中的秘密。”

带着好奇和期待,两人告别了闲云部落的居民,踏上了前往悠风部落的旅程。老闲特意为他们绘制了一张详细的地图,标明了安全路线和可能的危险区域。

刚离开闲云部落不久,宋咸鱼就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高耸的石塔或木柱,顶端装有反光装置或特殊的灯盏。

“这些是什么?”他指着最近的一座问道。

叶清凉仔细观察:“看起来像是某种信号塔。你看那个顶部的装置,似乎可以旋转,反射阳光向不同方向发送信号。”

正说着,远处的一座信号塔顶部突然闪烁起来,光芒有节奏地变化,形成一种类似暗语的图案。紧接着,他们旁边的信号塔也开始回应,向另一个方向发出类似的信号。

“这是一个通讯网络!”宋咸鱼惊讶地说,“他们利用阳光反射或夜间灯火,在荒漠中传递信息。”

两人放慢脚步,仔细观察这些信号塔的分布和工作方式。他们发现,这些塔不仅仅是通讯工具,有些还兼具其他功能:有的顶部装有风向标,有的连接了类似雨量计的装置,有的则被设计成了避难所,可以在沙尘暴来临时提供临时庇护。

第二天中午,他们遇到了一支小型商队,正在一座较大的信号塔旁休息。商队由五六个人组成,驾驶着两辆由特殊动物拉动的沙漠车,装载着各种物资。

“你们是从闲云部落来的客人吧?”商队领队是一位中年女性,友好地向他们打招呼,“老闲已经通过信号网告诉了沿途的节点,我们正好要去悠风部落,可以带你们一段路。”

宋咸鱼惊讶于信息传递的效率,欣然接受了邀请。在车上,那位名叫沙铃的领队向他们详细介绍了荒漠中的“懒人部落联盟”。

“荒漠中共有十二个主要部落和二十多个小型聚居点,分布在不同的绿洲和地形适宜的区域,”沙铃解释道,“表面上看起来彼此隔离,实际上我们通过这套信号系统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

“这套系统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叶清凉好奇地问。

“最初的概念来自于懒神的教诲——合作比独立更省力,”沙铃自豪地说,“大约两百年前,几个主要部落的首领在一次大旱后意识到,如果能及时分享信息和资源,就能更好地应对危机。于是联合建立了最初的信号塔。后来网络不断扩大,现在已经覆盖了整个已知的荒漠区域。”

宋咸鱼对这种高效的组织方式深感惊叹:“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专长吗?”

“正是如此,”沙铃点头道,“闲云部落擅长创新设计,悠风部落以医疗和草药闻名,沙月部落精通天文观测,流云部落则是采矿和金属加工的大师。我们相互交换发明、资源和知识,共同提高生活质量。”

“这比修真界的合作还要密切,”宋咸鱼感叹道,“在我们那里,门派之间往往壁垒森严,各自为政,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沙铃笑了:“或许这正是我们这些普通人的优势——没有强大的个体力量,就必须学会更好地合作。每个部落都明白,单打独斗不如联合行动省力。这也是懒神教导的智慧之一。”

傍晚,商队在一处信号塔旁停下过夜。这是一座比普通信号塔大得多的建筑,不仅有通讯设备,还有客房、储物室和小型医疗站,简直就是荒漠中的一座小型驿站。

“这是主干网络上的节点站,”沙铃解释道,“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这样的站点,供旅人和商队休息补给。白天,这里的工作人员负责传递和中转信号;夜晚,则为旅人提供安全的休息场所。”

晚餐时,宋咸鱼有机会与更多商队成员和站点工作人员交流。他了解到,这个网络不仅仅传递简单的信息,还会分享天气预报、资源发现、危险预警等重要数据。每个部落派出定期轮换的工作人员维护节点站,确保网络畅通。

“最令人惊叹的是,”节点站的负责人,一位名叫风沙的老者说,“这整个网络完全不依赖灵力,只靠普通人的智慧和合作就能高效运转。我们甚至开发了一套复杂的编码系统,可以传递各种复杂信息。”

宋咸鱼若有所思:“这种模式或许可以引入修真界。我们长期以来过于依赖个体力量和门派体系,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不对称。如果能建立类似的合作网络...”

“那将是历史性的创举,”叶清凉接过他的话,“修真界的门派割据状态已经持续数千年,如果能打破这种局面,不仅有助于解决灵力危机,还能推动整个修真文明的发展。”

当晚,宋咸鱼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他站在节点站的平台上,望着满天繁星,思绪万千。荒漠中这些普通人创造的奇迹,正在彻底改变他对修真之道的认知。

“早就听说人多智慧多,但从未想过合作可以达到这种程度,”他自言自语道,“修真界一直强调个人突破和门派传承,却忽视了集体智慧的力量。这或许正是我们面临灵力危机的原因之一——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吸收灵力,却没有人考虑如何更好地共享和循环利用。”

第三天清晨,商队继续上路。沿途,宋咸鱼看到了更多令人惊叹的景象:部落之间铺设的地下水管道系统,用于在干旱时期共享水源;流动的医疗队,为偏远地区提供服务;甚至还有联合开展的大型工程,如防沙障和雨水收集设施。

“我们称这个网络为懒人之网,”沙铃说,“因为它体现了懒神的核心教导——通过智慧合作,让每个人的工作变得更加轻松高效。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接近中午时分,悠风部落的轮廓出现在地平线上。与闲云部落不同,这个部落建在一片低矮的丘陵地带,房屋依山而建,形成层层叠叠的景观。部落周围植被茂盛,几十个风车在山顶转动,既用于提水灌溉,也用于发电,远远看去蔚为壮观。

告别商队后,宋咸鱼和叶清凉沿着山间小路向部落走去。一路上,宋咸鱼始终在思考着这几天的所见所闻。

“你知道吗,”他对叶清凉说,“这个懒人部落联盟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或许,解决灵力危机的方法不仅仅在于找到新的灵力来源,更在于建立一个更加高效、协调的修真体系,让每个人都能以最省力的方式获取并使用灵力。”

叶清凉点头赞同:“就像这些部落一样,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确实是值得修真界学习的智慧。”

随着他们接近悠风部落,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已经站在入口处等候。他目光炯炯,身形挺拔,显然就是老闲提到的晴空老人。

“欢迎你们,逍遥门的客人,”晴空老人微笑着说,“老闲已经告诉我你们的来意。懒神的传承,确实不仅仅属于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属于整个修真界。来吧,让我为你们展示悠风部落的智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