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流行性重感冒

换源:

  小小的风波结束,村民各自把自家染了瘟疫的婆姨孩子搀扶了出来。

他们一字排开的躺在阴凉树下,意识混沌,面色蜡黄、身体虚弱,无意识的发出了痛苦低吟声。

念端检查病患状况,发现他们额头高温,眼带血丝,咽喉肿胀,双手捂着腹部忍受绞痛。

她询问身旁老伯:“老伯,他们始患病时有什么症状?”

老伯心疼的看着孙子,忙不迭道:

“我大孙说热得难受,偏偏又盖着被子喊冷,鼻子不通气儿,还咳嗽、呕吐、拉血。”

他连忙问道:“念端医仙,我大孙得了什么病啊?”

念端心中有了大概判断:“染了风寒。”

“风寒?”

老伯惊诧:“这是风寒?可这也太严重了吧!”

“以往有人染上风寒,喝点白英汤差不多就能好,可我已经给大家喂过白英汤,没见有人好转啊。”

白英:茄科草质藤本,传统中药,药用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之功。

念端摇摇头说:“这是重风寒,白英药弱,自然无法让他们的病情好转。”

白英是自古以来的中药材,《神农本草经》中都有记载,数量多、食用方法简单,山村老伯知道白英也很正常。

老伯面色焦急:“医仙,那这可如何是好啊?”

念端道:“无妨,我先为他们针灸缓解症状,再服以汤药治疗。”

她环顾树下病患,足有三四十余,恐怕针灸也需要耗费许久时间、许多精力。

恰此时。

不远处传来声音。

“唉?你这人怎么回事?我们好心收留你,你可别乱来。”

“不要捣乱,赶紧一边去,待到吃饭时,我们自然会多煮一份给你。”

“不然,别说吃食,我们现在就会把你赶出村外。”

念端面色微诧,扭头望去,发现有村民正在驱赶那公子公子远离病患。

且看那公子蹲在病患身旁,单臂环胸,捏着下巴,一副我也懂医术的模样,只是不知为何,他时常点头又摇头叹息,仿佛有治疗方法,但颇为棘手。

念端好奇之余,走过去询问道:“公子也懂医术?”

江宸转头就看到了念端,由于角度原因,自下而上望去,刚好能够瞧见念端胸前饱满的弧线。

他轻咳一声,目光看向了依旧躲在念端身后,露出半张红扑扑小脸的小女孩:你红什么脸啊。

面上,江宸说道:“稍微知道点医学常识。”

他不是医学系学生,但他姐是,他爷爷在上世纪也是赤脚医生,后来拿了证,有了编制,在十里八乡有些名气,经常有人找他看病拿药。

县医院曾经想返聘这位退休的老中医,但被拒绝,毕竟上班哪儿有在家拿着退休金,带带江宸大哥那已经三岁的儿子/重孙舒服。

“公子可知他们染了什么病?”

念端有些意动,病患太多忙不来,如果眼前的公子能分担一些,那再好不过,但在这之前,需要验明一下对方的医术知识。

江宸说:“流行性感冒,基本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但他们这次有点严重,是流行性重感冒。”

重感冒在现代好解决,诸如布洛芬、奥司他韦、阿莫西林什么的直接安排,再不好就打个小针,实在不行挂瓶输液,成年人在这一病三连下,基本都能痊愈,继续浪。

可在这春秋战国的古代,医疗条件落后,小感冒有时都能要了人命,更不要说重感冒了。

‘流行性感冒?数年流行一次,范围内传播……’

念端思索了一下江宸用词,虽然有些不懂,但数年流行一次且范围传播倒是属实。

她生而为人至今,这种范围传播的风寒所遇次数寥寥,重风寒更是第一次,但从已逝师傅的口口相传中了解颇多:这位公子既然也知道这个,想来也有师承。

念端又问:“公子可知医法?”

江宸开始在脑海搜索相应的信息。

他爷爷因《赤脚医生训练手册》成为医生,后来经过系统性学习转正。

从现代的医学角度去看《赤脚医生训练手册》,它有诸多不严谨的地方,但并不妨碍爷爷拿零食诱惑、拿鞋底逼迫江宸去学,并且隔三差五抽查一次。

原因不是让他成为医学狗,只是想着哪天打仗了,宝贝孙子能因为拥有医术,待在大后方,不用上战场。

害,经历过战争和核讹诈的老一辈人,总会担心那样的环境会再次降临在后辈身上。

赞美老爷子!

如果还能回到二十一世纪,我一定给自己找个奶奶!

江宸搜索完脑海信息,他开口道:“针灸法:可以用提针法扎合谷穴、风池穴,印堂和曲池也可以,一般扎到患者额头出汗就行。”

“如果患者还有咳嗽,可以配用天突穴,如果还没扎针患者就头疼,可以加刺印堂……”

“拔罐法:风门、大椎、外关……”

“推拿疗法:头疼按摩太阳穴、推印堂、点按合谷、拿风池……”

“草药单方:1.煮鲜白英二两口服。”

“2.板蓝根五钱至二两、大青叶五钱至二两、连翘……”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