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不给工钱?这有人干吗?

换源:

  “问题不大就好。”嬴政点头。

“就怕有些人不服气,找国师麻烦。”李斯补充道。

嬴政眉头一竖:“我看谁敢!”

蒙毅低声道:“国师为了制造一个叫纸的东西,抽调了大量人力过去,会不会影响生产?”

嬴政还未发话。

李斯插嘴道:“蒙上卿多虑了。据我了解,国师给了那个萧何很多种子。

根据萧何透露的信息,都是亩产数千斤甚至万斤的作物。有这样的产量,可以节省大量劳动力。”

白萝卜,他们都是亲眼所见,自然不会怀疑。

“左丞相言之有理。

土地有限,自然要用来种植高产量的东西,确保黔首的生计,以免发生动乱。

现在这样,节省下来到人力,投入新的生产中,正好合适。对了,那个纸是什么东西?”

嬴政好奇地看着蒙毅。

有了隔空杀狗和白萝卜的经验,他对秦天鼓捣的一切物品,都带着强烈的兴趣。

李斯、赵高等人也是这样的心情。

蒙毅连忙从袖子里,拿出一截雪白的纸,双手捧着递给嬴政,同时说道:

“就是这个东西,入厕用的。国师府茅厕有很多,我征求了国师府仆人的同意,拿了一节出来。”

“你做的对,这些东西必须要国师的人同意才行。”

嬴政赞赏地点头,拿着雪白的厕纸摸来摸去,赞叹不已:“柔软又细腻,而且浅薄有韧性,比我用的绸缎好多了,国师拿出来的东西,果然都是仙品。”

说完,他又递给李斯、赵高。

两人仔细感受厕纸的柔软和韧性,也是赞叹不已。

“不知道,我们有没有机会,用上这等仙品?”

“国师在大规模制造,应该有机会的。”

“我觉得,这纸要是再硬一点,我感觉,可以用来书写,代替竹简。”

李斯突然奇想地说道。

赵高眼睛一亮,连连点头:“丞相说的没错。确实有可能代替竹简。”

两人都是书法行家,立刻就联想到这个问题。

其实,毛笔早已出现,之前蒙恬还做了一些改良。

但是由于书写材料,字迹保存等等限制,无法大规模普及,各方都还是以竹简为主。

提到这个,嬴政也来了兴趣。

他每天要批阅一百多斤竹简,竹简的体积材料,导致承载的信息有限,还有别的问题。

“竹简笨重,书写文书费时费力,培养一个刀笔吏,也花费不小。”

“要是这纸能代替竹简,推广开来,足以提升黔首识字明理,甚至可以撬动儒家根基!”

李斯连连点头。

他是法家,与儒家历来不对付。

尽管有些私心,但始皇帝这个说法,确实也成立。

帝国的刀笔吏,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培养,才能熟练在竹简上刻字。

财力物力决定了,不可能人人都是刀笔吏。

这就导致了,大多数黔首,不关心这个,沦为文盲。

于是帝国政令,要是错过官方的宣讲,就只能请人阅读。

写书信,读书信,都要请人。

各地的基层,只要官僚和识字的这伙人联合起来,就能轻松欺上瞒下。

所谓识字的这伙人,大多都是儒家弟子,广泛的底层基础,正是周青臣等人嚣张的底气。

嬴政越想越激动,连忙吩咐赵高:“你记下来,回头去请教一下国师,是否可以实现此事?”

赵高躬身道:“喏。”

嬴政喜形于色:“让各位上卿,竭力配合国师,不得有误。萧何那边,估计还要几个月才能看到成果,真让人期待啊。还有别的消息吗?”

李斯又道:“陛下,国师还发布了一个‘奇才招募计划’,就是面向整个帝国,招募人才,不过……”

嬴政看他脸色古怪,不悦道:“不过什么?丞相不要吞吞吐吐,吊寡人胃口。”

李斯欠身:“不过根据我得到的消息,国师这个招募计划,居然直接告诉天才,不给他们工钱。只是管吃管住。”

“不给工钱?这有人干吗?”嬴政很诧异,这年头,不给工钱的人,他也有,就是修帝陵的人。

但是,哪些是什么人?刑徒!不给工钱没问题。

可秦天要招募的是人才,是奇才!

嬴政第一反应:这不就是门客嘛!

不管的帝国高官还是六国贵族,至今依然有养门客的习惯。

比如身边的李斯,当年就是吕不韦的门客。

这些门客,虽然没有官职,但天天吃香喝辣,待遇同样不菲,这已经形成一种默契。

李斯、蒙毅脸色古怪:“不但有人干,据说还不少。帝国各郡,均有人通过驰道,赶往国师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