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阻止秦军渡河

换源:

  另一边。

章邯率领着八万秦军精锐,沿着西南方向浩浩荡荡地进发。

他们的目标明确而坚定,那就是迅速穿越这片广袤的土地,抵达与蒙恬大军合围孔雀王朝北部敌军的预定地点。

大军前行不久,便遇到了一条宽阔湍急湍急的河流横亘在前方,其水流汹涌,浪花翻卷,涛声震耳欲聋,仿佛是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拦着秦军的脚步。

然而,章邯并未因此而退缩,他立刻组织起工匠们,砍伐河边的树木,赶制木筏和舟船。

在章邯的亲自监督下,工匠们日夜劳作,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士兵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紧张而有序的战前乐章。

经过几日几夜的不懈努力,一支简易却实用的船队终于打造完成。

章邯站在岸边,眼神坚毅地望着对岸,大手一挥,下达了渡河的命令。

秦军士兵们井然有序地登上木筏和舟船,每一艘船上都配备了经验丰富的船夫和警惕性极高的士兵。

随着一声令下,船队如离弦之箭般向着河对岸驶去。

尽管河中水流湍急,木筏和舟船在波涛中剧烈摇晃。

但秦军将士们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顽强的意志,紧紧握住手中的武器,稳稳地站立在船上。

当船队接近对岸时,岸上突然出现了一小股敌军,企图阻止秦军渡河。

但章邯早有准备。

他立刻指挥船上的士兵,拿起弓弩,向岸上的敌军射击。

一时间,箭如雨下。

敌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纷纷向后逃窜。

秦军则趁机迅速登陆,成功突破了河流的阻碍,继续向前进发。

在接下来的行军中,章邯的大军一路势如破竹。

他们不时遭遇孔雀王朝的小股部队。

但这些敌军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根本不堪一击。

秦军将士们如猛虎扑食般冲向敌军,手中的长刀挥舞得虎虎生风,所到之处,敌军死伤无数。

章邯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他不断催促着大军加快前进的步伐,不给敌军任何喘息和集结的机会。

同时,章邯还充分考虑到了后勤补给的重要性。

他沿途组织民夫和工匠,在大军的后方建立起了一条坚固的补给线。

民夫们肩挑背扛,将一袋袋粮草、一件件武器和各种军需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

为了确保补给线的安全,章邯还派遣了部分士兵进行巡逻和护卫,防止敌军的袭击和破坏。

在建立补给站时,章邯亲自勘察地形,选择那些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

他指挥士兵和民夫们修筑堡垒、挖掘壕沟,设置重重防御工事。补给站内,粮草堆积如山,武器装备摆放得整齐有序。

工匠们则在一旁忙碌地修理着损坏的兵器和车辆,确保秦军的装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

随着大军的不断推进,补给线也在稳步延伸,像一条坚实的生命线,为前线的秦军提供着充足的物资保障。

章邯的大军在他的英明指挥下,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节节胜利,还在后勤保障方面做得滴水不漏。

为最终与蒙恬大军会师,完成对孔雀王朝北部敌军的合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在另一边,李信身着黑色的战甲,身姿矫健地骑在一匹黑色的战马上,身后是五万大秦铁骑,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透露出一往无前的决然。

战马们喷着粗气,马蹄不停地刨着地面,仿佛也在急切地等待着冲锋的号角。

远方,敌军的前沿阵地绵延数里,营帐林立,旗帜飘扬。

士兵们在阵地上来回巡逻,却丝毫没有察觉到即将到来的风暴。

李信高高举起手中的长枪,目光如炬地凝视着前方的目标,随着一声嘹亮的号角声划破长空,他猛地一夹马腹,率先向着敌军阵地冲了过去。

刹那间,五万铁骑如汹涌的潮水般奔腾而出,马蹄声如滚滚闷雷,震动着大地。

他们的速度越来越快,带起一片尘土飞扬,仿佛一条黑色的巨龙向着敌军席卷而去。

李信一马当先,手中长枪闪烁着寒光,他的身姿在马背上起伏,如同一只敏捷的猎豹,精准地冲向敌军防线最薄弱的环节。

当铁骑冲入敌军前沿阵地时,如虎入羊群一般,敌军顿时陷入了混乱。

李信的长枪左右挥舞,每一次刺出都带着千钧之力,敌军士兵根本来不及抵挡,便纷纷倒下。

他的战马嘶鸣着,四蹄腾空而起,踏过敌军的身体,溅起一片血花。

在他的身后,大秦铁骑们紧密跟随,他们以高超的骑术在敌军阵中穿梭自如。

有的士兵侧身挂在马背上,手中的长刀贴着地面,在飞驰而过时,将敌军的脚踝斩断,使其瞬间失去战斗力。

有的士兵则借助战马的冲力,高高跃起,手中的武器狠狠地劈向敌军的头颅,一招一式都带着致命的杀伤力。

铁骑们相互配合默契,他们时而分散开来,从不同的方向冲击敌军,时而又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冲击力,将敌军的防线撕开一道道口子。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