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嬴政登基(上)

换源:

  清晨,阳光还是像往常一样升起,慢慢照亮了整座咸阳城。

今日的咸阳城看起来有些萧索,放眼望去,家家户户都挂着白幡,一股悲伤的气氛在城中蔓延开来,仿佛在诉说着某位大人物的离去,一片愁云惨雾的景象。

咸阳宫正殿,秦王秦异人的尸体就躺在这里。华阳太后,赵姬母子身穿孝服,高坐在王座左右。文武大臣身披重孝分列两旁,寂静无声。当钦天监从大殿外进来时,丞相吕不韦突然出列说道:“启禀太后,吉时已到,众王公大臣皆已到齐,可以开始了!”

华阳太后点点头,对太史令章程说道:“太史令,宣读遗诏吧!”

原来昨天夜里,秦王突然人事不省。太医束手无策,宫中顿时乱作一团,连华阳太后也被惊动了,从紫寿宫赶到了咸阳殿。

中午时分,宫中传出消息说秦王快不行了,满朝权贵人心惶惶,纷纷讨论下一步该怎么办的时候,这时从宫中突然传出了太后的懿旨,传文武百官,世家贵族纷纷至咸阳宫觐见。

文武大臣来到咸阳宫后,秦王秦异人尚有最后一口气。秦王临走时,委托丞相吕不韦,大将军蒙骜,宗正嬴文三人辅佐太子登基,协助太子打理朝政,最后拿出遗诏交给华阳太后,希望能得到太后的支持。

华阳太后虽非秦王生母,但想起这么多年对秦王的养育和教导之情,也让她老人家悲伤万分!见华阳太后点了点头,秦王微微一笑,闭上了双眼。

秦王离去,在场的众人无不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文武百官在丞相吕不韦的带领下,开始商讨起秦王的身后事,以及接下来的登基大典。

大殿之上,气氛凝重而肃穆。大臣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各种方案。有人主张先为秦王举行葬礼的,以表达对先王的崇敬之情!也有人主张先册立新君以稳定朝局。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和权衡利弊,最终百官们达成了共识。待明日秦王的灵柩发丧回宫后,即刻为太子举办登基大典,让其顺利继位秦王!

说起这秦王嬴异人,他这一生可谓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年少时被迫前往赵国充当人质,过着寄人篱下、提心吊胆的生活。后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逃回了秦国。回国后的他又陷入了险恶无比的宫廷斗争之中,多次面临生死危机,但凭借着自身的智慧和勇气,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

嬴异人继位后更是兢兢业业,对国事日夜操劳!他心系百姓疾苦,推行一系列仁政,并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使得秦国的国力日益强盛。在他的治理下,秦国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无论军事力量还是经济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正因如此,满朝文武一致决定,为秦王上一个尊贵的谥号以彰显他这一生的功绩和贡献,故谥为——秦庄襄王!

“寡人自登基以来,夙夜兴寐,为我大秦日夜操劳,不敢言悔。得知天年将尽,不胜惶恐。一恐我大秦后继无人,江山难续。故传位于太子嬴政,继秦王位。生母华贵夫人晋升为大秦太后,与丞相吕不韦共同监国。二恐六国合纵。故特命大将军蒙敖掌管军队,赋予战时指挥之权。秦国若有战事,太后有权调兵,见虎符如见秦王,三军将士皆不可抗命不遵。三恐我大秦百姓衣食难全。我秦国地处西陲,土地贫瘠,虽有黄河之水但不利于灌溉。若有奇人异士能治理秦国水患,当重用之。太子登基,少不更事,还望众位卿家忠心辅佐,佑我大秦。寡人一生功过,不许文过饰非。史官当执公正之笔,千秋功过,任人评说。

秦王异人三年。”

当太史令念完诏书后,文武百官下跪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华阳太后说道:“诸位大人不必多礼。秦王大行,以后秦国的未来就交由诸位大人了!希望爱卿们全心辅佐太子,佑我大秦!”

“遵旨!”百官们齐声应诺。

钦天监出列说道:“启禀太后,出殡事宜具已安排妥当,可以为大王举办大行了。”

“秦王大行!”

随着咸阳宫一声嘹亮的呼号,秦国响起了送葬的哀乐。众宫人把秦王的棺椁抬上车架后,大将军蒙骜驾驶着马车,缓缓地离开了咸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