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陈萍萍、马远和邓子贤都各自领命离去,客堂中只剩下范建和陈长生二人。
陈长生看着范建无所事事的坐在一旁,心中不禁有些好笑。
他知道,虽然范建表情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心里肯定因为帮不上什么忙醋坛子都翻了。
好歹也是范家主母亲自托付给陈长生的人,他可不能放过压榨范建的机会。
“范建,范建!”陈长生叫了两声,范建才从发呆中反应过来,一脸呆萌地看着陈长生,说道:
“长生兄,怎么了?”
陈长生看着范建的表情,一脸玩味地说道:
“范建,我现在可有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你,你可不能搞差了。”
范建一下来了兴致,坐直身子问道:“啥?长生兄,你放心吧,交给我绝对错不了。”
“嗯。”陈长生点了点头,“我和你妹妹的婚礼没有多久就要举行了,这婚礼布置就交给你了。”
范建一听这事,又一下子瘫坐在椅子上,摆了摆手说道:“知道了,知道了。”
“怎么,听你这话对我挺不满的?怎么说那也是你妹妹的婚礼,你就这么不上心?”
“切,上心,当然上心,我现在就去做。”范建摆了摆手,嘴上说着要走,身体却很诚实地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陈长生看着范建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好了,范建,别耍脾气了。”
“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怎么还跟个孩子一样。”
“婚礼自然有下人去操办,还能轮到你这个户部尚书么。”
自从那天陈长生与范家主母提了户部尚书这个称呼,他这两天就经常用这称呼打趣范建。
范建坐了起来,撇了撇嘴:“陈大人,您还记得我这个户部尚书呢?”
“我这几天待的无所事事,光看书了!”
陈长生并不在意,他并不是那种以势压人的人,也知道范建的脾气性格,更何况两人相识一年,一直相处很融洽。
所以哪怕如今陈长生成为了儋州王,范建也没有太守规矩。
身边偶尔有这么一个能打趣的人,陈长生还觉得挺开心的,起码让自己心里感受到了一股人情味。
而且范建虽然现在是个纨绔子弟,但也不是不懂事的人,在有外人的时候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
范建打心里也是想帮上陈长生的忙,这几天在太守府中,他一直向陈氏商行的掌柜请教问题,书也一直没有离手。
该说不说,他这脑子绝对可以,就连陈氏商行的掌柜都偷偷和陈长生夸过范建几回。
陈长生笑道:“这次我可没有开玩笑,是真的有任务交给你这个户部尚书。”
随即,他拿出一张纸扔给范建。
范建好奇地打开纸张,上面只有简单的几个字:
“开学院,囤钱粮,拿下江南再称王。”
“这是?”范建眼前一亮。
“没错,这就是未来一段时间儋州的发展趋势,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但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吧。”
“明白!当然明白!”范建兴奋地说,“不过你这开学院是为了什么?”
陈长生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身子,背着手说道:
“我要在儋州大办公学,凡是七岁以上的孩童都要送往学院读书。儋州的人口太少了,我们必须考虑以后儋州的发展。”
“尤其现在这种形势,更要做好长期扎根儋州的打算,如果儋州百姓不能考取功名,自然没有兴趣读书,未来的人才该怎么办?”
范建皱皱眉头,有些不解:“虽然儋州百姓近来富裕了很多,但是能送起孩子读书未免还是有些困难。”
“我这学堂不收任何费用,依靠陈氏商行的盈利运营。”
“咦?这倒是一个造福儋州百姓的好事!凭借陈氏商行每年的盈利,别说养这么一个公学了,就是养活儋州百姓都不是什么难事!”
陈长生点了点头,说道:“所以,这办公室的事情就交给你了,陈氏商行库银充足,你要马上开始行动。”
“除此之外,这囤钱粮也不可忽视!”
“儋州城以前没有钱庄,粮仓也太小了,只够支撑守城一个月。”
“钱庄要尽快开起来,鼓励城中百姓将手中多余的银钱存在钱庄中,每年固定给百姓计息,就以陈氏商行的名义开办。”
“而且从今天起,要鼓励百姓,将吃不掉的鱼肉晾晒腌制,囤积起来。”
“农户的税收调为一成,多出来在市面上流通的粮食以陈氏商行的名义尽可能收购。”
虽然陈长生手中有无限供应的泡面四件套,但是他并不准备用泡面养活全城百姓。
一是儋州产粮丰富,渔业、农业都很发达,这种先天资源优势不能浪费。
二是泡面虽好,吃久了也会腻,要保证饮食的多样性。
三来现在只有一个儋州还好,若是以后地盘逐渐扩大,他还能所有百姓都无限量供应泡面吗?
所以,泡面四件套他只准备用来充当军粮和临时救助灾民使用。
至于钱庄,则是为了以后征战做准备。
哪怕军粮的问题不愁,但是装备、马匹、军饷,这些哪一样不需要钱?
可以说打仗就是在烧钱!仅仅凭借陈氏商行的吸金能力,如今的盘子还能支撑下去,但是未来长年累月的征战呢?
此外,钱庄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将经济命脉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
在陈长生的计划中,以后市面流通的货币要用银票渐渐取代银子,建立一个“银本位”的金融体系!
等到地盘足够大,国家信用足够强,就可以开始发行货币,进一步取代银票,彻底将金融体系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里!
而这,就是陈长生的称王战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