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国皇宫。
早朝之后。
庆帝将礼部尚书和陈平平留下。
“春闱在即,你两可要好生准备。”
“另,朕近来听到一些民间传闻。”
“几年以来,春闱屡屡有泄露考题的问题。更有甚者,连加塞人都不加塞了,直接顶替名额。不知道二位如何看待?”
庆帝说完,皱着眉一脸颜色地看着二人。
这把礼部尚书吓的不轻。
赶忙跪地解释道。
“陛下息怒。这些都是民间菲薄传言。我泱泱大庆,龙威浩荡。春闱必然不会出现这等骇人听闻的丑事。”
“哼,骇人听闻?”
“你也知道是骇人听闻的丑事。”
庆帝冷哼一声,对礼部尚书的解释并不认可。
随后看了一眼并未说话的陈平平道。
“陈平平,知道今年我为什么让你们监察院和礼部共同主办春闱嘛?”
陈平平微楞,随后沉声道。
“陛下深思熟虑,老臣不敢妄自揣测。”
“依臣所见,想必是让我们检察院尽量避免春闱有民间传闻的情况发生。”
“同时,也适当帮礼部分担一些工作。”
听到陈平平的话。
庆帝没有任何表情。
这个陈平平,还真是会说话。
既回答了问题,又没有实质回答。
不但抬高了庆帝,还没有得罪礼部尚书。
见陈平平如此婉转且小心翼翼的回答。
庆帝也不再拐弯抹角。
直接从龙椅上起来,走到二人身前。
天子不怒自威的气势。
让礼部尚书身体都快全部伏在了地上。
陈平平也是眼神低垂,不敢与庆帝对视。
扫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礼部尚书。
这才冷哼道。
“起来吧。”
“朕的话,你们都给我听仔细了。”
庆帝卷了卷袖子,这才开口。
“春闱何用?不就是助我大庆在世间选拔人才的吗。”
“如今乌烟瘴气的春闱环境。哪还有人敢参加春闱?哪还有学子信任朝廷?”
“如此往复,学子便对学已经没有了希冀,没有了动力。”
一席话。
字字诛心。
礼部尚书和陈平平大气都不敢喘。
庆帝转过身,背对着二人。
“因此,朕有个想法。”
“在春闱之前,安排人对所有考生做一个动员,既是承诺,也是劝学。”
礼部尚书连忙附和。
“陛下圣明。”
陈平平听到礼部尚书的马屁。
并没有立马跟着阿谀奉承。
而是微微蹙眉,转而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
“只是,劝学一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如今参加春闱的考生,人数上万。要让所有人都能够唤醒斗志,这并不简单。”
“承诺一事,倒是可以安排朝廷位高权重之人去办。但是劝学一事,难办。”
庆帝转身看了一眼陈平平。
他的分析没错。
一语中的。
其实对于劝学一事。
他心里也没有底。
因为近期不少官员觐见说春闱的事。
加上长公主前些日的话。
庆帝这才有了安排人在春闱之前劝学的想法。
至于结果如何不谈。
但绝不能放任春闱的诟病,而不管不顾。
见礼部尚书和陈平平听懂了。
庆帝便直接发问。
“承诺一事,陈平平你可担此重任。”
“至于劝学一事,你们可有推荐人选?”
礼部尚书闻言,没有作声。
陈平平犹豫片刻。
突然想到范贤已经入京。
劝学的人,必然需要很高的文采,才能够达到效果。
显然,范贤诗词文赋这块绝对堪称世间一绝。
同时。
如果这件事做好了。
庆帝对范贤映像一定会很好。
这对范贤以后得道路百利无害。
退一万步想。
就算劝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也没有任何弊端。
因此。
陈平平郑重道。
“臣有一人举荐。”
“此人,诗词文赋样样精通。且最近还写了一本《红楼梦》流传甚广。”
“若是让他春闱劝学,想必效果很好。”
听到陈平平的话。
庆帝瞳孔微缩,脑子也在飞快转动。
他怎么能不知道说的是范贤。
从自己这个儿子小时候,他就十分留意的。
这既是对叶轻眉的忌惮,也是对范贤的忌惮。
听到陈平平突然提到范贤。
庆帝恍惚响起。
似乎这个不是皇子的儿子。
已经成年了吧。
……
收起对范贤的思绪。
庆帝心中暗暗分析了一下如今几个皇子。
大皇子常年在外带兵,远离朝堂,不做考虑。
太子是他钦定的皇位继承人。
倒是这个李承泽,结党有些太过于明目张胆。
要让太子成长,必然需要拉个皇子出来磨炼。
李承泽,显然是最佳人选。
春闱劝学一事,如果让李承泽来做。
做好了,可以让太子起到防备之心。
做不好,可以借机打压一下这个皇子。
如是考虑。
庆帝心中也有了答案。
便直接对陈平平和礼部尚书道。
“朕决定了。”
“劝学一事,就交给承泽去办。”
还未等二人反应。
庆帝便挥挥手,示意他们二人退下。
出了大殿。
礼部尚书小声问陈平平。
“劝学一事,这二皇子能胜任么?”
陈平平迟疑片刻,有些漠然地摇摇头。
庆帝的心思。
着实有些捉摸不透了。
PS:喜欢的,免费数据支持一下。
求鲜花,求月票,求评价票。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