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
二皇子李泽成见时机差不多了。
便双手击掌三下。
很快,几个侍卫便抱着一副很大的卷轴出现在台上。
礼部尚书见状,很是诧异地看看陈平平。
陈平平目光微滞,也是摇摇头。
显然,他们只知道二皇子负责劝学。
但是用何种方法,又或是何种形式。
他们都一概不知。
但是看这阵仗,似乎有点与众不同。
数万考生,后面的自然看不清。
争着想往前挤,好一探究竟。
二皇子嘴角轻轻上扬。
也不再卖关子。
陈平平转头望去。
似乎有些兴趣。
二皇子李承泽向来玩世不恭。
虽然听说喜欢诗词文赋。
但似乎造诣尚浅。
不知道今日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与此同时。
二皇子李承泽昂首挺胸,向前走了两步。
朗声说道。
“春闱在即,送天下考生诗词一首。”
“望共勉之。”
话音落下。
身后的侍卫们也顺势松手。
只见巨幅诗词瞬间展开。
“哗……”
台下再次一片哗然。
显然大家都没有料到眼前一幕。
陈平平转了转轮椅。
抬眼望去。
只见这是一首七言。
字迹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诗名也是言简意赅。
就叫《劝学》。
……
诗卷展开。
李承泽也朗声开始背诵。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考生们听到开头这两句,瞬间躁动起来。
都是参加春闱的学子。
对诗词的基本鉴赏能力自然比一般人要强不少。
只是两句,大家已经听出这首叫《劝学》的诗。
不简单。
考生们思绪纷飞。
是啊。
光阴似箭,时光如梭。
少年总会老,然而学习这回事,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完美,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学有所成。
因此,在风华正茂之际。
不正是应该把握每一寸光阴,尽量让自己学的多些嘛?
即便是老了,学不动了。
也不会因为今天的懒惰而后悔。
不会因为今天虚度光阴而内疚。
一时间,原本有些喧嚷的考生们。
此刻不约而同安静下来。
陈平平听着二皇子郎朗诵出的两句诗词,脸上划过一抹笑意。
也是将双眼闭了起来。
不远处,何潇很是欣慰。
二皇子这小子。
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关键时刻,还挺像那么回事。
见场内考生沉思片刻。
李承泽顿了顿,继续诵道。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跟随着李承泽地声音。
陈平平的思绪也被拉走。
似乎自己现在正是那个做梦的少年般。
在满生春草的池塘便小憩,再一睁眼,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而场内的考生也是如此。
一个个闭着眼,无比的陶醉。
脸上时而欣喜,时而惆怅。
有忍俊不禁的,亦有潸然落泪的。
……
不知过了多久。
考生们才陆续从思绪中醒来。
人群中不约而同响起了掌声,更有甚者,口中连连大呼。
“好诗,不愧是皇子之手笔。”
“此诗一出,其他大家的劝学诗词可谓黯然无光啊。”
“是啊,今日也算被二殿下一语点醒梦中人。”
此话一出,人群立马惊醒。
“惭愧、惭愧。小声先告辞,还有三日春闱。再学几个字也好。”
“没错,寸金难买寸光阴,我等用告退。”
看着陆续离场的考生。
礼部尚书看着考生言行和现场的气氛。
涨红了脸,堆笑跟陈平平激动说道。
“这劝学一事,效果颇丰啊。”
陈平平点点头,表示同意。
眼神则是看向不远处意气风发的二皇子。
这一刻,在他的身上。
有一种这些年从未见过的感觉。
只是这种感觉,隐隐约约。
不知道该如何形容。
待考生们熙熙攘攘,散的差不多了。
礼部尚书便跟陈平平告别。
毕竟也算是辛苦一天。
好酒、好菜、好姑娘还等着自己呢。
陈平平点点头。
待礼部尚书的人走了。
他这才拍拍手,对二皇子赞美道。
“好诗词,好气魄。”
“二殿下今日表现十分精彩。”
“劝学一事,功不可没。”
李承泽沉浸在刚才的喜悦中。
听到陈平平这么一夸。
脸上也是笑意盎然。
正要解释诗词出自自己先生之手,但是一想到先生的叮嘱。
便连忙谦虚应和道。
“大人过奖。”
“劝学一事的成功,主要还是因为大人几句慷慨激昂的承诺在先。”
“纵然是我听了,都觉得血液沸腾。”
人,总是爱听好听的话。
在不恰当的时宜,说得太虚假。
那叫阿谀奉承。
在恰当的时宜,说得走心。
这叫怕马匹。
马屁拍的好,也是一门学问。
不苟言笑的陈平平听罢。
脸上也是漏出了久违的笑容。
显然,二皇子这一顿拍。
正中下怀。
二人来了不短的时间。
仿佛他们本就很熟,今天又恰巧遇到故人一般。
待最后道别。
一行侍卫推着陈平平离开之时。
陈平平有些恍惚。
心中腹诽。
难道,这个二皇子。
自己真是看走眼了?
PS:有人看,投一投免费数据。
很想爆更。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