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文圣?庆帝看到三国,心情复杂

换源:

  皇宫内。

庆帝书房。

最近这些年来,庆帝大部分时间都在书房。

皇后的寝宫,其他嫔妃的寝宫,他几乎不去。

甚至很多不算大事的政务,他都在书房里面处理完成。

庆帝坐在自己的桌子前,随手把玩着案头上的弓箭零件。

候公公则满脸喜悦的蹲在不远处的桌子边。

桌子上右手边正是展开的《三国》,左手边则是他从《三国》里面抄写出来的那首开头的诗。

候公公边抄写,同时边点头。

他的字在整个皇宫里面也是的一等一的,可对上二皇子李承泽的手笔,他还是觉得自己的差一些。

开头诗抄完,候公公满脸堆笑小跑到庆帝面前,“陛下,已经抄写完。”

庆帝眯眼接过抄自《三国》的这首诗,嘴角微微抿着,像是细细打量着自己喜爱的姑娘。

边看着,他同时忍不住也跟着轻轻念出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轻声念完,庆帝饶有兴趣的桩头看向候公公,“候公公,你觉得这首诗比范闲的那首,那个好?”

候公公低头抱拳连忙回答,“陛下,老奴不敢妄言。”

庆帝语气瞬间多了几份严肃,“朕,让你说,你就说。”

候公公面露难色,嘴巴张了张,内心再三斟酌了一番后,才小心的回答道,“老奴实在分不出两首诗高下,但是陛下,这两首诗都我们庆国不可多得的的文学高峰的体现啊。”

这个回答,显然是在庆帝的预料当中。

庆帝嗤笑一声,假装愠怒的教训道,“你倒是会拍马屁。”

候公公急忙给自己的辩解,“老奴,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啊!”

庆帝缓步走到候公公所在的桌子前,抬手拿起《三国》,快速翻看了几页。

“你说,这首诗,有没有是抄写而来的?”

候公公退后两步,垂目看地,认真回答,“据监察院八处给来的信息,此书并无抄袭的痕迹。”

庆帝不经意间点了点头,认真看着开头的那首诗,“你说,二皇子是不是和范闲都去过,那个所谓的仙境?”

范闲曾经大殿醉酒作诗三百首,按照他自己当时的说法,他的那些诗都是从仙境带回来的。

而现在卷首的这首诗,和范闲所做的诗,里面都有同一个词汇:长江。

庆帝的问题,候公公不敢回答,这种虚无缥缈的事情,他不敢妄言,只好选择沉默。

庆帝像是在问候公公,又是在自言自语的继续说道,“当时如果范闲在大殿作诗,同时再出现二皇子也兴起同作诗,那场面岂不是更让北齐文学大家庄墨韩脸上无光。”

庆帝说完,神情严肃的盯着候公公。

候公公立刻意识到此时再沉默是不行了。

他小心翼翼的回答道,“诗仙当然需要张扬,而文圣自然需要冷静。”

庆帝闻言,突然嗤笑了一声,“诗仙?文圣?”

“你倒是会起名号!”

说完,庆帝突然又问,“春闱的考题还没有定下来吧?”

候公公点头称是。

庆帝摆手说道,“那把这本书也算到春闱的考点里面。”

“我庆国以武立国,《三国》这书很符合我国国情。考生们自然也需要考虑这点。”

候公公点头道是。

庆帝正准备转身之际,突然又想到一个问题,“二皇子李承泽的禁足,朕就赦免他了,你带着圣旨过去宣旨。”

李承泽穿越之前,二皇子和范闲内斗,最终以范无救自杀,自己被禁足而结束。

片刻之后,候公公双手拖着圣旨,退着身体,快步退出书房,急忙赶向皇宫外。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庆帝嘴里轻轻念着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同时推开书房边上厚重大门。

大门之外,圆月西挂,月光皎洁。

清冷的月辉,洁白如霜贴在地上,栏杆上。

庆帝缓步走到栏杆前,双手抓着的栏杆,突然莫名的笑了。

“诗仙?文圣?”

说到第二个文圣的称号时候,庆帝神情突然变得狰狞。

外面谣传的诗仙名号,落在范闲身上,他很高兴。

因为范闲始终还是姓范,只要他不改姓,他就永远是个外姓人,

自己的这个儿子李承泽,有文圣的称号却不行。

自从封他为王,让他早早处理朝政之后,他的势力早就在朝中形成。

除了秦将军和宰相林若甫之外,再无第三人压过他。

如今再有个文圣的称号,恐怕将来自己都未必能够压过他。

怎么就在自己的眼皮下,成长到了这步田地。

这磨刀石,太子想要拿来用,还真的有点够不到,不够资格了。

想到如果再让李承泽这般成长下去,自己的威望可能都未必能够压得住的担忧后,庆帝抓着檀木栏杆的手无形中加大力度。

结实,厚实如铁的檀木栏杆,顷刻间在庆帝的手中化为一堆黑灰相间的齑粉。

好在……他没有醉心武学一道。

想到这点,庆帝凌厉的眼神,慢慢变得柔和,变得自信。

就看太子自己争不争气,够不够得着,这块磨刀石的高度了。

庆帝抬手甩掉手里的木头齑粉,扭头看向东宫方向。

东宫之内。

往常这个时刻,早就灯灭人睡,寂静如水。

而就在刚才,本来就熄灭的灯,却不知为何突然全部被点亮。

整个东宫,亮如白昼。

一向淡定自如,时刻注意衣着装束整洁的太子,罕见的披头散发,焦躁不安,不停在大殿里面来回踱步。

在他踱步不远的地上,凌乱散落着十多印刷出来的本书。

这十多本书,无一例外都是《三国》。

散落的书之外,还凌乱的散落一些从书上撕掉下来的碎纸张,上面赫然是《三国》第一页的那首诗。

站在不远处的一位宫女,此时正瑟瑟发抖站在一边,不自觉的屏住呼吸。

唯恐自己的呼吸声,会招致太子的不悦而被殃及和处罚。

“候公公真的带圣旨去了二哥那边了?”太子突然问宫女。

此时的他终于停止胡乱的踱步,似乎也冷静了下来。

宫女点头,小心的回答,“是!”

太子又问,“这真是二哥的手笔?”

宫女继续点头,小声回答,“监察院那边检验过,确实是二皇子的手笔。”

“我……这是什么个章程,二哥他怎么就突然这么有才了?”

“对了,母后什么时候到?”

宫女依旧小声回答,“已经在路上了,应该马上就到。”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