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廷臣回到府中,立刻奋笔疾书,写好奏章,赶忙派人快马加鞭,星夜送往京城,呈给太宗皇帝。奏章中写道:“臣张廷臣上奏:近日,太行山的呼延赞奉诏入朝。然而,潘仁美却屡屡设计陷害他,致使他无法顺利入朝,只能无奈返回。如今陛下刚刚即位,正着重关注边疆将领的任用。呼延赞拥有杰出的才能,却还未施展其抱负,就遭大臣诬陷排挤,被驱逐到偏远之地,这实在不符合陛下亲近贤才、任用能人的本意啊。恳请陛下对潘仁美之事进行详细调查核实,重新颁布诏书宣召呼延赞,让他能安心为朝廷效力。如此,边疆的太平指日可待,国家也能更加繁荣昌盛。”
太宗皇帝看到奏章后,龙颜大怒,气愤地说道:“潘仁美怎敢擅自专权,随意杀伐,排挤贤良之士?”当即命令右枢密杨光美去彻底追查此事。
杨光美领命后,赶忙邀请潘仁美到自己府中,对他说:“主上对您极为恼怒,要追究您驱逐呼延赞的事情,您有什么想说的?”潘仁美急忙说道:“此事确实是下官所为,还望枢密使您多多周旋,他日必定厚报。”杨光美说:“主上的命令,我怎敢私自偏袒您呢?但只要您能同我一起入宫面奏,我自有为您开脱的办法。”潘仁美听后,赶忙深深道谢,随后便跟随杨光美进宫面见太宗。
太宗皇帝问道:“你去追查潘仁美之事,结果如何?”杨光美上奏道:“臣奉命追查呼延赞回山的缘由,实际上与潘仁美并没有太大关联。如今潘仁美已知罪,随臣前来当面奏明情况,恳请陛下宽恕他。”
太宗听后,将潘仁美唤到跟前,斥责道:“呼延赞乃是先帝留意的将领,朕将他宣召入朝,本想让他施展才能,你为何要将他驱逐?”潘仁美赶忙奏道:“臣以为呼延赞早有归山之心,一直心怀不满,想要回去已久,并非是臣驱逐他。陛下可再次下诏入山宣召他,让我们三人当面对证是非。如果真如呼延赞所言,臣甘愿领受斧钺之刑,万死不辞。”太宗听后,半晌没有回应。
这时,八王上前奏道:“陛下向来重视将领,潘仁美虽有罪,但可准许他的请求,再次前往宣召呼延赞。倘若呼延赞依旧遵奉诏书前来,那就可以对他们两人的罪过都予以宽恕。”太宗觉得八王所言有理,便下诏交给潘仁美,让他前去宣召呼延赞。
潘仁美领命后,心中暗自思忖:“这呼延赞让我儿子丢了性命,此仇不报非君子。如今我带着诏书前去,趁他前来,将他杀掉,以报我心头之恨,谅他也无可奈何。”
这边李建忠得知潘仁美带着圣旨前来,对呼延赞说:“不可冲动。这是圣旨,若违抗旨意,我们就会犯下私奔之罪。”呼延赞听从了李建忠的建议,与他一同出寨亲自迎接潘仁美。
潘仁美进入山寨后,宣读诏书:“皇帝诏曰:朕刚刚即位,重视人才,首先便召你前来,本想及时重用你。可为何你入朝还不到一个月,就擅自决定回去,自行离开?如今正是国家需要文武人才的时候,你们应当竭尽忠诚,贡献良策,怎能怀揣才华而埋没自身,甘愿长久屈居呢?如今再次命使者前来,你应即刻整装出发,以弥补之前私自离开的过错。特此诏示。”
李建忠和呼延赞跪拜领命完毕,请潘仁美坐在军中,两人行礼说道:“有劳枢密使大人奉诏前来,我们有失远迎,还请大人恕罪。”潘仁美见呼延赞神色如常,便回应道:“下官之前冒犯了将军,心中懊悔不已。如今圣上再次下诏宣召,将军应当即刻前往,以满足皇上的期望。”李建忠听后,十分高兴,当即大摆筵席,款待朝廷使者,留他们在山寨中住了一晚。
第二天,潘仁美催促呼延赞下山。呼延赞与李建忠商议,李建忠说:“潘仁美是当朝大臣,如今既然带着圣旨前来宣召,你应当随他前往京城,也好化解往日的恩怨。”呼延赞觉得有理,便整理好衣甲,备好马匹,与马氏一同跟随潘仁美下山。李建忠一直送到大路才与他们告别,随后自行去召回耿忠等人马,暂且不提。
呼延赞跟随潘仁美来到京城,入朝拜见太宗皇帝。太宗对呼延赞说:“朕念你是新归附的将领,还未见识过你的武艺,如今想亲眼看看。”
八王上奏道:“陛下若想观看他的武艺,此事极易,可效仿先朝御果园的旧事,让众人见识他的才能。”太宗说:“此计可行,但像小秦王之类的角色,恐怕难以找到合适的人选。”八王说:“臣愿意扮演小秦王,让呼延赞扮演尉迟德。至于单雄信,可在百万军中挑选。”太宗同意了八王的提议。于是命群臣在将帅中挑选,看谁能扮演单雄信。
潘仁美心中始终怀着对呼延赞的恨意,出班奏道:“臣的女婿杨延汉,精通骑射,可充任此职。”太宗准奏,当即下旨传杨延汉到军中。
杨延汉接到命令后,心中暗自思量:“这必定是岳父心怀害人心,特意举荐我担任此职,好为他儿子报仇。我之前被呼延赞所擒,他不仅没有加害于我,临行前还赠送黄金。今日若不救他,我就成了忘恩负义之人。”于是,他来到八王府中,将此事告知八王。八王听后,大惊道:“你若不说,险些弄假成真了。你先退下,我自有办法。”杨延汉退了出去。
八王进宫奏告太宗:“陛下下旨商议让杨延汉扮演单雄信。但臣认为杨延汉曾是呼延赞的手下败将,恐怕会有意外,反而损害朝廷的体统。如今应当在偏将中另选一人,这样才不致产生矛盾。”太宗觉得很有道理,便下旨,令群臣在偏将校尉中重新挑选。
高怀德上奏道:“教练使许怀恩可以胜任。”太宗准奏,即令许怀恩第二天在教场听候安排。群臣领命退下。
到了第二天,太宗率领群臣来到教场,只见教场中旌旗招展,将士们按照班次整齐排列。只听得鼓乐喧天,炮声震地。
太宗把呼延赞、许怀恩和八王三人召入军中,说道:“朕本想试试你们的武艺,同时也想让军中将士信服,你们各自要用心比试。”说罢,太宗赐给呼延赞一条金鞭,赐给许怀恩一杆长枪,赐给八王一张画弓和箭矢。三人拜谢后走出帐外。
只见八王手持弓箭,假装逃跑,许怀恩策马挺枪追赶,大声喊道:“小秦王别走!”八王绕过箭垛边,回身张弓搭箭向许怀恩射去。许怀恩眼疾,闪过一箭,继续挺枪追赶。八王又发一箭,又被许怀恩躲过。场中的军士们都看得惊叹不已。
呼延赞见许怀恩气势渐盛,立刻纵马提鞭,如同真的尉迟德一般,在后面大声喊道:“追将慢走!呼延赞救驾来了。”许怀恩见呼延赞追来,便使出平生本领,想要用枪迎战呼延赞,于是勒回马来与呼延赞交锋。
呼延赞举鞭策马,与许怀恩战在一处。两人在场外大战了二十多个回合,难分胜负。呼延赞心中想道:“我若在此处打败他,不能尽显我的威风,等引他到皇上面前再做计较。”于是,他拨转马头,挥舞金鞭,绕着教场跑了几圈。许怀恩见状,愤怒地说:“你一味逃跑,如何能表明你的本事?”说罢,拍马紧追。
等快到太宗御前时,呼延赞看准时机,突然回马,一鞭将许怀恩打下马去。潘仁美等人见状,心中又惊又怒,但又无可奈何。
八王见状,也策马回到太宗面前。太宗见状,大喜道:“先帝看重的人,果然是难得的将军啊!”于是,太宗亲自赏赐呼延赞黄金一百两,骏马一匹,命他在天国寺安歇。呼延赞谢恩后退出。君臣众人各自散去。
此时正是太平兴国元年二月初一日,太宗上朝完毕,下旨前往太庙行香。当时,诸位大臣都在宫门前立起起居碑,以防皇帝出行。若没有立碑,就会被视为冲撞圣驾。
忽然有人将此事告知呼延赞:“今日太宗皇帝出行,各位官员都在宫门前立起居碑迎驾,将军为何不这样做呢?”呼延赞听闻,不知其中缘由,正打算按照规矩去迎候,恰好圣驾来到。在御驾前的正是潘仁美,他看到呼延赞没有立起居碑,便喝问:“是谁冲撞圣驾?”随从回答:“是新归附的将领呼延赞。”潘仁美大怒道:“各位大臣都立了起居碑,他为何故意违反规定?”当即下令将呼延赞押赴法场斩首。士兵得令,立刻将呼延赞绑了起来带走。当时,文武大臣都不敢出声阻拦。
一直等到太宗行香归来,八王回府途中经过法场,看到有许多兵卫围着一个被绑的犯人,八王便问:“今日圣上出行,本是吉日,为何要斩人?”随从回答:“今日清晨圣驾刚出,正巧新归附的将领呼延赞不知规定,没有立起居碑,犯了冲驾之罪,如今要被斩首。”八王听后,大惊道:“这岂不是要折损一员栋梁之才!”急忙上前让人解开绳索,将呼延赞带回府中,询问他冲驾的缘由。呼延赞说:“臣刚下山,不了解国家的规矩。恰好圣驾出行,臣未立起居碑,罪该万死。若不是王爷相救,臣的性命就在顷刻之间没了。”
八王听后,气愤不已,心中暗自思忖:“未立起居碑,这只是小事一桩,怎能判他死罪!这必定是奸佞之人的报复之计。”于是,八王将呼延赞留在府中,自己径直入宫面见太宗,奏明此事。太宗说:“朕本不知情,须下旨赦免他。”八王说:“陛下深居宫中,有些冤屈难以传到您耳中。恳请陛下降下优诏,以安抚他的心。”太宗准奏,当天就降下圣旨,交给八王,作为呼延赞的执照。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