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辽国插一脚

换源:

  话说宋军攻下泽州之后,第二天便进发到了接天关。接天关守将陆亮方赶忙与王文商议对策:“宋军一路长驱直入,我们该如何应对呢?”王文回答道:“接天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我们只需坚守不出,等宋军粮草耗尽,他们自然就会退兵。”于是,陆亮方下令部下严密防守,宋军一旦靠近,关上就拼命施放弓箭、投掷木石。宋军一时间毫无办法,呼延赞与李建忠商议道:“这接天关如此难攻,我们要用什么计策才能拿下它呢?”李建忠思索片刻后说:“这关地势险峻,短期内很难强行攻克。要是硬攻,只会白白让士兵们受伤,得不偿失。依我看,我们不如先观察一阵子,等待有可乘之机,再出兵进攻,这样才不至于白费力气。”呼延赞听后,沉思了半晌,然后退回军中。

又过了几天,呼延赞派人去探听关前的情况,探子回来报告说:“关上防守愈发坚固,人马根本靠近不了。”呼延赞心里越发忧虑。这时,忽然有人来报:“营外有一个老兵,说要见将军。”呼延赞下令将老兵带进来。老兵来到营帐前,对呼延赞说:“小人知道将军攻打此关遇到困难,特地来献上一计,助将军立下大功。”呼延赞惊喜地问道:“你有什么计策能拿下这接天关?若真能成功,我一定向天子保奏,让你享受荣华富贵。”老兵说:“这接天关地势极高,所以才叫这个名字。守将陆亮方不过是个有勇无谋的人,单独进攻他倒也不难。但他有王文辅佐,这个王文智谋深远,用兵很有一套。要是他让陆亮方固守不出,将军您的人马就算守上一年,也拿他们没办法。将军您可能不知道,山后有条小路,虽然狭窄难行,但实际上只有这条路可以绕进关里,现在是李大公在把守。如果将军派人去和他好好商量商量,或许有机会借路通过。”呼延赞听后,大喜道:“这真是上天派你来帮我,实在是皇上洪福齐天。”他当即把老兵留在营中,承诺等大功告成,一定保奏他。老兵却说:“小人不图升官受赏。”说完就告辞离开了。这时,有士兵进来报告:“刚才那个老兵一走出营帐,就突然消失不见了,只留下一阵清风。”呼延赞听后,觉得此事奇异,连忙对着天空跪拜。

第二天,呼延赞派柳雄玉率领五千步兵,前往李大公的关寨借路。柳雄玉带着士兵,沿着山后的小路,一直来到关下,然后派人去通报情况。关寨守将李大公有两个儿子,长子叫李信,次子叫李杰,二人都武艺高强。李大公得知宋军包围了接天关,所以也在严密防守此地。这时,有士兵来报:“宋将派人来见太公。”李大公让人去询问来意。宋兵使者说:“我大宋军队攻打接天关,因为关里守备森严,一时难以攻克。听说这里有条小路可以过去,所以想请太公行个方便,借路让我们通过。我们将军说了,倘若能够借路,日后必有重谢。”李大公听后,冷笑道:“这里是河东的咽喉要地,现在前面的接天关和我这里相互呼应,共同抵御宋军。要是我放你们过去,那不是等于割肉喂人,自取灭亡吗?我不杀你们,你们赶紧回去告诉你们主将,有本事就派勇士早点来和我交战。”使者听后,吓得赶忙跑回去,把李大公拒绝借路的话告诉了柳雄玉。柳雄玉听后大怒,立刻指挥士兵在关下挑战。

忽然,听到关上一声炮响,原来是李信率领五百健壮的士兵,打开关门冲了出来。柳雄玉来不及后退,被李信一刀刺死在关前。李信乘势对宋军一阵砍杀,然后收兵回关。柳雄玉的部下赶忙跑回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呼延赞。呼延赞大惊失色,说道:“借路的计划没成功,还损失了一员大将。要是敌人前后关合兵来攻打我们,我们该怎么抵挡呢?”他立刻和李建忠商量别的计策。李建忠说:“事已至此,我们要深入谋划。趁着前关没有派兵出来,我们可以让高将军去攻打前关;我们则率兵先拿下这个关寨,如果能成功,接天关也就不难攻克了。”呼延赞觉得这个计策可行,马上派人去通知高怀德出兵,自己则和李建忠率领部下,迅速前往三寨关。

这边三寨关的守军把宋军来战的消息报告给李大公,李大公赶忙和两个儿子商议:“宋军来攻打,我们怎么击退他们呢?”李信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硬拼很难取胜。我们可以派人去和接天关约定,让他们出兵夹击,这样我们才能和宋军一战。”李大公听从了他的建议,马上派人前往接天关通报消息。陆亮方接到消息后,和王文商议道:“宋军过不了我们这接天关,就从后面的小路攻击。要是后面的关寨守不住,那我们这接天关也危险了。你应该带兵去救援。”王文说:“将军说得极是,小将愿意前往。”于是,王文率领三千精兵,前往三寨关支援。

李大公见王文到来,十分高兴,便和他商议如何迎敌。王文说:“这里是平川之地,适合速战速决。太公您只管坚守此关,我和令郎合兵一处,定能打败宋军。”李大公点头称是。

第二天,王文和李信打开关门,出兵迎战。宋军这边,呼延赞也摆好阵势,骑在马上指着王文骂道:“你这个手下败将,还不赶快献关投降,难道还想找死吗?”王文冷笑道:“宋军要是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自取其辱。今天我定要让你们片甲不留。”说完,他挥舞着方天画戟,纵马冲向呼延赞。呼延赞举枪相迎,两人战在一起。没几个回合,王文佯装不敌,拨马就跑。呼延赞拍马追赶,王文看准时机,突然回身,用戟朝呼延赞刺去。呼延赞眼疾手快,侧身躲过,然后大喝一声,一枪刺中王文的坐骑。马受痛倒地,王文也被甩了下来,宋军士兵一拥而上,将王文擒住。

呼延赞亲自出帐,亲手解开王文身上的绑绳,请他到营帐中坐下,然后道歉说:“刚才多有冒犯,还望您不要怪罪。”王文疑惑地说:“我是您的手下败将,生死都掌握在将军您手里,为何您对我如此客气呢?”呼延赞说:“小将我本也是河东人,如今归顺大宋朝,为朝廷尽忠之心都是一样的。您有如此胆量和谋略,为何要屈身于这偏远之地,明珠暗投呢?不如和我一起侍奉宋主,建立奇功,留名青史。”王文听了呼延赞这番话,沉思了许久,然后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我愿意跟随将军,听从您的差遣。”呼延赞大喜,赶忙询问攻取接天关的计策。王文说:“做事应当随机应变。将军您想想,与其两面同时进攻,不如先集中力量拿下接天关,然后再来攻打这里,这样岂不是更容易?您可以让李建忠将军率一部分兵力在三寨关佯攻,吸引李大公的注意力。我带领一些士兵,悄悄绕到接天关背后,发起突然攻击。陆亮方必定会出兵来救,将军您就率领大军随后跟进,接天关就能立刻攻破了。”呼延赞说:“此计甚妙,但千万不能走漏消息。”于是,他们立刻按照计划部署起来。

呼延赞先率领一些老弱士兵来到接天关前,发动攻击。陆亮方得知宋军又来攻打,心想:“这肯定是后面的关寨不好进攻,所以又来攻打这里了。”于是,他命令部下加强防守。将近二更时分,呼延赞下令军士点燃火炬,放炮助威,全力进攻。关上则不断发射箭矢、投掷石块进行抵挡。就在这时,东北角王文率领士兵悄悄绕到接天关背后,发起突然袭击。宋军大乱,王文一路杀到关下,高声喊道:“宋将战败了,关上快出兵接应!”守关的士兵听出是王文的声音,赶忙报告给陆亮方。陆亮方立刻率领士兵出关接应。忽然,关旁边杀出呼延赞,将北兵截断为两截,王文也趁机杀回。陆亮方知道情况有变,想勒马逃走,却被呼延赞一枪刺中,摔落马下。李建忠率领伏兵也一起杀出,冲入关中。北军进退无路,只好纷纷弃甲投降。

天亮后,众将齐聚,都十分高兴。呼延赞对王文说:“这座险要的关隘,若不是您的妙计,我们就算守一年,也难以通过啊。”王文说:“侥幸成功,不足挂齿。”呼延赞派人将此事报告给太宗,太宗率领车驾直接进驻接天关,此时已经可以望见河东一带的土地了。侦察的士兵把消息传到三寨关,李大公大惊失色,说道:“宋军简直如同神兵天降啊!”于是,他带着两个儿子放弃关寨,逃往河东去了。

再说绛州的守将张公谨,得知宋军已经攻下接天关,整天忧心忡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牙将刘炳进谏说:“兵法上说:‘多算胜,少算不胜,何况不算呢?’宋军来势汹汹,如同山岳压顶,一路长驱直入,前面那些坚固的关隘都已经被他们攻破了。更何况绛州是地势平坦低洼的城池,城墙矮得像锯齿一样,就算是老弱残兵都能爬上去,我们又怎么能抵挡得住宋军呢?不如投降,也好拯救百姓免受战乱之苦。”张公谨觉得刘炳说得有道理,就派刘炳前往宋军大营投降。

呼延赞将此事奏明太宗,太宗说:“不战而降,说明他们识时务,可以答应他们的请求。”得到圣旨后,第二天,宋军来到绛州城下。张公谨打开城门,出城迎接。太宗率领车驾进入城中,安抚百姓,然后下令呼延赞、高怀德等人合兵进攻河东。众人领命,依次进发,暂且不提。

宋军进攻的消息传到河东,刘钧得知后,急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丁贵进言说:“宋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困难,怎么可能长期驻扎呢?陛下一方面可以派人到大辽太后那里,请求她出兵截断宋军的粮草通道;另一方面集合军马,做好战斗和防守的准备。”刘钧听从了他的建议,派人带着书信前往大辽求救,同时分派军队,严密设置作战器具,严阵以待。

话说辽国的使臣带着书信,直接到大辽拜见萧太后,奏明河东求救之事。萧太后与文武大臣商议,左相萧天佐上奏说:“河东地理位置重要,是我们的屏障,希望太后能出兵救援。”萧太后同意了他的奏请,立即命令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翼王敌烈为监军,率领两万兵马前往救援。

耶律沙接到旨意后,立刻率领兵马与使臣离开辽国,来到白马岭下。侦察的骑兵把消息传到绛州,太宗听说辽主出兵救援晋阳,愤怒地说:“河东违抗王命,本就应当问罪,北方的辽国怎么也敢违抗呢?”于是,他督促众将,先迎战辽兵,再攻打晋阳。众将领命后,呼延赞与高怀德、郭进等人商议:“辽兵像乌合之众一样赶来,你们有什么计策可以打败他们呢?”郭进说:“用兵贵在先声夺人,让敌人来不及谋划,这是取胜之道。如今听说辽军驻扎在白马岭,离这里有四十里路程,有条横山河正好是辽兵的必经之路。小将我率领部下渡过河去攻击他们,你们随后带兵来支援,一定能打败他们。”呼延赞说:“你说得很对。”于是,他们立刻分头部署妥当,郭进率先领兵出发。

辽将耶律沙与敌烈商议:“宋军急于速战速决,他们刚到,气势必定很锐。我和你率军在横山涧列阵,等他们渡河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出兵攻击,一定能打败他们。”敌烈却不同意,他说:“不行,如果让敌人先渡河,我们的士兵看到他们的阵势,可能会心生怯意。我们应该先声夺人,主动迎击,这样才能成功。”说完,敌烈就率领部下渡河迎战宋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