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大受欢迎的疙瘩汤!

换源:

  平阳公主:“牛油不太可能,咱们大唐可是禁止杀牛的!

羊油倒是可以!

不过猪油能行吗?”

平阳公主由此疑问不是没有原由的。

唐承隋制,很多法律法规基本都是照搬隋朝的,大唐还是农耕文明,耕牛可是重要的劳动生产力,根本不能随意宰杀!

而羊体型小,有点草料就能活,也是大唐百姓餐桌上重要的肉食来源,当然,这里的百姓特指勋贵,平民当中还是以鸡鸭为主。

至于猪,因为养殖不得当,煮熟的猪肉有着一股子骚臭难闻的味道,平民百姓很少有能接受这样的味道的,所以一般都不会吃猪肉,所以,猪肉也被成为贱肉,因为只有最最底层的人才会吃猪肉解馋...

柴奉文:“猪只是养殖不得当才会有那股子难闻的味道,只要经过我的改良,用不了五年,咱们大唐再也不会出现肉食短缺的情况!

而且猪肉也是这三个物种当中出肉率和出油率最高的!

娘,咱们军中为什么粮食消耗大?

主要是因为兵士肚子里没有油水,肚子里有了油水,粮食消耗自然会降下来。

同理,百姓也是一样的。

只要肚子里有了油水,主食粮食消耗至少可以减少三成!

而且,吃了油水和盐巴的兵士身体有了力气,杀敌肯定比以前强上不少,身体好了,加上现在医疗环境好了,伤亡和伤残的数量也会降到一个很低的比例......”

平阳公主想了想准备让柴奉文试一试再说!

毕竟他现在说的都是空话,没有成绩一切都是空谈不是!

于是她说道:“行,你先把这疙瘩汤的做法教给火头军,先试三天再说。

还有,你给我做的这碗里边放的是什么油?”

柴奉文:“能是什么油!当然是羊油了!

咱们大营里又没有牛和猪,我就是想用牛油和猪油也找不着不是!”

平阳公主点了点头后挥手让柴奉文退下去忙活着教火头军做汤的事情,她自己要享受儿子做的美食了!

柴奉文施礼高退后,直接拿着之前筛面粉的小筛子去找火头军的管事的了!

他在教人做吃的暂且不提。

平阳公主在柴奉文走了以后拿起碗边的勺子品尝起碗中的面汤来。

这一尝不要紧,平阳公主突然觉得柴奉文的做法是正确的了!

毕竟一样的东西稍微做的精致一点就能有更好的味道谁还能接受原来的粗造滥制的食物啊!

由于柴奉文是按照自己口味做的,放的油的分量和盐的分量多少有点多,平阳公主最近吃的比较清淡,一大海碗的面汤她只吃了三分之一就吃不下了。

于是,她喊来亲兵冷若梅和张若兰,让她俩把剩下的面汤分食了,毕竟不能浪费不是?

有人可能会奇怪,公主吃剩下的为什么要让亲兵分食?

亲兵不会对此反感吗?毕竟没有谁愿意吃别人的剩啊!

那你们可能就不太清楚了,亲兵可是一个将领的贴身侍卫,说是副官也不为过!

他们的性命完全掌控在跟随的主将手中,况且亲兵还有为主将饭前试毒的这样一项工作任务呢!

而冷若梅和张若兰对于公主把剩下的饭食分给自己已经习以为常。

俩人也没有分开吃,而是拿着大碗你一勺我一勺的抱碗开旋!

冷若梅:“公主,这也太好吃了!

要是以后军中都吃这样的饭,我说什么也得多杀几个突厥狗才行!”

张若兰:“是啊!真不知道公子的脑袋是怎么长的!

跟这饭食一比,咱们以前吃的还真是猪食!”

冷若梅:“别,说是猪食都是对猪食的侮辱......”

平阳公主:“行了行了!你们俩有完没完!

不就是一碗面汤吗!你们跟我在公主府什么好吃的没吃过啊!

文儿做的饭食你们也不是没跟我享用过,至于把军中的饭食说成那样吗!”

张若兰:“公主,您是不知道,我们姐妹几个早就对这饭食有所怨言了,其实不光是我们,就连咱们军中的其他统领也对饭食有些不满,可碍于军令,要求同食同住,所以,有怨言也都压在心里。

现在公子要改良饭食,我们大伙怎么可能不高兴啊!”

平阳公主:“看来这小子又干了一件好事啊!

算了,先不管他了,等看看兵士们的反应再说别的吧!

你们赶紧吃,吃完还得去打探打探突厥的动向呢!

他们这一撤,弄得我心直发慌,老觉得他们有别的企图......”

..................................................................................

镜头一转,时间来到了三天后的现在。

这三天,柴奉文把娘子军的火头军全都教导了一遍,所有的火头军都已学会疙瘩汤的做法。

其实这东西本身也没有多难,唯一麻烦的就是筛面粉的环节罢了。

不过,自从疙瘩汤出现在军营以后,兵士们对于疙瘩汤的欢迎程度那是居高不下啊!

本来平时一碗稀得混个水饱的,现在直接成了一碗干的!

有的饭量大的,吃了一碗还不满足,非缠着做饭食的多给自己盛一碗来。

官兵们吃饱喝足了,训练巡逻是有力气了,可是军中的粮食一下子就不够吃了......

这让一军之主的平阳公主很是头疼。

这这也没有办法,大军征战人吃马嚼的都是有一定定数的,现在突然消耗这么高必须得有应对之法。

而平阳公主一时之间想不出别的解决之道,只能把罪魁祸首—柴奉文弄过来。

毕竟事情是由他起的头,不找他解决还能找谁!

而平阳公主并没有完全指望柴奉文能顺利解决这一事情,在发现粮食消耗升高的时候就已经上书李渊,让朝廷运送粮食补给了,还把事情的起因也说明白了,要不突然增加粮草会引起朝中大臣的猜疑......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