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第一阵第二阵双输
“本王麾下弓箭军团听,听……令!”
“摆出迎战三才太乙阵的玄甲军。”
“阵型……月牙阵!”
眼看这一战避无可避,此时的吴王李恪,除了强行出手,实在没有更好的法子了。
也是亏得他本身仅次于魏王李泰,也是剑术高手,所以定力还是有点。
否则,换了别人的皇子怕不是马上就跌坐地上。
何谈过关?
可即便如此,一想起等会要迎接的挑战乃是玄甲军,这位一度被誉为李世民麾下众多皇子里面,剑术最强的吴王,却也说话的时候带着轻颤。
下一秒。
随着王德手持一个小旗,冲着远处森林挥动,只听得阵阵马蹄骤然响起,朝着这边滚滚而来。
人没到。
声先到。
马不吓人。
阵势吓人!
数量不过250名的玄甲军重骑兵,这踏足而来的气场,却是超过2500名普通骑兵。
吴王党众人看了心胆俱裂,几乎拿不住弓箭。
晋王党众人见到身心震动,也是有些吃不消。
倒是太子李承乾这边,除了他本人第一次看到玄甲军阵容,因而有些惊讶之外,身后11人,居然毫无半点反应。
不是他们迟钝。
而是他们都是来自三国,见惯了大场面,对这种相当于曹魏虎豹骑的玄甲军不算太感冒而已!
“卫某一人可战这等玄甲军五十人!”
卫青眼神微微灼热,看向冲着吴王李恪他们杀去的250名玄甲军,心中一动,想起当年。
大汉铁骑或许装备不如玄甲军。
战斗力有过之而无不不及!
感谢太子殿下。
感谢给他机会!
“末将王平一人可战对方二十人!”
另一边,实力比卫青弱了几个档次的王平,同样不自觉发声。
不是自负。
而是实话。
虽然这些玄甲军平均实力和他们差不多,但王平可是跟着诸葛亮和姜维北伐曹魏的狠人。
加上防御9级。
经验丰富。
自然敢这样放话出来!
“末将周仓一人可战对方二十五人。”
和王平的情况类似,作为同时代同阵营出来的周仓,眼神眯起,战意高涨。
想起了当年跟着关二爷挑战曹仁的日子。
也想起曾经跟着刘皇叔南征北战的岁月。
古人云,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想不到他周仓数百年后重见天日。
就有这等战斗。
爽快,爽快,真是太爽快,也想早点轮到自己!
……
“全军待命!”
“500名弓箭手分作五排,每排100人。”
“第一排,等敌人进入我方70步,方可射击,射完换箭!”
“第二排,等敌人进入我方60步,方可射击,射完换箭!”
“第三排,等敌人进入我方50步,方可射击,射完换箭!”
“第四排,等敌人进入我方40步,方可射击,射完换箭!”
“第五排,等敌人进入我方30步,方可射击,射完换箭!”
“全军听令!第一轮射完之后,第二轮准备妥当,马上再射,再次准备,不可让玄甲军近身,近身则……败!”
眼瞅着300步之外,那250名玄甲军正在冲锋,这边的吴王李恪不愧是隋炀帝杨广的外孙。
虽然也是被吓得够呛。
但生死一刻,吴王李恪顿时冷静如山,果断下令着。
但见。
他麾下500名弓箭手真就迅速组成五排队伍。
每一排都是严阵以待。
每一排都是不怕生死。
可以说,吴王李恪能够被李世民器重,能够和魏王李泰,晋王李治二人平分秋色。
最大的凭借就是这出色的指挥能力!
果然。
见此一幕,众人纷纷大喜。
低级官员们各种称颂。
“吴王殿下厉害啊,面对陛下的玄甲军,还能保持毫不畏惧的姿态,虽败犹荣,何况未必失败?”
晋王党众人也露出少有的尊重之色。
“吴王殿下果然不简单,幸亏陛下让我们三家分别迎战玄甲军,否则,如果换做我们和他们……只怕胜算不大。”
吴王党众人则是全员紧张,士气高涨,大气都不敢出。
“玄甲来了吗?”
“来了。”
“玄甲军真的来了吗?”
“还没有完全来。”
“如来……如来,我等这一遭不知道还能有人几人存活下来?”
甚至,就连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三人,也是为之动容。
“吴王殿下这一手指挥颇有陛下年轻时候的风范了。”
长孙无忌给出比较公平的点评,虽然他支持的可是晋王李治,但对吴王李恪没有吝啬表扬。
“是啊,魏王殿下擅长单打独斗,吴王殿下却是更精通群体战斗,看这排兵布阵,颇有名将风范。”
房玄龄本就是吴王李恪的人,自然大加赞赏。
“本官看不懂军事,只希望,等会晋王殿下,太子殿下,尽量安全无事,陛下啊陛下……您到底是怎么想到如此一招的啊?”
比起前面两个老狐狸,魏征不想看到玄甲军输,也不想看到三个皇子嬴,心中暗暗想着,却是没有法子改变了。
就在这时候。
没有人注意的龙椅之上,本来面色沉稳的李世民,忽然眉头上挑了一小下下。
“恪儿终究还是有些他外公额才华的,但可惜……有才无心,这一战,注定没得赢!”
李世民号称大唐真正的第一统帅,这话绝对准确。
果然就见。
当几乎半数以上的人感觉吴王李恪这次即便赢不了,也可以两败俱伤的时候,却见,他所谓的指挥,花哨太多,不如硬力。
转眼间。
除了第一排的弓箭手能够射出弓箭,擦着250名玄甲军重骑兵盔甲旁边弹开之外,后面四排弓箭手根本来不及反应。
刷刷刷!
只听得对面250名玄甲军手提不带刀剑的大棒,一根根狠狠砸在吴王李恪麾下500名弓箭手的脸上,身上,前胸,后背。
虽然已经是有所留手,但结果却是两个。
其一。
眼看自家被秒杀过半,剩下一半弓箭手惨不忍睹,吴王李恪赶紧喊话认输了,这才换取250名玄甲军不再追杀。
其二。
却是如此血淋淋一幕,直接吓坏了晋王李治,不等王德点名他上去迎战,却是为了手下考虑,提前臣服。
“儿臣有愧于父皇的教导。”
“但是,让儿臣牺牲500名轻骑兵的生命去争面子,儿臣做不到!”
“故而只能认输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