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举杯庆祝

换源:

  李二心中早有打算,他希望通过让几位心腹见识到李长歌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行,逐步消除对于储君之位的争议。身为玄武门事变的亲身经历者和策划者,李二深深明白权力斗争的残酷与痛苦,因此在涉及家事国事的问题上,他比任何人都更加慎重。

他警示众人:“此事关系重大,你们必须清楚!目前要尽量保持低调,能压多久就压多久,在做好万全准备、扫清一切障碍之前,无论是土豆红薯的推广还是科举改革等公事,都应以平常心对待,不得将家事与公事混为一谈。”

“尤其关于朕的家事,任何人不得走漏半点风声,以免扩大影响!”李二此刻的语气已变得严厉无比,“若因你们的疏忽或不慎,导致歌儿受到任何伤害,朕必将严惩不贷!而且,将来在史书之上,你们也将背负万古骂名!听明白了么?!”

但令人惊讶的是,魏征、房玄晦等人并未显露出惊恐之色。

因为从这一刻起,李长歌的一切事务在他们心中已升至最高等级,整个大唐帝国将不会再有任何事情比这更为重要。正如李二所言,在他们看来,李长歌的才华与品行一旦有所闪失,那将是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损失。对于他们而言,对于李二来说,李长歌的存在就是无比重要的基石。

……

杜如晦家中后院内,茶几上摆着几坛上好的美酒……

此刻,魏征与房玄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下水来,两人怒视着杜如晦,责问道:“克明,当年我们共同参与玄武门事变,是过命的交情。这么大的事,你怎么能独自隐瞒至今?”

“克明,我魏某虽然不善言辞,平日待你也是真心实意,为何这样的大事你会对我们保密?”

杜如晦无奈地苦笑,“你们难道没听见陛下刚才说的话吗?殿下的事情如今在陛下心中有多重要,陛下的封口令可是严苛到了极点。”

“今日之事纯属意外……”

杜如晦话音未落,魏征和房玄龄再次质问:“那你今天又为何要说出来呢?”

看着杜如晦一副苦不堪言的样子,魏征和房玄龄对视一眼,脸上掠过一丝狡黠的微笑。尽管李二的话说得重,但他们明白,即便没有李二的命令,他们也会竭尽全力保护李长歌,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毕竟,李长歌的才智不仅冠绝当世,更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大才。若是这样的人物遭遇不幸,不只是李二不会放过他们,他们自己也无法原谅自己。

实际上,李二的警告更像是对他们早已决心去做的事情的一种确认,他们因此承受了压力,却并没有感到恐惧。相反,他们满心兴奋,斗志昂扬!革除世家门阀,解救天下百姓,科举选拔出类拔萃的人才,让国家永无饥荒——这些愿景让他们内心充满激情,哪里还有什么恐惧可言?

此刻他们的“生气”,不过是拿杜如晦开个玩笑,实际上是想找个借口庆祝一番。

所谓“不遇至人传妙诀,百年修行皆虚度。”大唐能诞生李长歌这样的奇才,并且即将入长安效力,无疑是一件值得举国欢庆的大事。他们准备好好庆祝一下,借机畅饮一番,共商如何更好地辅佐这位未来的贤王,为大唐开创一个全新的盛世!

杜如晦看到魏征和房玄龄狡黠的笑容,脸色也沉了下来,正要训斥两句,却突然也笑了。

大唐自起兵伐隋以来,经历了无数悲欢离合,而自从东汉衰落、神州陷入数百年的沉沦后,李长歌的出现无疑成为了最大的喜讯。仿佛上天派来一位使者,为重建中华盛世而来,若说这不预示着天佑大唐,只怕任何人都难以信服。

在这长安城中,杜如晦府邸隐蔽的后院内,几位当朝重臣在见识了这位神仙般的人物之后,决定为大唐开启新的纪元举杯庆祝。

与此同时,皇宫之内,李二虽下令禁言,不让他人泄露李长歌的存在,但自己却辗转反侧,内心焦急万分。

他迫切地想要接李长歌回长安,恨不得立刻马上实现这一愿望。甚至因为对李长歌的期待,他对奏折中的负面报告都变得无法忍受,一心期盼大唐能够立即步入盛世。尽管这一夜思虑重重,但最终李二还是安心睡去,睡眠前所未有的踏实。作为君主,尤其是一位开国之君,内心的不安与压力可想而知,但如今有了李长歌,李二仿佛拥有了一个守护神,让他感到无比心安。

次日清晨,李二早早起身,决定投入到忙碌之中。

虽然李长歌何时回长安的问题可以稍后再议,但他首先要做的,是把李长歌赠予的几样神奇作物推广开来,将李长歌的策略付诸实践。

首要大事便是科举改革——这是关乎国家命脉的重大事务,必须立刻着手安排。

大清早,朝会刚一开始,文武百官还未及上奏各项事务,李二便直接叫来内侍宣旨。这是前夜与杜如晦、魏征等人商量的结果,决定在第二天的朝会上雷霆万钧地宣布一项重大决策,旨在不给任何世家喘息之机。

内侍宣读圣旨之际,李二脑中回荡着昨天李长歌提及的“组合拳”概念。所谓组合拳,源自兵法中的“分进合击”,意指在不同战场上同时施展多种策略,让对手无法有效应对。此刻,李二正揣摩着这一招是否能取得预想中的效果。

内侍宣旨完毕后,整个朝堂瞬间陷入一片哗然。众多大臣面面相觑,瞠目结舌,无人敢于率先发言。因为,今日所议之事——开放科举考试,不分贵贱,将对各大门阀家族的利益格局造成强烈冲击。然而,在这关乎切身利益的关键时刻,他们却连个像样的反驳都提不出来。

李二看着这群满脸通红、噤若寒蝉的大臣,心中暗笑:歌儿果然是深谙权谋兵法,即使处理政务也能一针见血地直击要害。大唐朝廷中,有部分官员虽然看似品秩不高,却是跟随自己一路征战的亲信;而更多的人,则来自各大世家,占据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席位。如今,面对如此重大的变革,这些人竟连句反对的话都说不出口,李二不禁感叹:之前自己玄武门之后未能彻底清理朝堂实属手软,还是李长歌的一系列举措更为果断有力!

随后,李二笑着说道:“看来诸位并无异议,那就这么定了。全县衙门即日起接受百姓报名,安排科举考试场地等相关事宜。”

话音未落,立刻有人出言请求再行商议……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