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四年三月十四(公元640年4月3日)
昏迷的那些日子,我的世界一片黑暗,仿佛置身于无尽的深渊,没有一丝光亮,也没有任何声响。然而,我却不知道,在现实的世界里,围绕着我发生了许多事情。这些,都是后来照顾我的李半夏一五一十告诉我的。
当我受伤昏迷的消息如汹涌的潮水般在长安城里蔓延开来,我的居所瞬间成了各方人士汇聚的焦点。最先赶来的,是那些与我情谊深厚的老朋友。
高阳公主李青黛,听闻消息后,风风火火地闯进了我的院子,她的脚步急促,裙摆随着她的动作飞扬,好似一阵热烈的旋风。她径直奔向我的房间,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担忧。“他怎么样了?为何还不醒?”她急切地询问着周围的人,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慌乱。不等旁人回答,她便在我的床边坐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你可一定要醒过来,你怎么能如此不小心,让自己陷入这般境地。”李半夏说,高阳公主在床边坐了许久,目光始终未曾从我脸上移开,那眼神中的关切,任谁都能看出是发自肺腑的。她带来了从西域费尽心思寻来的伤药,小心翼翼地交给李半夏,反复叮嘱一定要按时给我敷上,仿佛那药是能让我立刻苏醒的神丹妙药。高阳公主的性格向来直爽,她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她对我的关心,炽热而毫无保留,如同燃烧的火焰,照亮了这因我昏迷而略显阴沉的房间。
晋阳公主李明达,静静地走进来,她的步伐轻柔得如同春日里飘落的花瓣,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惊扰到我。她的眼神温柔如水,却又带着深深的忧虑,宛如一湾被阴霾笼罩的湖水。走到我的床边,她微微蹲下身子,将手中一束刚刚从花园里采摘的鲜花,轻轻地放在我的枕边。那鲜花还带着清晨的露珠,娇艳欲滴,散发着淡淡的芬芳。“先生,您快些醒来吧,这花儿都盼着你能看看它们呢。”她的声音轻柔得如同微风拂过琴弦,带着丝丝缕缕的哀伤。李半夏说,晋阳公主在我床边待了很久,她静静地看着我,眼神中满是心疼,偶尔会伸出手,轻轻地抚摸我的额头,仿佛这样就能将她的力量传递给我,让我早日苏醒。晋阳公主自幼体弱,性格温婉善良,她的关心如同涓涓细流,无声却又无比温暖,缓缓地流淌在这寂静的房间里。
晋王李治,跟在晋阳公主身后走了进来。他的眉头紧锁,脸上满是担忧之色,小小的年纪,却仿佛承受了太多的忧虑。“先生,您一定要好起来啊。”他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他从怀中掏出一个平安符,那是他特地去寺庙为我求来的,据说经过了高僧的开光,有着保佑平安的神力。他小心翼翼地将平安符放在我的枕边,眼神中满是虔诚。“希望这个能保佑先生快点醒过来。”李治年纪尚小,但他对我的情谊却是真挚而纯粹的,他的关心,简单而直接,让人感受到了孩子般的纯真与善良。
程咬金大将军,迈着他那豪迈的步伐走进房间,他那如洪钟般的声音瞬间打破了房间里的寂静:“小子,你可不能就这么倒下了!你得给我快点醒过来,咱们还要一起喝酒,一起上战场杀敌呢!”他虽然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但李半夏清楚地看到,他的眼神中藏着深深的担忧。他走到我的床边,用力地拍了拍我的肩膀,仿佛想用他那强大的力量将我从昏迷中唤醒。“你这小子,平时看着挺机灵的,怎么这次就这么不小心,让自己受伤昏迷了。”程咬金的豪爽和直率,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到来,让房间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烈起来,仿佛带来了一股充满活力的风。
李孝恭王爷,一脸沉稳地走进来。他微微点头,目光中带着关切:“老弟,你一定要挺过去。”他简单地询问了我的伤势后,便叮嘱李半夏一定要悉心照料,不可有丝毫懈怠。“国家还需要他这样的人才,他定能度过这一劫。”李孝恭王爷在朝中威望颇高,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他的关心,虽然没有过多的情感表露,但却让人感受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仿佛在告诉我,为了国家,我也必须尽快苏醒过来。?
除了这些老朋友,大唐周边国家的知名人士也纷纷前来探望。
突厥公主阿史那星罗,身着华丽的突厥服饰,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走进了我的房间。她的眼神中带着几分好奇和关切:“听闻岳先生受伤昏迷,本公主特来探望。”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草原上的银铃。她在我的床边站定,仔细地打量着我,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希望你能早日康复,我们才刚刚成为邻居呢,我还等着您做的美食。”阿史那星罗的话语,看似简单,却似乎带着几分深意。李半夏说,她在探望的过程中,时不时地会询问一些关于我的情况,言语之间,似乎在试探着什么。
禄东赞随后也来到了我的居所。他面带微笑,恭敬地向我行礼:“听闻先生受伤昏迷,实乃憾事。愿你早日康复,继续为大唐的繁荣出力。”禄东赞作为吐蕃的重要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吐蕃的态度。他的笑容温和而得体,但李半夏却敏锐地感觉到,那笑容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心思。他在与李半夏交谈的过程中,巧妙地打听着我受伤的经过以及朝中的一些情况,看似随意的闲聊,实则暗藏玄机。吐蕃与大唐之间,既有合作,也有潜在的竞争,他此番探望,也是在向大唐示好的同时,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
而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吴王李恪等皇子的到来,让整个气氛变得更加微妙起来。
太子李承乾,一脸威严地走进来,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关切,但更多的是身为太子的矜持。“先生为我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如今受伤昏迷,本宫自当前来探望。”他的话语官方而得体,让人难以捉摸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在我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简单地询问了几句我的伤势,便叮嘱李半夏要好好照顾我,“若有任何情况,立刻向本宫汇报。”李承乾作为太子,地位尊贵,但朝中局势复杂,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被人解读出不同的含义。此次前来探望我,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臣子的关心,另一方面,也未尝没有向朝中大臣展示自己仁德的意图,在这宫廷的权力斗争中,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
魏王李泰,满脸笑容地走进来,他的笑容看似温和,却让人感觉有些刻意。“哈哈,听闻先生受伤昏迷,本王可是心急如焚啊!”他走到我的床边,拉着我的手,做出一副十分关切的样子。“您可是我大唐的栋梁之才,一定要早日苏醒过来。”李泰一直以来都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他广交朝中大臣,培植自己的势力。他此次前来,恐怕更多的是想在我面前展现自己的亲和,拉拢我为他所用。李半夏说,他在探望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及自己对我的欣赏和重视,试图让我在苏醒后能站在他这一边,在这权力的漩涡中,他的每一个笑容,每一句话,都有着明确的目的。
吴王李恪,身姿挺拔地走进来,他的眼神深邃而锐利,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英气。“先生受伤昏迷了,本王前来看看。”他的话语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客套。他在我的床边静静地站了一会儿,目光一直停留在我的脸上,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李恪虽为皇子,但因母亲的身份,在皇位继承上一直处于劣势。他性格坚毅,有抱负,此次前来探望,或许是出于对我的欣赏,也可能是想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持。李半夏说,从他的眼神中,能感受到一种不同于其他皇子的真诚,但在这复杂的宫廷斗争中,又有谁能真正看透他的心思呢?
听着李半夏的讲述,我仿佛看到了那些人在我昏迷时的模样,感受到了他们不同的情感和目的。有些人的关心,是真的出于友情和善良,他们的眼神和举动,都充满了真诚,如同一盏盏明灯,在黑暗中给我带来温暖和希望。而有些人,却带着各种目的,他们的关心,不过是一场表演,在这复杂的宫廷和朝堂之中,每一个人的行为,都可能与权力、利益交织在一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