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乘胜追击 ——《乘胜再进击,扩大优势圈》

换源:

  二皇子和四皇子的联盟破裂,陷入内乱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宫廷内外,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而太子李承泽和林悦深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必须趁着这个绝佳的时机,乘胜追击,进一步扩大自己在朝堂上的优势,方能在这残酷的夺嫡之争中牢牢站稳脚跟,向着那至高无上的皇位迈进一大步。

林悦经过深思熟虑,向太子提出了一个建议,她觉得太子应当主动向皇帝请缨,负责处理一些之前被搁置的关乎民生的重要事务,这既能展现太子的担当和能力,又能实实在在地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赢得人心。在诸多事务中,黄河水患治理和北方边境的屯田事宜显得尤为紧迫且关键。黄河水患向来是困扰大夏王朝的一大难题,每到汛期,河水泛滥,淹没沿岸大片农田,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而北方边境的屯田工作若能妥善开展,不仅可以保障边疆的粮草供应,增强边防力量,更能让边境地区的百姓安居乐业,促进边境的稳定与繁荣。

太子听了林悦的建议,深以为然,当下便决定依计而行。在一次朝堂议事之时,太子李承泽身着一身庄重的朝服,神色沉稳而又诚恳地站了出来,朝着高高在上的皇帝行了一个大礼后,朗声说道:“父皇,儿臣近日见朝堂之上诸多事务繁忙,而儿臣留意到,那黄河水患治理以及北方边境的屯田事宜,皆是关乎我大夏民生与边防安稳的大事,却因种种缘由搁置至今,儿臣心中实在是忧虑不已。儿臣斗胆,愿请缨负责这两件事务,儿臣定当竭尽所能,不负父皇期望,为我大夏朝的繁荣昌盛贡献一己之力。”

皇帝坐在龙椅之上,微微眯起双眼,目光中透着审视的意味。他看着太子,心中暗自思忖,这两件事确实棘手,此前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人来主持,如今太子主动提出,倒让他有些意外,不过见太子如此积极主动,心系国家大事,心中也不禁十分欣慰。皇帝缓缓开口道:“太子既有此等决心,朕心甚慰。只是这两件事皆是重任,你可有把握?”

太子赶忙再次行礼,语气坚定地回道:“父皇,儿臣深知责任重大,但儿臣已细细谋划过,身边也有诸多贤臣能士相助,儿臣相信,只要齐心协力,定能妥善处理好这些事务,还望父皇恩准。”

皇帝见太子这般自信满满,又考虑到太子以往处理政务时也颇有建树,当下便点头应允了太子的请求,说道:“既如此,朕便将这黄河水患治理与北方边境屯田之事交予你负责,你可要用心去办,莫要让朕失望啊。”

得到皇帝的准许后,太子不敢有丝毫懈怠,立刻着手组建相关的办事团队。他先是邀请了一些在治水方面颇有经验的大臣,这些大臣皆是多年来参与过黄河治理工作,对黄河的水情、河道特点等了如指掌,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又召集了数位治水方面的专家,他们精通水利工程之学,对堤坝修筑、河道疏浚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而对于北方边境的屯田事宜,太子也邀请了熟悉边疆地理、农事的大臣,以及擅长管理屯田事务的官员加入团队。林悦自然也在其中,她凭借自己现代的知识和管理思维,为整个团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诸多事务上都能提出别具一格却又切实可行的建议,让众人对她刮目相看。

在黄河水患治理的筹备阶段,太子亲自带领着一众大臣和专家,沿着黄河河道进行了一次全面且细致的实地考察。他们一路风餐露宿,不辞辛劳,从黄河的上游直至下游,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地段。在考察过程中,果然发现了几处关键的淤塞点,那些地方泥沙堆积,使得河道变窄,水流不畅,每逢汛期,河水便在这里形成巨大的压力,极易导致决堤。此外,还找到了一些容易决堤的薄弱地段,这些地方的堤坝或是年久失修,或是当初修筑时就存在隐患,仿佛一颗颗隐藏在暗处的炸弹,随时都可能引发灾难。

针对这些问题,林悦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治理方案。在堤坝修筑方面,她建议采用一种新型的修筑方法,结合了现代的一些工程原理,利用特殊的材料配比以及独特的结构设计,既能让堤坝的坚固程度大大提高,有效抵御河水的冲击,又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节省不少人力和材料成本。

起初,那些传统的治水大臣和工匠们听闻这个方法时,心中都有些疑虑,毕竟这与他们以往所熟知的修筑方式大不相同。但林悦并没有强行要求他们接受,而是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其中的原理,通过画图、举例等方式,将这一新型方法的优势一一展现出来。

比如,她指出这种新型堤坝在根基部分采用了一种类似“咬合”的结构,能够更好地嵌入地下,增强与土地的连接稳定性,就如同给堤坝安上了深深的爪子,牢牢抓住大地,使其不易被河水冲垮。而且在材料的选择上,使用了一种混合了当地特有的黏土和一些坚韧的植物纤维的材料,经过特殊的处理后,不仅防水性能极佳,还具有很强的韧性。

经过林悦的详细讲解,参与工程的大臣们都大为赞叹,纷纷表示愿意一试。于是,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治理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大量的人力物力被组织起来,按照新的方案,开始对淤塞点进行疏通,工人们日夜奋战,将那堆积如山的泥沙一点点挖走,让河道重新恢复了畅通。而在薄弱地段的堤坝加固工程上,工匠们严格按照新的修筑方法,精心打造着每一寸堤坝,看着那逐渐高耸且坚固起来的堤坝,众人心中都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汛期来临时,黄河安澜的景象。

与此同时,北方边境的屯田事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太子根据林悦的建议,先是对边境的土地进行了合理规划,不再像以往那般随意开垦,而是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水源分布等因素,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分别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优良农作物品种。

林悦凭借自己对现代农作物种植知识的了解,推荐了几种耐寒、耐旱且产量颇高的作物,这些作物在当地原本并不常见,但经过试种后,发现非常适合北方边境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了让屯田士兵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新作物的种植技术,还专门从内地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农夫,对士兵们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播种、施肥、灌溉以及防治病虫害等。

此外,太子还着重改善了屯田士兵的生活条件。以往,士兵们在边境屯田,生活艰苦,居住的营房简陋,饮食也时常得不到保障,这使得他们的积极性不高,屯田工作进展缓慢。太子下令拨出专款,为士兵们修建了宽敞舒适的营房,配备了足够的生活用品,还提高了他们的粮饷待遇,让士兵们感受到朝廷的关怀和重视。

在这些举措的激励下,屯田士兵们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他们干劲十足,每天都辛勤地劳作在田间地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屯田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粮食产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原本荒芜的边境土地渐渐变得生机勃勃,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这些成果不仅让太子在皇帝眼中的形象越发高大,皇帝听闻黄河治理工程进展顺利,屯田工作也卓有成效,多次在朝堂上对太子提出表扬,称赞他有担当、有能力,是众皇子的表率。朝中的大臣们也对太子赞誉有加,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大臣们,看到太子如此心系国家、切实为百姓做事,纷纷改变了立场,转而支持太子,使得太子在朝堂上的威望日益攀升,一呼百应。

而在民间,百姓们更是对太子感恩戴德。黄河沿岸的百姓们得知太子在用心治理水患,再也不用担心家园被洪水淹没,纷纷传颂着太子的功德;北方边境的百姓们也因为屯田工作的顺利开展,生活变得更加安稳富足,他们对太子也是赞不绝口。一时间,太子的美名传遍了大夏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威望在朝野间如日中天。

然而,就在太子春风得意之时,三皇子李承轩看着太子这般备受赞誉,心中的嫉妒和恨意愈发浓烈,犹如一团燃烧的烈火,在他心中熊熊燃烧,几乎要将他的理智吞噬。他深知,若再任由太子这般发展下去,自己争夺皇位的希望将会越来越渺茫,必须要想办法阻止他,给他来个致命一击,让他从云端跌落谷底,才能扭转如今这对自己极为不利的局势。

于是,三皇子暗中联络了一些对太子心怀不满的势力,这些势力有的是朝堂上与太子政见不合的大臣,有的则是地方上一些被太子推行的政策触动了利益的权贵。他们聚在一起,关起门来,密谋着如何给太子制造麻烦。

有人提议,可以在黄河水患治理的工程中动手脚,暗中破坏工程进度,比如偷偷换掉一些关键的筑堤材料,让堤坝看似坚固,实则不堪一击,等到汛期来临,一旦堤坝决堤,那太子必然难辞其咎,定会遭到皇帝的严厉斥责。

也有人说,不妨在北方边境的屯田事务上做文章,散播谣言,说太子引进的那些新作物其实是有害的,会破坏当地的土壤肥力,导致粮食减产,让边境的百姓对太子产生不满,进而引发民怨,这样一来,太子在民间的威望也会大打折扣。

还有人建议,从太子身边的人入手,试图找出他们的把柄,诬陷他们贪污受贿或者有其他不法行为,从而牵连到太子,让他陷入舆论的漩涡之中,失去皇帝和大臣们的信任。

三皇子听着这些五花八门的提议,心中不断权衡着利弊,可一时之间也难以确定究竟该采用哪一种方法最为有效。毕竟太子如今风头正盛,身边又有诸多能人相助,若是一个不小心,不仅不能打击到太子,反而可能会暴露自己,引火烧身。

此刻,重重悬念如同阴霾笼罩在众人头顶,让人喘不过气来。三皇子准备的致命一击会是什么呢?他究竟会选择哪一种阴险毒辣的手段来对付太子呢?而太子在忙于这些事务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导致前功尽弃呢?治理黄河水患和屯田事宜都面临着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万一真的出现了工程事故,或者被人恶意破坏,那后果不堪设想。朝堂上其他势力又会如何看待太子势力的不断壮大呢?那些一直保持中立的势力是否会因为太子如今的强势而心生忌惮,从而改变立场,加入到反对太子的阵营中去呢?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