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要的是天下安宁,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挑起战争来证明自己的厉害。”
“一次战争会毁灭千万个家庭,王朝不堪重负,百姓苦不堪言,难道,这才是诸位想看到的?”
叶君临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巴尔木,巴尔木似乎很意外叶君临能说出这种话,“匈奴也同样如此,甚至,匈奴比我大夏更需要这样的来往。”
“你们的土地贫瘠,再怎么倒腾也种不出粮食,蝗虫灾害一开始,你们就慌了,可如果能与我大夏通杀,至少又多了一个选择!”
“除了粮食,我大夏有数不清的好东西,甚至,里面有很多是你们从来都没有见过,难道,你们就不想见识见识?”
“…………”
叶君临给匈奴使者描绘了一个让人向往的世界,让人一时分不清楚他到底是在帮谁说话,这些条件又是用来限制谁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仔细一想,叶君临刚才所说确实有道理,北地的粮食问题极其严重,以至于,只要这方面出现问题,他们基本上就不具备抗压能力。
可如果他们能从大夏得到粮食,哪怕不能轻易和大夏翻脸,匈奴内部各个部落也不敢随意乱来,能更好的稳住局势,至于外面那些觊觎匈奴的小国就更是不用放在心上了。
粮食是基础,只要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其他所有一切与他们而言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这么一想……巴尔木也不由自主的偏向于叶君临这边,甚至觉得,输了武斗,除了有点丢脸,也不是一件坏事。
朝堂百官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窃窃私语的声音在耳边传来,叶君临并没有出手打断,经得起推敲的事情,他们他们爱说,就让他们说好了。
唐问天很少在公共场合帮叶君临说话,一是为了不找麻烦,二是为了避免被避嫌怀疑,他当初在叶无极那边的时候也只是在被子里给他出谋划策,从来都没有拿到台面上来过。
可是,此番涉及到两国关系,他身为宰相,自然应当站出来表达态度。
“太子殿下说的不错,这确实是一件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事情,相信,不论输赢与否,匈奴都希望如此!”
唐问天知道叶君临调查国库账本的事情,他提出这个要求,表面上说是为了宣扬国威,其实,真正的意图是想我借着这个机会充盈国库。
是最重要的是,这些要求都是建立在匈奴书的基础上提出的,可他却没怎么说对大夏的好处,听着好像离谱,但这才是叶君临真正聪明之处。
他强调对匈奴的好处,就是想告诉他们,不管输了还是赢了,这么好的事情,不管是大夏提还是匈奴提,都应该尽快开始,也就是说,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
叶南天也看出了叶君临的意图,如此心机确实让人忌惮,可国库没钱,这是最好的办法,赢了武斗,大夏能得到钱和面子,哪怕输了,由匈奴提出这个要求,大夏国库也能被塞得满满当当,确实不容拒绝!
“友好来往,必定是对双方都有好处,太子说的不错,这一条,便是我大夏对匈奴的诚意,相信,巴尔木使者一定能明白我们的用意!”
巴尔木的情绪有所缓和,等着叶君临继续。
“至于这第二条,我大夏的百姓可以与匈奴通婚,只要双方愿意,不论哪个种族来自何处,谁都无权阻止!”
“……”
叶君临这个要求听的人一脸懵,匈奴在大夏人眼里看来是低贱的种族,是没有开化的民族,结果现在他提出可以通婚,这不是在把大夏往下拉?
这次还是跟之前一样,反对的声音就没有听过,叶南天也完全不能理解,叶君临依旧没有一一回复,只是等他们安静下来冷静的说出自己的理由。
“匈奴的公主是我的侧妃,这不就是我大夏与匈奴通婚的一种形式?公主可以,其他人当然也是可以的,至于结婚之后该住在哪……两个人自由决定,谁都不能干涉!”
“我大夏在这边土地上不过百年,但在这之前,这片土地上也有许多个王朝,每个王朝在这片土地上崛起又败了,文化却是一脉相承的!”
“通婚能够将大夏的文化带到匈奴,当然了,也能让我大夏了解到更多匈奴的习俗,都能够对彼此有更多了解,怎么不算一件好事呢?”
“可是……殿下不要忘了,匈奴生性残暴,若是通婚,生下来带有匈奴血脉的孩子,我大夏纯正的血脉必定会被搅得乱七八糟!”
“没错,殿下这么做,实在太荒唐,明明赢的是我大夏,咱们殿下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是有利于匈奴的,实在不知殿下究竟是什么意思!”
“难道,殿下认为匈奴比我大夏更好,所以,哪怕赢了,也觉得我大夏应该对匈奴低头?要不然,如何解释殿下我提出的这些所谓的要求?”
“……”
大夏百官反对的越是厉害,匈奴使者就越能感觉到这么做对他们的好处,叶君临非但不反对,反而鼓励他们多说一些!
等到他们把话说完,大夏不乐意的情绪高涨,匈奴这边则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折恨不得现在就开始这么做。
“赢了又如何?赢了从来都不是可以踩在别人头上随意乱来的理由,提要求并不是要为难对方,而是要给双方带来好处,这才算是友好来往!”
叶君临一边说着一边看向叶南天,他相信,叶南天一定能明白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天下根基在于百姓,百姓生活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有我大夏的影子,这句话是父皇之前同儿臣说的,儿臣一直牢记于心。”
表面是在通婚,其实是在行同化之策,叶南天显然明白叶君临此举,只不过……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十年二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看到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