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石惊龙阙

换源:

  他治理天下多年,深知黄河水患之酷烈,深知传统治河之艰难。

无数人力物力投入,换来的往往是功亏一篑,甚至是堤毁人亡。

现在,竟然有人声称造出了一种能硬抗洪峰、滴水不漏的“神物”?

“神迹?哼,世间哪有什么神迹!”

永昌帝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动,但声音依旧带着一丝颤抖。

“张启明素来稳重,断不至于如此失态……那包裹里是什么?”

“回陛下,奏报中说,是那‘固石’凝固后的样本。”

内侍总管连忙将那个沉甸甸的油布包裹捧到御案前。

“打开!”

永昌帝沉声道。

内侍小心翼翼地解开层层油布,露出一块灰白色、形状不规则的石块。

它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粗糙,表面还沾着些许干涸的泥土。

这就是张启明奏报中那个能抵挡黄河天威的“神物”?

永昌帝眼中闪过一丝狐疑。

他伸出手,触摸了一下那块“固石”。

入手冰凉,质地坚硬异常!

他用力按了按,那石块纹丝不动,坚逾精铁!

他又拿起御案上的一方玉镇纸,对着那“固石”的边角敲了敲。

“铛!”

一声清脆的金石交击之声响起!

玉镇纸安然无恙,而那“固石”样本,仅仅是掉下了一点微不足道的粉末!

永昌帝瞳孔骤然收缩!

这硬度!这质感!

他不是工匠,但常年处理政务,见识广博,立刻意识到这东西的不同寻常。

普通的夯土、砖石,绝不可能有如此坚硬的质地。

“奏报中说,此物乃是用石灰石、粘土等寻常之物烧制而成?”

“是,陛下,张启明郎中在奏报中提及,高瑞称其原料皆为大胤境内常见之物,成本可控。”

内侍总管连忙回答。

常见之物?成本可控?

却能造出如此坚逾钢铁、水火不侵的堤坝?

永昌帝拿着那块水泥样本,翻来覆去地看着,仿佛要把它看穿一般。

他的呼吸渐渐急促起来,脸颊因为激动而泛起红晕。

他想到了那连绵不绝的水患,想到了每年投入治河的巨额钱粮,想到了那些在洪水中丧生的无辜百姓,想到了边关需要加固的城防,想到了帝国境内无数需要修缮的桥梁、道路……

如果……如果这“固石”真如张启明所言,能量产,能推广……

那将意味着什么?

那将意味着大胤朝持续了千百年的黄河水患,将有可能得到彻底的根治!

那将意味着节省下天文数字般的治河开支,可以用在国计民生的其他方面!

那将意味着帝国的基础设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国富!民安!

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仿佛就在眼前徐徐展开!

“好!好!好!”

永昌帝猛地一拍御案,手中的水泥样本被他紧紧攥住,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彩。

“好一个高瑞!好一个‘固石秘方’!”

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天助我也!天佑我大胤啊!”

多少年的夙愿!

多少代君王的期盼!

竟然在今日,看到了曙光!

这哪里是什么“固石”?

这分明是上天赐予他赵氏江山的定海神针!

是开创万世基业的祥瑞!

“传旨!”

永昌帝意气风发,声音洪亮。

“立刻召集内阁辅臣、六部尚书,朕要在太和殿,即刻朝议!”

他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他要立刻商讨如何验证、如何推广这“固石”之法!

龙颜大悦!前所未有的龙颜大悦!

整个御书房的气氛,都因为永昌帝的狂喜而变得炽热起来。

那块冰冷坚硬的水泥样本,此刻在他眼中,比任何奇珍异宝都要耀眼夺目!

一个足以改变大胤国运的惊天发现,随着这份加急奏报和这块不起眼的“石头”,正式摆在了帝国最高统治者的面前!

………

太和殿。

破晓时分的紧急朝议,让整个朝堂都笼罩在一股异样的氛围中。

接到急召的内阁辅臣、六部尚书以及相关要员们,匆匆赶至,脸上带着疑惑和凝重。

往常这个时辰,他们大多还在府中安歇,今日却被一道十万火急的圣谕召入宫中,所为何事?

难道是黄河前线又出了天大的纰漏?

不少人心中惴惴不安,尤其是工部尚书李宗延和户部尚书周怀远,一个心系河防,一个忧虑钱粮,此刻更是心头沉重。

然而,当他们踏入太和殿,看到龙椅上永昌帝赵那张难掩兴奋、甚至可以说是容光焕发的脸庞时,所有人都愣住了。

陛下……这是怎么了?

黄河水患如此严峻,陛下寝食难安多日,今日怎会如此……龙颜大悦?

永昌帝目光炯炯,扫视着下方神色各异的臣工,他将那块从前线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水泥样本,重重地放在御案一角,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诸位爱卿!”

永昌帝的声音洪亮,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亢奋。

“今日召集尔等,乃是有一桩天大的喜事,关乎我大胤江山社稷,关乎万千黎民福祉!”

天大的喜事?

群臣面面相觑,越发摸不着头脑。

“李宗延!”

永昌帝目光转向工部尚书。

“臣在!”

李宗延心头一跳,连忙出列,躬身应道。

他隐隐猜到,这“喜事”恐怕与他刚刚收到的那份来自张启明的加急密报有关!

难道……那“固石秘方”真的……

“把你工部从黄河前线呈上来的奏报,以及那件‘神物’的来龙去脉,详细说与诸位爱卿听听!”

永昌帝意气风发地一挥手。

李宗延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但那微微颤抖的语调还是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壮阔。

“启禀陛下,诸位同僚!”

李宗延朗声道。

“数日前,黄河阎王口段告急,危在旦夕。幸得淮州高家三公子高瑞,以家传‘固石秘方’抢修险段,竟于洪峰过境时安然无恙!”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呼。

高瑞?

那个淮州盐商之子?

他懂治水?

还用什么秘方挡住了洪峰?

不少人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