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专心玩游戏的侯爷,抬头看了看两人,撇了撇嘴巴继续低头玩手机。
王慧对老郭说:“先回去吧,别想了,船到桥头自然直,会有办法的,苏云逸这孩子这两回的表演我都看了,真不错,会有人看得上的。”
听到妻子的安慰,老郭只好点了点头,正准备起身回去,只听见侯爷说:“等会儿等会儿,郭老师在等我五分钟,让我把这一把打完。”
老郭只能无奈的坐了下去,谁让侯镇是他师父的侄子,侯保林大师的孙子,侯家的长子长孙。
侯镇在德运社就是一个象征,证明德运社是有传承的。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快两点了,可能是因为太累了,也有可能是喝多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不说老郭那边,苏云逸毕竟年轻睡了一觉精神焕发,于是起床洗漱之后,就来到了德运书馆。
德运书馆就在德运社剧场对面,也就是他们昨天喝酒的郭家菜对面。
这里最早是老郭的评书门师父金闻声老爷子说书的地方,他老人家把《基督山恩仇记》《茶花女》《三剑客》等世界名著改编成长篇评书,让很多人为之倾倒。
老郭也经常在这里说,说的是传统的评书或者单口相声,比如《济公传》、《九头案》、《三侠剑》。
除此之外就是德运社其他的人偶尔在这里说几段。
随着这几年金闻声老爷子岁数大了,老郭相声商演太忙,在这里说的最多的就是苏云逸。
苏云逸虽然是金闻声和老郭教的,但他既不说金闻声编纂的外国名著,也不说老郭的传统评书。
他说的是他前世看过的小说,这一世这些小说没有,所以他就一边写小说,一边在书馆里面说。
他主要是说的《鬼吹灯》和《明朝那些事儿》,一个讲盗墓灵异神话,一个讲历史,都是评书里面比较常见的类型。
观众没听过,明朝那些事儿还好一点,虽然不是正史,但是也是比较客观的明史,大家还稍微听过一点,毕竟史书没看过,电视剧还能没看过吗?
但是《鬼吹灯》就新鲜了,盗墓本来就不是普通人能接触的,其中还有灵异鬼怪神话什么的,更是非常吸引人。
而且经过苏云逸评书手段一说,更是显得无比恐怖,还有车载电台买下他的版权,导致很多出租车司机都记住了一个说恐怖故事的“云逸先生”。
观众买票看见了苏云逸都非常高兴,毕竟他最近确实火,虽然是因为说相声,但谁不喜欢看见明星呢?
一方面还因为苏云逸传承了老郭的“坏毛病”,太喜欢挖坑了,《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全是各种坑,填完一个挖两个,让观众欲罢不能。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个损货不仅不准备继续填坑,还准备再开一个。
苏云逸上台先整理了一下桌面,把手绢叠得整整齐齐(可能是两年义务兵的后遗症),看着他慢条斯理的整理桌面,观众也不挑理,就那么笑呵呵的看着。
整理好了之后,苏云逸开口了:“你看这哪儿说理去,说书还要兼职清洁工。”
“哈哈哈哈哈……”
台底下观众哄堂大笑,这就是相声演员说评书的好处,说两句笑话就能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台上。
“好了,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评书,当然是说评书啦,说相声应该去对面才对。”
“哈哈哈哈哈……”
观众又是哈哈大笑,因为众所周知对面就是德运社剧场。
“我们今天不说《鬼吹灯》,也不谈《明朝那些事儿》,我们开个新书,江湖是一张珠帘。大人物小人物,是珠子,大故事小故事,是串线。情义二字,则是那些珠子的精气神。今天我们雪中……”
说到最后几个字,苏云逸又摔了一下醒木,然后吐出最后三个字,“悍刀行!”
没错,苏云逸要开的新坑就是总管的《雪中悍刀行》,这本书不爱的人说他是缝合怪,爱的人说他是经典。
但对于苏云逸来说,这本书融合的要素太多,对他评书是有帮助的,可说的地方太多了。
正式开书了,说书有说书的规矩,没有开始说书之前,说书先生可以和观众聊天,观众们在茶馆书场里面也都是嗑着瓜子闲聊天。
但是只要正式开书了,说书先生手上这醒木一响,观众就要安静下来了,说书先生也不能闲聊了,就要开始说跟今天要说的书有关的东西了。
观众都熟悉苏云逸,虽然对于他不填坑的行为有些意见,但是也没办法,他跟他师父挖坑不管埋的行为,观众已经司空见惯了。
说书之前都要有一个定场诗,只见苏云逸左手持扇,右手一摔醒木,嘴里念念有词:
“大将生来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将军……”
底下有熟悉的老观众大喊道:“解战袍!!!”
苏云逸也听到了,但还是面不改色依旧慢慢悠悠的说出最后三个字:“解战袍!”
“好!!!”
“啪啪啪啪……”
苏云逸潇洒的作派,再加上一身大褂,显得文气十足,有文人雅士的气质。
“再来一个!!!”
苏云逸听到之后,右手又拿起醒木拍了一下,摇头说道:“这玩意儿从古至今就没有来俩的,来俩叫什么定场诗啊?”
但是台底下观众非不依不饶,苏云逸只好说,“行吧,上次说完也好些日子没说了,这又新开一本,来一个就来一个吧,但是说好了就这一个!”
“好!!!”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