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郭闫《我的学生时代》(三)

换源:

  “农村压粮食的石碾子?”

“对啊!这是我爸留着刻戳子用的。”

“好嘛!你爸憋着篡位呢!”

郭奇临做出拿起石碾子的动作,然后兴致冲冲的说道:“我在中间一眼儿按上一把儿,当自行车推着上学去。”

“好家伙的,您见天推着石碾子上学啊?!”

闫鹤翔皱着眉头摇摇头。

郭奇临一脸自豪的说道:“咱也算是有车一族了!”

“有轱辘就算?”

“圆的不就完了吗?我就差推铁环了。”

郭奇临顺着说了一句,然后双手继续虚把着,“有车是有车了,可自打推这个车啊,我这个成绩是日渐下滑。”

“为什么呢?”

“这玩意儿太沉了,早上八点钟出门,下午四点半才到。”

“嗐!到哪儿都放学了!”

“是啊,到了学校刚锁好车,又要回去了。”

“你这车还要锁啊,谁推的动啊?”

“得锁上啊!”

郭奇临回了一句,然后无奈的说道,“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成绩越来越差,都快升不了学了。

其他同学都考上了满意的中学,但没有中学愿意要我,这可怎么办啊?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哟!还有学校愿意要您?”

闫鹤翔好奇的问道。

郭奇临喜气洋洋的说道:“当然有啦!有这个体院附中,招收特长生。”

“您什么特长?”

“说我臂力惊人!”

“那是!”

闫鹤翔点了点头,“毕竟推了六年石碾子嘛!”

“这有人要咱了,还不去啊?”

郭奇临高兴的小跑着,“到哪儿一打听,是一个寄宿制的学校,我更高兴了。”

“怎么呢?”

“一个礼拜就推两回石碾子就够了。”

“一个礼拜就回一次家嘛!”

“临上学之前,我爸给我准备了一些应用之物。”

郭奇临左手掰着右手手指数着,“比如洗漱用品、换洗的衣物,还有我爸专门给我准备了一个包,里面装了两对哑铃、两对杠铃、四个铁饼、八个铅球、两杆标枪……”

“你这孩子是不是缺铁啊?拿这些东西干嘛?”

郭奇临解释道:“我爸说了,我到学校不能推石碾子了,这胳膊的功力别落下。”

“还是我师父想得细。”

“都弄好之后去宿舍,推门一看,左边有一二层铺。

一看上铺没人,下铺躺着一哥们儿,我问他,我住哪儿啊?

他拿下巴壳儿一指,呐,上铺!

我说得嘞,我把那个包一下子就甩上去了,只听啪的一声,砸下铺那哥们儿脸上了。”

闫鹤翔很奇怪:“怎么就砸他脸上了呢?”

“上铺没安铺板。”

“好嘛!”

闫鹤翔一脸难受,好像砸他脸上一样,毕竟郭奇临包袱里面,有什么哑铃、杠铃、铅球、铁饼,这些东西砸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郭奇临继续说道:“当时就把牙床砸歪了啊。打这起落下一病根,一到晚上净磨牙,他还老想把牙床给正回来。

嘎吱吱嘎吱吱,总响。

但他咬牙他舒服了,我们这些同学可怎么办。”

“是啊!那怎么办呢?”

“有一位出了个主意,买了二十斤牛肉,等他再咬牙的时候,搁他嘴里,第二天还能得二十一斤肉馅。”

“好嘛!改绞肉机了,怎么还二十一斤呢?”

“还有一斤哈喇子嘛!”

闫鹤翔感觉自己快吐了,这谁写的本子?

“您不觉着恶心吗?”

“没关系,第二天我们都卖给学校食堂了,自此之后,食堂所有牛肉制品,我们都不吃了。”

“您可真损呐!”

说实话,《我的学生时代》里面的包袱并不高级,很多都是大家熟悉的笑话。

只不过通过一个故事把所有笑话串联到了一起,这种相声就很适合郭奇临这种年纪小的相声演员来说。

这种相声需要的能力也不用特别高,哪怕是刚刚学相声的学员,把握好尺寸也能说好,再加上有闫鹤翔这种经验丰富的捧哏掌舵,郭奇临还是让观众很满意的。

接下来还有什么京城大学退休教授,被学校从ICU里面请出来,还有什么跑步的时候装病,这些小笑话通过郭奇临的演绎,让观众哈哈大笑。

演完了之后,第一次正式说相声的郭奇临,在一下台之后,腿就发软打颤,差点摔倒了,还好闫鹤翔扶住了他。

这时准备接替他的苏云逸走了过来,嘲笑道:“少爷,演一场就这样了?那以后你要是办专场怎么办?”

郭奇临非但没生气,反而一脸期待的看着苏云逸:“哥,我真能办专场?”

“呵呵,那就看你的了,加油吧!”

说完,苏云逸就跟着栾云萍上台了。

郭奇临坐在椅子上回忆刚才台上的感觉,难归难,但是那种逗的观众哈哈大笑的成就感,让郭奇临无法忘记。

所以台底下的辛苦练习,还有学习的理论知识,都无法给他带来这种感觉。

这些反而坚定了他想说相声的心。

台上侯爷报幕:“接下来请您欣赏相声《当行论》,扮演者苏云逸,栾云萍。”

就这一个报幕,苏云逸两人往外一走,小剧场四百多人齐声呐喊,惹得后台一众演员凑到侧幕条那里看。

满眼都写着羡慕啊,他们什么时候能有这一天,这相声演员算是做到头了。

演员都是有野心的,颇有汉高祖见始皇帝“大丈夫当如是也”的意思。

苏云逸还没走到话筒前面,台前已经堆满了要送礼物的观众。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