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海外订单,冷链船驶向太平洋

换源:

  凌晨三点十七分,农佳的太阳穴突突跳着从睡梦中惊醒。

床头那台改装过的工业平板发出低沉的蜂鸣,系统提示框在黑暗里刺眼地亮着:“检测到新订单:30吨超级草鱼活体出口需求,目标国泰国,预计48小时内完成备货。”蓝白冷光投在天花板上,像一束突如其来的探照灯。

他掀开夏凉被坐直,后颈还沾着汗,皮肤泛起一层黏腻的潮热。

指尖划过屏幕,养殖池实时数据如流水般滚过——环形水槽里,三千尾银鳞草鱼正甩着尾巴游动,每条都足有三斤重,鳃盖开合频率稳定在系统设定的健康值区间。

水流声透过传感器模拟成细微的“汩汩”声,仿佛能从平板中传来。

“库存够。”他对着空气嘀咕了一句,指尖在“接收订单”按钮上悬了两秒,最终重重按下。

平板立刻传来震动,显示已同步至村分拣中心的总控台。

隔壁房间传来拖鞋拍地的声响,林昭雪裹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推门进来,手机屏幕的冷光映着她眼下的青影:“我刚收到系统推送。”

“泰国那边要的是活体,不是冷冻?”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倦意和迟疑。

“对。”农佳调出订单详情,指了指屏幕上的红色标注,“他们说曼谷唐人街的鱼市要搞‘中国鲜鱼节’,必须活鱼现杀……存活率需≥98%。”

林昭雪的眉峰跳了跳。

国内活鱼运输常规存活率是85%,98%这个数字,她做了五年畜牧技术员都没见过。

“我现在联系海关。”她转身要走,又回头补了一句,“你记得给老李打电话,出口备案手续得加急。”

青禾村村部办公室的台灯亮得刺眼。

李强把保温杯往桌上一墩,杯底压着半张没填完的《水产出口备案表》。

“小佳啊,不是叔不帮忙。”他用食指关节敲了敲表格上的“主管单位意见”栏,“这备案得镇里、县里、市里三级盖章,平时走流程都得半个月。”他端起杯子抿了口茶,眼尾的细纹里浮起笑,“除非……”

农佳站在办公桌前,目光扫过对方油光发亮的额头,空气中飘来一股浓烈的茉莉花茶味。

“李叔。”他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屏幕亮起省农业农村厅王处长的聊天框,“我今早八点跟国家水产质检中心约了远程审核,他们说只要咱的养殖数据达标,能走绿色通道。”

李强的手指在杯壁上顿住。

农佳看见他喉结动了动,原本搭在椅背上的手慢慢收回来,虚虚按在公章上:“那……我这就给你盖。”

上午十点,养殖区的遮阳棚下围了一圈人。

阳光穿过棚顶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出斑驳光影。

农佳蹲在循环水舱前,系统界面在他视网膜上投射出淡蓝色的模拟图——三十个透明舱体排成两列,每个舱体里注着低温水,水温20℃,溶氧量8mg/L,这是他昨晚用系统模拟了上百种运输方案后得出的最优解。

“这是低温麻醉法。”他抬头对围过来的工人解释,声音清脆,带着一丝自信,“水温降到20度,鱼的新陈代谢会减慢,但不会昏迷。到了泰国再升温,半小时就能醒。”

“那要是路上温度波动呢?”老周头搓着皲裂的手掌,粗糙的皮肤摩擦出沙沙的声响。

农佳调出系统监测数据:“每个舱体都有温控探头,数据实时传到我的平板。”他指了指舱体侧面的银色装置,“还有备用增氧机,就算主电源断了,也能撑六小时。”

人群外突然传来冷笑。

王德发叼着烟挤进来,皮夹克蹭得棚布沙沙响:“吹得天花乱坠,有本事让我们看看活鱼装箱?”他把烟头往地上一碾,灰烬散开,空气中多了一丝焦糊味。

农佳直起身子,裤腿沾了片水草叶,微微晃动时带来一丝湿漉漉的触感。

他看了眼手表,十点十五分:“下午两点,分拣中心开放参观。想看装箱过程的,村部登记领牌。”他又补了一句,“县台说要来直播。”

王德发的脸腾地红了。

他扯了扯皮夹克拉链,转身时撞翻了旁边的水桶,水溅在泥地上,洇出个歪歪扭扭的脚印。

两天后清晨,港口的风裹着咸湿的潮气扑在脸上。

农佳站在冷链船的甲板上,看着工人们把最后一批水舱固定好。

海风中混杂着柴油味与盐腥气,远处鸥鸟盘旋,发出尖锐的鸣叫。

林昭雪举着平板跑过来,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海关说通关了!泰国那边的接收方已经在码头等了。”

系统提示音在耳边响起:“运输监测已启动,当前存活率99.2%。”

汽笛长鸣,冷链船缓缓驶离码头。

农佳望着船尾翻卷的浪花,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省厅王处长的消息:“欧盟农业委员会发来邮件,说下周三派代表团来青禾村。”

他捏着手机,目光追着渐渐变小的船影。

海风掀起他的衬衫下摆,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农大校徽。

“中国养殖技术。”他对着风轻声说,“该让世界看看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