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小惩大诫

换源:

  一夜无话。

几乎生了一个晚上的闷气,早上起来上早朝后,皇帝赵无极的心中,怒火才慢慢地平息了下来,转而变成了忧虑。

他这个皇帝该怎么办?难道真的要像铲除北冥王那样把西凉侯府给消灭了?这显然不太现实吧!

西凉侯李家在西北经营了上百年,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若是贸然把李家给铲除了,那西北还不乱套了?

还是先听听朝臣们的意见吧!

打定了主意后,端坐在龙椅上的赵无极,便威严地环顾了众人一眼,高声说道:

“众位爱卿,朕这里有来自西凉城的最新消息,现读给大伙听听,让大伙出出主意,看朝廷该如何应对。”

说罢,他抬抬手示意站在一旁的传旨太监韩奇,让他把放在一旁的八百里塘报读给大家听。

韩奇会意,连忙躬身拿起塘报,展开后,尖着嗓子,大声宣读了起来。

宣读完毕,丹陛下,顿时一片哗然,朝臣们都给惊到了,低声议论了起来。

“陛下,这个西凉侯简直是胆大妄为!他难道不知道林镇岳一家是国之叛贼吗?该当严惩!”

左相廖程远最先跳了出来,持着笏板,义愤填膺地说道。

他倒是说得冠冕堂皇。

这个廖程远,年近五旬,头戴宰相等一品大臣才能穿戴的锦绶七梁冠,身着紫色官袍,腰悬金丝鱼袋和玉佩,长得肥头肥脑,一双眯缝的小眼,总泛着想要算计别人的寒光。

“是呀,陛下,这个西凉侯胆大包天,该严惩!”

“臣附议,请陛下严惩西凉侯!”

“臣附议!”

……

跟北冥王很不对付的这些大臣,都纷纷跳了出来,个个说得气冲斗牛,大有要把西凉侯府碾为齑粉的架势。

就连赵无极听了,也禁不住皱起了眉头。

这反应也太过激烈了吧?

“陛下,万万不可!廖大人这是误国之举!”

“想那西凉李家,已是三代为侯,对朝廷忠心耿耿,倘若贸然惩处,必会引起哗变,于江山社稷不利啊!”

“况且,世人皆知,李家与林镇岳乃是儿女亲家,现在李家为自己女儿一家办理丧事,也在情理之中,何罪之有?”

“为江山永固,还请陛下三思!”

就在这时,站在另一边的右相宋澜,连忙上前一步,持着笏板,高声反对。

这个宋澜,着装跟廖程远差不多,年纪却比对方要大上六岁,已是五十有六了,瘦高个子,长得精神矍铄,面白无须。

“陛下,宋相言之有理,臣附议。西凉侯只能安抚,不可交恶!”

“臣也附议,不可惩处!”

“臣附议!”

……

见到右相站出来反对,跟他一伙的很多大臣也跟着跳了出来,出言反对,指摘廖程远等人,个个是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

赵无极听到这些人的话,也是眉头紧蹙。

这提议也太过仁慈了吧?

但也有一些大臣,并没有发言,只是冷眼旁观,既没有赞成,也没有反对。

大周朝堂上,帮派林立,最主要的还是分为三大帮派。

一是以左相廖程远为首的保守派,在对待外敌上,主要采取退守忍让、割地赔款、屈膝求和的保守政策。

二是以右相宋澜为首的激进派,在对待外敌上,主要采取激进的抵抗政策,力争寸土不失、寸土不让。

三是以御史中丞范阳为首的中立派,不偏不倚,逮着谁都想咬上一口,人数也不少。

其他的帮派,则都是墙头草,风吹草动,哪一派占据优势,他们就倒向哪一方。

朝堂里,就保守派和激进派斗得最为激烈。

两派的观点,往往相左,分歧很大。

所以,这两个派别的斗争,很是奇葩,只要是你方支持的,我们就反对;只要是你方反对的,我们就支持,准没错!

因为这些大臣都知道,虽然他们吵得很凶,但他们的观点能不能被采纳,最终还是要看皇帝的心情与意愿!

追求帝皇平衡之术的赵无极,也默许了这种奇葩现象的存在,更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的蔓延。

听到保守派和激进派大臣们都已经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赵无极并没有很是满意,便看向一声不吭的御史中丞范阳,沉声问道:“范爱卿,你说说看,这事该如何处置?”

范阳原本置身事外,听到皇帝点名询问,只好站出列来,躬身回答道:“陛下,依臣来看,此事可高高挂起,轻轻放下。”

“哦,范爱卿倒是说说看,何为‘高高挂起,轻轻放下’?”

听到范阳的说法,赵无极顿时来了兴趣,连忙问道。

“高高挂起就是陛下可下旨申斥西凉侯,痛骂他不识国体,骂得越狠越好;而轻轻放下就是对此事既往不咎,小惩大诫即可。”

范阳不敢藏拙,只能继续回答道。

这个老狐狸,还真是狡猾,这两边都不想得罪啊!

众人一听,不由得暗自大骂了起来,就连赵无极,也暗骂他奸猾无比。

但范阳的话,却显然已经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让他的眉头一下子就舒展开来。

他刚杀了一个北冥王,若马不停蹄地又杀了西凉侯,那世人会如何看他,非把他当成暴君不可,且也容易引起西北的动荡不安。

到时,若被虎视眈眈的大凉人趁虚而入扰犯了西北边境,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他想放过这个西凉侯李神策,可也不想就此轻易地饶过了他。

他是皇帝,他也要面子,也需要台阶下!

要不然,他的帝皇威严何在?

范阳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一拍即合了。

“好!好!还是范爱卿说的在理。那就高高挂起,轻轻放下吧。”

“拟旨:西凉侯李神策罔视国度,胆大妄为,为逆贼举丧,同情叛贼,实属不忠也不该,特下旨严加申斥,罚俸一年,望日后能改过自新,忠于国体,下不为例!钦此!”

赵无极心头暗喜,立即下达了旨意。

在场的众位大臣见状,都乖乖地闭上了嘴巴,没有谁敢出言反对了。

散朝后,皇帝的旨意便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传递给千里之外的西凉城。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