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于心不忍

换源:

  “宴会规模不必铺张浪费,但要体现我大魏的礼仪和对南疆的感激。”李炎开门见山。

“李将军所言极是,下官已拟定初步方案,请将军过目。”一位礼部官员呈上一份卷轴。

李炎展开卷轴,目光扫过菜品、节目安排等细节。

“菜品不必山珍海味,但要兼顾南疆使者的口味习惯。”

“歌舞表演要展现我大魏的文化底蕴,也要融入南疆元素,以示友好。”

“此外,宴会的安保工作也要万无一失。”李炎补充道。

“将军放心,已安排天策府精锐负责安保,确保宴会顺利进行。”

李炎点点头,心中略感安慰。

安排妥当南疆使者接待事宜后,李炎马不停蹄地赶往户部。

“见过李将军。”户部官员迎上前来。

“拨款之事,刻不容缓。”李炎语气严肃。

“下官明白,已准备好各项账目,请将军查阅。”

李炎仔细翻阅账簿,每一笔款项的用途都必须清清楚楚。

“云阳县的重建是重中之重,务必优先保障。”

“城墙修复、房屋重建、农田水利,都要尽快落实。”

“此外,受灾百姓的安置和生活补助也要及时到位。”

“李将军放心,下官定当竭尽全力。”户部官员保证道。

李炎离开户部,又立即传唤陈彦章。

“彦章,各地物资调配情况如何?”

“禀将军,各地物资正在加紧运往云阳县,但路途遥远,运输速度受到一定影响。”陈彦章如实汇报。

“务必加快速度,确保物资及时送达,不得延误重建进度。”李炎语气坚定。

“末将领命!”陈彦章抱拳应道。

李炎揉了揉眉心,连日奔波让他感到些许疲惫。

但想到云阳县百姓期盼的眼神,他便不敢有丝毫懈怠。

重建之路漫长而艰辛,但他必须带领天策府,带领百姓,重建家园,重拾希望。

李炎再次踏上云阳县的土地,尘土飞扬中,满目疮痍的景象依然刺眼。

“秦岳,学堂修复的进度如何?”李炎翻身下马,语气急切。

“禀将军,主体建筑已经修复完毕,但内部设施尚未完善。”秦岳紧随其后,抱拳汇报。

李炎大步流星走进学堂,断壁残垣虽已不见,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淡淡的焦糊味。

“孩子们何时能够重新入学?”李炎环视四周,眉头紧锁。

“预计下个月初便可。”秦岳答道。

“务必抓紧时间,孩子们不能耽误太久。”李炎语气坚定。

“属下明白!”

李炎随后找到负责记录战争的官员。

“记录可曾详尽?”李炎开门见山。

“回将军,下官已走访了众多百姓和将士,力求记录详实,不敢有丝毫懈怠。”官员恭敬地回答。

“百姓的苦难,军民的抗争,重建的艰辛,都要如实记录,警示后人,亦是激励后人。”李炎语气沉重。

“下官定当铭记于心。”官员郑重承诺。

“拿来我看!”李炎伸手示意。

官员连忙呈上厚厚一沓文稿。

李炎仔细翻阅,一字一句,都浸透着血泪和希望。

离开学堂,李炎又马不停蹄地来到田间地头。

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与之前满目疮痍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一位农业专家正指导百姓们复耕。

“庄稼的长势如何?”李炎走到田埂边,关切地询问。

“托将军的福,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老农脸上洋溢着笑容。

“种子和农具可还充足?”李炎继续问道。

“都已按需分配,只是……”老农欲言又止。

“只是什么?但说无妨。”李炎鼓励道。

“只是灌溉渠的修复进度有些缓慢,影响了部分田地的灌溉。”老农终于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李炎立刻转向秦岳:“秦岳,立刻安排人手,加快灌溉渠的修复进度,不得延误农时!”

“末将领命!”秦岳领命而去。

李炎最后来到城中,查看对受灾商人低息贷款政策的落实情况。

一家布庄刚刚重新开张,老板正忙着招呼客人。

“生意如何?”李炎走进布庄,关切地询问。

“托将军的福,还算不错。”老板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恭敬地回答。

“扶持政策可有落实到位?”李炎继续问道。

“都已落实,只是……”老板面露难色。

“只是什么?”李炎追问。

“只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被压缩,经营压力依然很大。”老板坦言道。

李炎沉吟片刻:“此事我会与户部商议,尽快拿出解决方案。”

“多谢将军!”老板感激涕零。

重建之路,任重道远。

李炎回到京城,立刻召集户部官员议事。

“云阳县的商人反映,原材料价格上涨,利润空间被压缩,经营压力很大,此事该如何解决?”李炎开门见山,语气沉重。

“将军,此事下官也略有耳闻,确需妥善处理。”一位户部官员连忙答道。

“控制原材料价格,势必影响供给,恐怕行不通。”另一位官员提出了不同意见。

“为商人提供补贴或优惠政策,倒是可以一试。”一位官员建议道。

“补贴力度要大,政策要精准,才能真正帮到他们。”李炎补充道。

“将军所言极是,下官这就回去制定详细的方案。”户部官员们纷纷领命而去。

李炎走出户部,眉头依然紧锁。

重建之路,步履维艰。

他来到负责文化重建的官员面前。

“学者讲学和表演的安排情况如何?”李炎问道。

“已经安排妥当,覆盖范围包括所有受灾地区,力求让不同年龄段和阶层的百姓都能参与。”官员恭敬地回答。

“很好,要让文化的力量抚慰人心,重建家园。”李炎满意地点了点头。

“关于战争记录文稿的整理和编辑工作……”官员欲言又止。

“有何问题?”李炎追问。

“文人墨客众多,意见难以统一,进度缓慢。”官员面露难色。

“我亲自去看看。”李炎当即决定。

李炎来到文稿整理处,只见文人墨客们争论不休。

“将军,关于这场战争的意义,我们……”一位文人试图解释。

“百姓的苦难,军民的抗争,重建的艰辛,这些才是最重要的,务必如实记录,警示后人,亦是激励后人!”李炎语气坚定,打断了他的话。

“将军所言极是,我等定当竭尽全力。”文人墨客们纷纷表示赞同。

李炎最后来到秦岳面前。

“灾后重建,安全隐患排查至关重要,尤其是……”李炎语气凝重。

“将军放心,城防和治安都已经加强,重点区域更是派专人巡逻,绝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秦岳抱拳保证。

“不可掉以轻心,务必确保万无一失。”李炎再次强调。

“末将领命!”秦岳领命而去。

李炎抬头望天,夜幕降临,繁星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