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黄色的台灯下,穿越者段正诚正在奋笔疾书。
晚饭期间,他仔细考虑过手机的用处,作为窃听或偷拍设备的话,有被发现的风险不说,智能机的电池容量也撑不了多久,使用时机大受限制。直接卖了变现,在战时管制的当下纯属自投罗网。
所以还是只有当文抄公最稳妥。除了赚钱看能不能买到武器外,还有一个好处是与外界取得联系。
封闭的村庄,村民作祟杀人,这类挑战现代社会秩序的事件关键在于封锁消息,对于孤立无缘的自己,哪怕多一条渠道,多一个同伴,都可以大大提升安全系数。而这些很多时候是可以花钱买来的。
段正诚把手机调到省电模式,翻了一下存货,里面能用的恐怕只有川端康成的作品,太宰治的无赖派要战后才有市场,现在去写《斜阳》里的贵族时代终结,恐怕会受到管制。相比之下,川端康写作的主题基本都是爱情,风险要小得多。
最终,他将目标定为川端康成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两个代表性中篇——《千只鹤》与《古都》,有余裕的话再加上《温泉旅馆》等几个短篇,90%的手机电量加上充电宝,抄快一点应该够了。
就在穿越者开始无耻剽窃的同时,一墙之隔的书房里,黑矢尚织并没有如他承诺父亲的那般复习功课,拿在他手中翻阅的,是约翰·沃尔夫冈·歌德的《浮士德》。
从出生起就预定要继承家业当医生,那方面的准备也在进行,但时间还早,现在他只想更多的沉浸在空想世界诞生的兴奋感中。
打开记事本,拿起铅笔在纸面上滑动,本子已经有三分之一写满了。那是尚织从高中开始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还不能被称作小说,只是罗列出想到的事,记录灵光一现的素材,所以还没能写到原稿纸上。
什么时候会完成呢——尚织也不知道。
窗外,夜色已将人形村完全覆盖。
灯泡的光将砂月的影子投在墙上。
这是间没有正常窗户的房间,由库房改造而来,只具备最低限度的生活用品,过于煞风景得或许不该称之为房间,只是单纯的空间。
唯一让这儿染上一点生活气息的东西,就是靠墙摆放的古旧梳妆台。
砂月来到半人高的镜子前,冰冷的镜面中映出她朦胧的影子。
“今天遇到两个有趣的人。”砂月对着镜子说道。
“……谁?”相同的声音回馈了话语。
“黑矢家的人,还有……东京来的外乡人。”
“这样啊。”砂月点点头,然后拿起落在地板上的人偶。
“名叫段正诚的少年。受伤的时候,他背了我。”
“是个亲切的人呢……”
空洞的回应之后,仓库里再度安静下来,砂月抚摸人偶的脸颊,仿佛刚刚是在和它交谈一般。
——————
抄书抄到深夜的段正诚第二天起的很晚,尚织这时候已经有事出去了,吃完早饭,他继续写了一会儿,感到手又开始酸了,便关机出门查探,顺便熟悉下环境。
首先是回到村子的入口,段正诚确认了一下,前往富山县的公交车站离自己住的地方要走近一个小时,每天只有早晚两班车,可说是非常不便。真要出什么事被追杀,车是指望不上了,只有往山里跑,但那需要准备好野外生存的装备。
村口设立的驻在所常驻的只有一个民警,名叫高山志信。他是本地人,二十出头,瘦猴一样的外形看上去不怎么靠谱,不过人形村里的生活平静异常,需要处理的至多也不过是“哪儿的大爷大妈又吵架了”这种程度。因此,一个初出茅庐的巡警也绰绰有余。大多数时候,他的工作就只是绕村子溜达一圈,然后回到驻在所里喝茶,看报纸。
昨天刚帮祠草神社除完雪,高山累的不轻,今天便连巡逻都省了,从早上开始就蹲在烧木柴的暖炉边上,一边喝酒一边看报纸,正微醺的时候,看见段正诚这陌生面孔经过,便出来盘问。
因为弓弦和他提过有亲戚要来,段正诚又表现得很镇静,些许疑虑很快就解除了。高山还招呼段正诚进屋暖暖身子,他提起炉子上已经有些瘪了的旧水壶泡了两杯茶,又拿出几个附近大妈送的橘子,显得十分好客。
不过想想也是,常年一个人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值班,有人来才能排遣一点寂寞。
面对段正诚的感谢,他摆摆手,“哪里,我老娘去年生病多亏了黑矢家的老爷子开药,我招待他的侄孙辈也是应该的。可惜这里没什么好东西,除了山就是田,你们年轻人恐怕待不了多久就会闷吧。”
“一样的,待在城里也会厌倦,来这种山清水秀的地方换换心情,反倒是激发了我不少写作灵感。”
“山清水秀,哈哈,不愧是文化人,真会说话,这里有的只是荒山而已。你看看我,每天都快无聊死了,只能喝……翻翻这些旧报纸,上头的笑话我都快背下来了。”似乎意识到身为警察,上班被看到喝酒影响不好,他赶忙将桌上的酒瓶藏了起来,那做贼心虚的模样甚至有点好笑。
段正诚对此并不在意,他的目光已经被那一叠叠旧报纸给吸引了。
关于如何调查,他正愁无处下手,到处打听显然不现实,而要是这雏偶神作祟事件闹得足够大,或许能从新闻上找到些蛛丝马迹。
当即,他便借着找素材的由头向高山借阅,对方虽然不明白乡下旧报纸上有什么素材好找,但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只当是文化人的怪癖,让他随便拿。
十几年下来,报纸的数量着实不少,大海捞针注定无功而返。段正诚先捡好拿的抽了几份,准备回去看看能不能理出个检索逻辑。
第一天搜查就有所收获,回去的路上段正诚心情不错,吃着橘子唱着歌,然后突然就被雪球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