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自习放学后,高适搂着罗明,打趣道:“想什么呢?一脸茫然的样。”
“别吵,我在思考。”
罗明抚着额头:“你最近是越来越妖了。”
不仅主动搭讪章楠溪,还大摇大摆地去八班假借粉笔偷瞄章楠溪。
更离谱的还是,主动将狗皮膏药的张云锦给轰走。
自打这事发生之后,班上讨论高适的话题明显增多不少。
有人猜测是他厌烦张云锦狗皮膏药团队在班级门口喧哗吵到他做作业。
也有猜测身为体育部成员理应有权检查每一位同学的穿衣状态,所以才会做出如此举动。
而作为宋婉清的好同桌,凌彦露一度认为,高适百分百暗恋宋婉清,眼看高考要结束才会主动出击。
但很多人觉得有些离谱,如果不是因为同班的缘故,两人就好像生活在不同维度的空间里。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表明,之前内敛自卑的高适似乎一去不复返了。
高适回了他一胳膊肘,咧嘴一笑,这点小事,才哪跟哪,后面还有更大的呢。
只不过重生这件事对于罗明而言,哪怕是挠破脑袋都不会想明白的。
“别想了,你就是太敏感了,很容易内耗自己,有这精力好好备战一模才是正道。”
话粗理不糙,提起一模考试,他也懒得去纠结死党为何变化这般大,即便他变成什么样,也一样是穿同一条裤子的兄弟。
两人一路聊着八卦,考试到了小区分别回家,母亲华秀春一如既往地准备好了热粥、热牛奶以及法式小面包。
“第一次全国统一考试是后天吧?”华秀春坐在餐桌前问道。
高适洗了手,一边擦拭一边坐到她旁边。
“嗯,后天。“
“有压力没?”
“能有什么压力?不就是考试而已,再难再苦我都熬过来了。“高适灿灿一笑。
正当高适巡视父亲的身影时,屋门响起开锁声,只见高鸿才拎着公文包进来。
华秀春起身给他端来茶水。
“爸,你上哪去了?”高适惊讶询问。
“市政组织了场聚会,顺带买了些燕窝你妈一早起来就念叨着吃了。“高鸿才满脸慈爱地拍拍高适的脑袋。
华秀春在旁边抿嘴偷笑,笑容收敛质问道:“没喝酒吧?”
“没有没有!“高鸿才立刻否认,接过妻子递来的热茶。
“在家好好养病,你非得乱跑。”华秀春嗔怪地瞪了丈夫一眼。
“知道了知道了,我保证不再乱跑。“高鸿才连忙点头答应。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高适坐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画面,心底涌起阵阵酸涩,低下头,掩盖住眼眶泛红。
高鸿才抿了口茶,感慨道:“在饭局上哈拉了两句,听江北老胡说起今年生意难做,压款压得厉害,做了一千多万的市场,看着挺挣钱,但钱都压到客户那里。”
“江北老胡?是那个生产人造石厂家送粉砂的二道贩子?”
“对,听他讲,天天到厂里去要账,银行那边也天天跟他催债,饭局上也都交流着要账的话题。”
听父亲高鸿才所言,高适,闻到一股浓浓的商机气息,顿时来了兴趣,问道:“往厂里送粉砂能有多少利润啊?”
老高愣了一下,不太明白高适为何对这个感兴趣,不过他还是想了想,说道:“据他所述大概20%-30%的利润。”
高适眼珠子一转,心思活络起来。
压款周期太长,加上各种乱七八糟的开支,银行的利息,综合的利润应该不到10%。
“爸妈,我先睡了。”
高适迅速喝完牛奶以及热粥,便匆忙奔着卧室去。
“好。”
待高适离去,华秀春叹了口气,面露凝重,低声问道:“所以……老胡那笔账没要回来?”
高鸿才摇摇头,神情也显得很沮丧:“没,老胡他也在要账,更别提欠我们那点小三万了。”
华秀春气不打一处来,狠狠骂道:“当初借钱扮孙子,现在要钱扮大爷,我看就是不想还,当初他借钱创业的时候,就跟你说要谨慎。”
饶是父母两人说话声音很小,但卧室里的高适仍旧听得很清楚,原来父亲出门不单纯是去赴会,也是去要债。
这也说明现阶段,他们家的积蓄大概率快要耗空了。
看来他得尽快凑集到本金,去冲一冲股市,时间可不等人呐。
不过父亲高鸿才提供的信息,也让高适知晓重生归来的第一桶金究竟要如何开展了。
所谓第一桶金并不是赚多少钱,关键在于那个“桶”有了这个“桶”意味着从此掌握了一套获取财富的方法。
掌握大量前沿信息的高适,有许多“桶”只是需要一个支点。
一个可以翘起财富帝国的支点……
赚钱本质上只有两种交换或者掠夺。
勤奋和努力能够提高效率,但从来都不是挣钱的原因。
努力和拼命只能感动自己。
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
体力永远换不来财富,它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补充体力和恢复体力都需要成本这就是为什么人一生都在为吃喝房子忙碌的原因。
因为逃不出拿出体力换钱,再用钱去恢复体力这个循环。
上学时,学到的杠杠原理,但老师只教如何用这个原因来解题,但毫无疑问的是,整个人生环节中,杠杠是最重要的原理。
财富的杠杠,其实就是对方法应用和对局势的判断,方法很多,方法论不值钱。
小孩少了,老人多了,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局势,房地产在2007年往后就是社会经济的核心驱动。
往后能源结构在发生变化,油改电是局势,有些势需要借,顺势不为,白当冤大头。
其中的认知差、信息差、能力差也是构成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三个层面中,认知差最为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能力和信息可以买也可以借。
高适始终认为,认知也有诅咒,班上很多同学生活在比学习比成绩,长大比工作比房子比车子的环境里,因此很多同学潜意识里,就是觉得这个世界是一个竞争和对比的世界。
有了这个认知所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就是竞争和对比,于是会本能地去对比。
比他好就会产生自卑,比他差的就会有优越感。
于是当他们听到“不要自卑”“不要和别人对比”这类似的道理,他听得懂但是做不到。
这就是属于他的认知系统和这个道理的思想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