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的光线斜斜地穿过蕨类植物的缝隙,在临时搭建的营地周围投下斑驳的光影。顾长清盘腿坐在一块平坦的岩石上,手上拿着展开的便携式分析仪。
“尺骨与桡骨的比例是1:1.3,比已知的伶盗龙亚科更接近鸟类。”顾长清的指尖划过投影,将一段骨骼结构放大,“但耻骨前突的角度......”他突然停顿,调整了一个参数,“这里,第四跖骨的附着点,完全不同于任何已发现的兽脚类。”
“骨骼密度比现代鸟类高15%,但中空结构更明显。”顾长清的指尖在全息投影上划动,将小恐龙的X光扫描图与数据库中的伶盗龙骨骼进行对比,“看这里——颈椎第三节的突起形状完全不同,颈椎的弧度更平缓,说明运动方式更接近现代的地栖鸟类。”
小夫凑过来,眼镜片上反射着跳动的数据流:“所以它不会像电影里那样跳来跳去?
“恰恰相反。”顾长清调整模型角度,展示出一组力学模拟,“这种结构反而允许更灵活的转向,配合其异常发达的腓骨...”他突然顿住,意识到听众们困惑的表情,于是换了个说法,“总之,它能在密林中以Z字形路线高速移动,这解释了为什么暴龙没能追上它。”
静香跪坐在一旁,正用纱布给小恐龙换药。闻言抬起头:“所以它真的是新物种?”
“90%的可能性。”顾长清推了推有些下滑的眼镜,投影仪立刻同步将数据标记为红色,成年体长预估不超过1.2米,体重约15公斤,属于小型掠食者——或者说原本应该是掠食者。他瞥了眼小恐龙,“但这个族群的食性可能更杂食。”
投影切换到小恐龙前爪的特写,静香轻轻握住那只缠着绷带的爪子:“可是爪子形状好特别,不像其他掠食性恐龙...”
“因为这是杂食性特征。”顾长清的声音不自觉地带上兴奋,“第三指爪呈勺状弯曲,适合挖掘根茎;而第二指爪保留钩状结构,可以捕猎小型蜥蜴。”
哆啦A梦凑过来,圆手戳了戳投影:“会不会是某种侏罗纪恐龙的残余种群?”
“不,这些衍化特征明显是白垩纪晚期的。”顾长清调出对比图谱,“你们看颈椎神经棘的形状,还有这个——”他放大牙齿的三维模型,“前颌齿呈勺状,适合碾碎坚果或甲壳类,不像纯肉食恐龙的匕首形。”
哆啦A梦凑过来,圆手点开一组数据:“22世纪的古生物资料库显示,白垩纪晚期的小型兽脚类确实存在亚种分化,但......”他瞪大眼睛,“你这扫描精度居然能达到细胞层级?”
“量子隧穿显微镜的改良版。”顾长清轻描淡写地说着,调整投影角度,“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羽毛结构。”他放大皮皮背部的一处伤口特写,“羽枝上有钩状突起,类似始祖鸟,但排列方式更接近现代猛禽。”
静香轻轻抚摸着小恐龙背上的绒毛:“所以它们真的会飞?”
“严格来说是滑翔。”顾长清指向投影中展开的前肢模型,“基于肌肉附着点计算,展开翼膜后可以完成短距离的树冠间移动,但无法持续飞行。”他突然停顿,迅速切换到另一个界面,“这个发现更重要——”
投影上跳出两组DNA螺旋结构的对比图,其中几处碱基对用红色高亮标注。
“等等等等!”胖虎抓狂地挥舞双手,“说人话行不行?”
小夫趁机显摆:“就是说这小不点比一般恐龙聪明啦!”
哆啦A梦从四次元口袋里掏出一个粉色的、长得像蘑菇的物体:“用这个!翻译魔芋!只要吃下去,就能暂时听懂动物语言”!说着一人分了一个魔芋
顾长清他们一一接过吃了起来
“皮......皮......痛......”
是翻译魔芋的同步传译功能。顾长清调整着扫描仪的参数,脑电波转译成恐龙语言,实际上我们发出的还是......
“暴龙!族群!逃!”小恐龙——现在该叫皮皮了——突然挣扎着要站起来,羽毛状的鳞片全部炸开,“蛋!我的蛋!”
哆啦A梦的耳朵唰地竖起:“蛋?什么蛋?”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