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两人的交锋,金花的称赞!

换源:

  第四章两人的交锋,金花的称赞!

科长办公室内。

没有多余的废话。

金花直接让秦泽走人。

多年养成的职业习惯,让金花的语气带着一种天然领导的气势。

一般人在她面前都不敢多反驳一句话。

但是秦泽是谁。

要是真乖乖听话了,走了。

那才是个棒槌呢。

“为什么?”

“什么为什么。”

“金科长,您还没有询问我关于订单的任何信息,就要请我走人,这不太合适吧。”

看着面前这个面对自己脸上没有任何异色的年轻人。

金科倒是来了点兴趣。

“那你说说,有什么地方是不合适的?”

秦泽知道重点来了。

能不能把握机会就看自己了。

“金科长,这里是外事局,是国家单位。您刚才只是问了教我的人是谁,就要我走。”

“那我是否可以认为,我刚才说的‘爷叔’这个名字是让你赶我走的原因。”

“我想,不把个人情绪代入工作,这个国家公务人员应该有的纪律吧。”

在秦泽眼中看去,金科长个子不高,带着眼镜,留着干脆利落的短发。

汪小姐身上那股雷厉风行的干劲。

简直是和金科长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从纪律和要求的角度解题,是秦泽这番话的思路。

金科长脸上浮现一丝惊异。

很明显,秦泽说到她心坎中了。

这一关,算是秦泽过了。

想来爷叔叫来的人,却是有点刷子。

“说的倒是没错,你这笔订单金额多少?”

“五百万美金。”

“没这么多吧,实际金额多少?”

“第一笔十五万试用单,后续环节没问题的话,我们马上推进五百万!”

“你知道十万美金的小单子去一楼,超过一百万再到三楼来,你先到一楼去吧。”

刚解决第一个问题。

这第二个问题又来了。

“金科长,你代表的是国家机关,我代表的是商人,商人都是逐利且要尽量规避风险的。”

“这第一笔十五万美金的单子虽然放在外事局中不算大,但是后续五百万美金的单子可不是小数目。”

“我可以保证,只要这笔十五万单子的口子一过,这五百万美金的签单可以无缝衔接到外事局的办公桌上。”

秦泽再次开口。

站在双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尽量达到双赢的过程。

金花并没有明确点头,也没有明确摇头。

手中的钢笔虚点几下,才道:“圣诞节以前的工厂订单都没空了,你这笔单子等到半年之后再来吧。”

半年?

国际市场先不说。

光是国内的政策就有变化。

要是真等到半年时间。

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

秦泽皱眉,思维疯狂转动。

还真让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不过现在没办法说。

“金科长,能否让我用贵单位的电话一用,给我五分钟,我解决这个问题!”

金花点了点头。

倒想看看这个年轻人该怎么做。

门外汪小姐一看秦泽已经出来了,不由问道:“怎么样?你单子搞定了没有呀。”

秦泽小声道:“秘密。”

汪小姐一跺脚,气鼓鼓的转身离开了。

还秘密!

我还不想听呢!

“汪小姐,金科已经批准我用一下电话了,我到那去打?”

“你爱到哪去到哪去!”

汪小姐头也不回。

走了好几步,第二句话的声音才气鼓鼓的传回来。

“二楼,转接室!”

“好的,谢谢侬啊。”

秦泽笑着招手,来到了二楼,借用外事局的电话。

给和平饭店打了个电话,然后转接到七楼的英国套房。

“哪位?”

电话那边爷叔的声音传了过来。

“爷叔,是我,阿泽。”

秦泽没有废话,开门见山的把刚才的事情简短的说了一下。

“现在我可以有七成把握拿下这笔订单,但是我需要权限。”

电话那边,听到秦泽话语的爷叔没有说话。

尽管已经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了。

但是秦泽刚才的话语,还是让他心中惊讶不已。

他只是放着秦泽去外事局磨练磨练的。

虽然昨天说了。

要是这笔订单能够谈成。

三万美金的佣金都归秦泽。

但这也只是鼓励年轻人的说辞而已。

爷叔是真没认为一个刚到上海滩闯荡的毛头小子,就能把这件单子给谈成的。

主要的重点,还是要看阿宝。

但是。

就在现在!

此时此刻!

秦泽打电话过来告诉他自己已经和金花谈的差不多了。

这如何不能让爷叔吃惊!

自己可都在金花身上栽了个大跟头。

他想不明白,秦泽是怎么具体对付的。

但是现在,想这么多也没用。

秦泽是来找他要权限的。

这笔单子,是远在香港的阿宝哥哥交给阿宝的。

按照道理,他才是香港公司在沪上地区的代表。

其中有关公司一定资源的分配和调理,只有他有权负责。

所以刚才在科长办公室中。

秦泽虽然想到了解决工厂开不了工的办法。

但是没有调动公司一定资源的权利。

这也是不行的。

所以,秦泽才打电话给爷叔。

手持电话的爷叔思忖了片刻,就立即决定了。

“现在开始,你可以放心大胆的去谈这张单子。”

“那阿宝那边?”

“阿宝那边我会处理,你现在主要的精力就是放在这张订单上了。”

“我明白了。”

秦泽挂断电话。

来到了三楼科长办公室。

“金科,圣诞节工厂没有时间开工的办法我已经解决了。”

金花饶有兴致的听着,只说了两个字:“你说。”

“我们采用三来一补的办法进口设备,成本我们公司出,租给工厂,问题就解决了!”

三来一补。

改革开放初期特有的尝试性创立的贸易形式。

三来意味着‘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

一补则是‘补偿贸易’。

简单来说就是由外商提供设备(包括外商投资厂房)、原材料、来样,并且负责全部的产品外销。

由中方企业提供土地、厂房和工人。

中外双方各自不做价提供条件组成一个‘三来一补’的企业。

但是并不以‘三来一补’企业的名义核算,而是各自记账,以工缴费结算。

这就是为了解决国内工厂订单满额的政策。

不过后来因为各种原因。

在2000年的时候取消了这项政策。

“你倒是蛮懂政策的吗,要不是看你实在太年轻,我都以为你是个‘老法师’了。”

这是金花第一次开口称赞秦泽。

......

新人新书,求一切~~~

求鲜花,求飘飘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