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西夏千夫长还是没被杀。
爆体秘术一刻钟一到,西夏千夫长就瘫软了,都伯蔡钧用麻绳把千夫长五花大绑。
其余西夏兵见千夫长都让周军抓了,也不再厮杀,一个个如鸟兽般散去。
阮健宣收拢残兵,粗略统计后,直接让阮健宣脸色暗沉,他领三千边军来,现在仅剩千余。
要想领兵再去找,西夏军的藏匿之处,是不可能了,为今之计,只有拷问俘虏的西夏千夫长,看能不能从其口中问出这些羌贼躲在何处。
阮健宣是裨将,这支三千人的边军由他统率,但不是士卒由他直接统帅,普通士卒是听都伯命令作战,如今仅剩残兵千余人,都伯寥寥无几。
要想继续统率有度,阮健宣只能任命新的都伯,要他们去挑选士卒去组建伍什。
“蔡都伯,历经一场大仗,本将现在是无人可用,你可有合适的人推荐其任都伯,”阮健宣问。
“裨将大人,我大周一向是论功行赏,西夏骑兵来袭正被我军打退,如若要任命新都伯,当从军功卓越者挑选,”蔡钧回答滴水不漏。
阮健宣点头,抬手召来军正,面对阮健宣询问此仗有哪些人军功卓越,军正据实禀报,“将军你生擒西夏千夫长,居首功,记军功一千,士卒敖靖,斩西夏百夫长两名,西夏骑兵十人,记军功二百一……”
“士卒牧秋箭杀西复百夫长一名,西夏骑兵十三人,记军功一百一十三……都伯蔡钧杀西夏骑兵二十四人,记军功二十四……士卒焦大柱斩西夏骑兵八人,记军功八……”
听完军正汇报,
阮健宣当即召集众兵。
绿洲的溪流旁,阮健宣面对仅剩的千人残军,在他身旁是蔡钧等八名还存活的都伯。
普通边军士卒刚经历一场生死,悲观者却极少,与同伴嬉笑者众多,或许是他们早就知道,发配边军,脑袋本就是别在裤腰带上。
随时会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大柱啊!听说裨将大人要任命新的都伯,你这回杀这么多西夏骑兵,说不定能混个都伯当当,”焦大柱身旁其他士卒嬉笑。
“是啊!大柱你当了都伯,让我们当伍长、什长,每月粮饷还多点呢!”同伴们的吹捧,焦大柱很是受用,他拍着胸脯,“我当了都伯,你们是伍长,什长,以后我要成裨将了,你们就是都伯!”
“那你以后要成了校尉,成了指挥使,你村里的野狗岂不是也能吃上一份皇粮?”有人打趣。
“难道不行?”焦大柱理直气壮。
“哈哈哈……”周围士卒哄堂大笑。
其实这只边军,普通士卒全是新兵,这是他们第一次经历与西夏军厮杀。
“肃静!”随着有都伯呼喊,吵闹中的士卒,立马都闭上了他们的嘴。
阮健宣扫视,全场鸦雀无声。
最终,阮健宣的目光,停留在敖靖身上。
“此战!我们是惨胜,”阮健宣皱着眉头,“但我们终究还是赢了,有功者我们需要嘉奖,需要给予赏赐,现如今军中有两名都伯空缺……”
“故本将决定,士卒敖靖,士卒牧秋自现在起,升任边军都伯。”
此言一出,
便有无数的目光,向敖靖投来。
敖是皇姓!
大周百姓绝不能僭越。
敖靖姓敖必是皇室子弟,边军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敖靖的身份,现在听到敖这个姓,很多人都惊诧了,不过有些知道的士卒,已经在给同伴解释。
“这是楚王世子,楚王抗旨不遵,新皇帝抄了他们全家,这个敖靖被发配充军……”
“别看此人是皇室子弟,现在他可是罪臣之后,女帝陛下不杀他,已经是皇恩浩荡……”
敖靖面对众人的目光,有些压力山大。
他可不想当什么都伯,毕竟他日后立的军功一定会越来越多,要是官越做越大。
他岂不成了女帝敖曌的眼中钉。
敖靖明白,他要复仇,替死去的父亲讨回公道,帮楚王府诸多门客的亡灵找到慰藉,前提条件是他拥有足够的修为。
练体阶段是绝对不够的!
地元境勉强,唯有天元境方能叫板。
当敖靖不知该如何让阮健宣,收回任命,焦大柱先他一步,向阮健宣,宣泄了不满。
“裨将大人,敖靖一个罪臣之后,女帝陛下发配他来边军是让此人赎罪,可不是让此人当官,”焦大柱大声嚷嚷。
“可还有其他人有意见?”阮健宣眉头皱得更深。
有了焦大柱起头,其他士卒都开始谏言。
“裨将大人,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敖靖现在被流放边军来赎罪,要是他有了军功,就要封他为官,你说日后,他岂能不动摇大周山河……”
“裨将大人,敖靖不仅不该升为都伯,他所有的军功都不该记录,此人罪大恶极……”
普通士卒们极力抵抗,
顿时让任命敖靖为都伯的阮健宣骑虎难下。
蔡钧替阮健宣解起围,“军中以功论赏,裨将大人赏罚分明,敖靖有功,自然该升任都伯,有的人军功不如别人,不要以为凭借三言两语,就能获得你不配拥有的官职。”
此言一出,焦大柱脸上红一块紫一块。
要是裨将阮健宣也升焦大柱为都伯,他才不管敖靖是什么罪臣之后,而且焦大柱军功不如敖靖,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大周军队论功行赏,是自古以来的铁律!
其他士卒开始齐呼:“论功行赏!”
“论功行赏!”
毕竟敖静虽然是罪臣之后,确实是被发配来边军,可女帝也没有下命令,不记敖靖的军功。
难道敖靖想戴罪立功还有错?
焦大柱不再抗议,也就没有其他士卒有多话了,敖靖顺利当上了边军都伯。
阮健宣让普通士卒去排队灌水,休息一个时辰后,全军从绿洲撤离。
为了以防逃走的西夏骑兵,找来大量的援兵。
再待在这片绿洲,风险太大了。
至于敖静等都伯,
在阮健宣的召集下,齐聚营帐去议事。
他们现在只有千人,究竟是该继续去找西夏军的藏匿之处,还是退回镇北关。
需要众都伯同阮健宣一同商榷。